2006年有一條公諸報端的新聞:郴州市紀委書記曾錦春及其家屬9月19日被湖南省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人員帶走,郴州人民奔走相告,舉城狂歡,鳴放煙花爆竹,如同過節一般熱鬧。
一個官員被查處,居然全城轟動,眾人狂歡,歷來少見,足見當事人是何等不得人心,當地干部人民又是何等恨之入骨。當地有一名官員的心里話一語中的:“如果說郴州官員有三分怕市委書記李大倫,那他們就有十二分怕曾錦春。誰也不敢拂其意。否則,他隨便找個借口就可以把你‘雙規’起來?!本褪钦f,曾錦春由于手中有“雙規”權,實際上成了凌駕于地方黨委政府之上的“太上皇”,誰敢違背他的“旨意”,誰就有被“雙規”的危險,難怪人們對他十二分懼怕了。當地公路、交通、稅務、工商等許多要害部門的“一把手”都被他“雙規”過:被他“雙規”過的領導干部不計其數,且多數是糊里糊涂地被“雙規”。更奇怪的是,他對黨內干部動輒“雙規”猶不滿足,又創造性地對黨外民營企業家實行“雙規”。有一位企業家既非黨員,也非團員,不知觸犯了曾哪根神經,在出差回家的路上竟然被“雙規”,但繳出一筆錢就放人;另一位企業家也是“雙規”后罰款放人:僅僅憑已經曝光的幾件事就不難窺見他的“雙規”原則的奧秘了。有一些知趣的識相的懂事的。事先花了錢埋了單鋪了路的,在他那里自然可以破財消災逢兇化吉。
由此可見,曾錦春名為一公仆,實為一惡吏。為了生財,他居然拿黨紀國法當兒戲,褻瀆了紀檢監察干部的形象,污損了黨和人民政府的光彩,破壞了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想一想,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還談什么和諧安定,人們又怎么能夠聚精會神心情舒暢地去搞改革謀發展呢!
紀檢執法部門本是人民的保護神,卻被曾錦春把反腐敗的利器盜用為腐敗的工具,這顯然是當前腐敗與反腐敗斗爭的一個新動向。在反腐敗斗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何保證紀檢監察部門依法執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雙規”雖然是黨內措施,但政策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1994年3月25日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案件檢查工作條例》第四章第二十八條明文規定,所謂“雙規”,是“要求有關人員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就案件涉及的問題作出說明”,簡稱“雙規”。該條例規定,“雙規”的對象必須是黨員,被“雙規”對象必須符合違紀的若干條件;而“雙規”時間也是有要求的,初步核實時間為兩個月,必須時可延長一個月。重大或復雜問題在延長期內仍不能初核完畢的,經批準后方可適當再延長。對這些規定不能搞神秘化,應當在適當范圍內公開,以有利于大家監督。其次,誰“雙規”誰不“雙規”,要由紀委常委會集體討論決定,不是“一把手”說了算,這與使用干部不能個人說了算的道理是一樣的。通過決策層內部相互監督相互制約,以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建立“雙規”工作失誤責任追究制度。“雙規”封閉與休假療養的感覺畢竟是不一樣的,弄錯了,不僅對當事人施加了莫大的精神上肉體上的壓力,還會造成難以收回的社會影響?!半p規”也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精神,不能錯了就錯了,必須嚴肅追究錯誤決策者的責任,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調出紀檢監察部門,直至追究其法律責任。這些嚴肅規定的目的,是力求減少“雙規”的差錯率,有效杜絕一些鉆進紀檢監察隊伍的腐敗分子乘機以“雙規”為撒手锏,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隨著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需要逐步把“雙規”納入法治軌道。不必另起爐灶,獨設一門。在改革開放初期,在法律不完善的過渡階段,“雙規”在反腐敗斗爭中確實發揮了重大作用。使一些腐敗分子望而生畏,但在一些地方確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果納入法治渠道.就能從根本上遏制“雙規”超范圍、無時限、太隨意等種種帶有很大潛在危害的弊端。
(責編: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