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皇宮,有317個房間、200個管家;他的飛機,光內部改裝就花費8000萬美元;他一年的生活支出高達5億美元;他,是你應該要開始認識的面孔。
黑夜里,飛機降落利雅德國際機場,沙特阿拉伯首都.海拔750公尺高的沙漠綠洲。沙漠的地底,蘊藏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油源。黃沙、駱駝、黑金是這國度的面貌。在保守的沙漠國度.有一讓人驚奇的“國中之國”。2006年11月21日中午,我們的座車經(jīng)過手持烏茲沖鋒槍的皇室防衛(wèi)隊人員安檢無誤后,才緩駛過架著機關槍的迷彩裝甲車,抵達王國中心(Kingdom Centre)大樓。
這是沙烏地最高建筑物,造價新臺幣145億元.主人就是王國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Company)董事長——瓦利德王子(H.R.H.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 Bin Abdulaziz AlSaud),沙烏地開國國王阿布都阿濟茲·沙烏的孫子。
擁有200億美元身價的他.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巨富,在全球富豪則排第八。在西方世界,他更是能控制花旗銀行的大股東。他的家如皇宮達12萬坪,他有三架專機:波音747.767與空中巴士A340。
瓦利德是沙國改革派的先鋒。他個人擁有的王國控股.連續(xù)三年,名列沙烏地第一大企業(yè)。控有花旗集團、歐洲迪斯尼、四季飯店、HP等國際一流企業(yè)股權。與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一樣.他們也是從事金融投資服務,到2005年底,資產(chǎn)規(guī)模1420億里亞(約合人民幣3150億元),營收820億里亞(約合人民幣1845億元)。
出生皇族后裔,他卻流落異鄉(xiāng)
沙烏地建國迄今74年,皇室不斷繁衍。目前共有5000名王子。每名王子生下來每月都能領到固定薪俸,從2萬至10萬美元不等。簡單說,在國庫與皇室私人金庫相通的國席里,皇室成員不必工作就可坐領大筆錢。其中,前任國王最寵愛的小兒子,花了10億美元建造一座有747飛機停機坪的宮殿。因為極盡奢華之能事,還因此登上國際媒體。
瓦利德卻生而不平等。在21個親王中,他的父親——塔立爾王子(曾任財政部長)思想最為開放,背離皇族傳統(tǒng),娶黎巴嫩女子札赫拉(Zahra)為妻.生下瓦利德。一位外籍女性要在阿拉伯皇室立足,這極不可能。而血統(tǒng)的不純正,更斷絕瓦利德繼承皇位的政治可能。加上與國內保守勢力不合,父親一度被流放埃及三年。后來,父親與母親離異,瓦利德遂與母親長住黎巴嫩。這刻起,瓦利德已注定要自己打天下。
13歲那一年,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瓦利德的生活太過叛逆,絲毫沒有王子的樣子,決定把他帶回利雅德.送進King Abdul Aziz Military Academy軍校就讀,管教他桀驁不馴的個性。回到守舊的沙烏地文化,瓦利德被磨練打掃馬桶、浴室、早上六點自己做早餐,晚上六點準時睡覺。他說:“這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戰(zhàn)爭危機籠罩,大舉搜購土地
不過叛逆基因仍在他血液中流竄。五年后,因為想回黎巴嫩,他竟然大膽地寫信給當時的國王費瑟,要求離開軍校。國王對此不悅,要他父親讓他回黎巴嫩。后來,他又轉往美國門羅大學念企業(yè)管理。
1980年兩伊戰(zhàn)爭開打,引爆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從每桶12美元,暴漲到40美元。沙烏地油元收入大增,政府將大筆油元投入基礎建設,建公路、大樓、電力公司、海水淡化廠,過去沒有的公共施設,沙烏地似乎要在一夜之間把它蓋起來。龐大商機,吸引世界各大財團搶進沙烏地,而油價大漲引爆的通貨膨脹及建設商機,造成沙烏地土地大漲80倍。當時,25歲的瓦利德,剛從美國念完大學回到利雅德。當大多數(shù)的王子們還封閉于沙漠皇宮,瓦利德很清楚地看到攤在眼前的現(xiàn)實:他是一個在皇室沒有前途的王子。在皇室沒有前途,并不代表他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斟酌后,他拿著父親給他的1.5萬美元及一戶四個房間的房子,成立王國建筑公司,跨入商界。這是他發(fā)跡的本錢。沙漠里的黑金,總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瓦利德是第一位想到把油元財富,轉換成全球投資的皇室成員。在20年前,他就有這樣的遠見與膽識。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再度引爆中東緊張。沙烏地人擔心沙烏地將是下一個戰(zhàn)場,忙著拋售土地。當時,利雅德地價跌掉三分之二。瓦利德逆勢操作,反向大舉搜購。35歲不到的他,趁著戰(zhàn)爭危機成了利雅德最大個人地主。戰(zhàn)后,他開始出售土地,報酬率平均達400%。
“這就是我的投資方式,只要便宜到極點,我就買了。”瓦利德對記者道出他的投資理念。
跨入銀行業(yè) 成就世界級富豪
“我想要進入商業(yè)世界的核心,而銀行正是所有經(jīng)濟活動的眼睛。”瓦利德說。他挑中的第一個標的,是當時沙國體質最差、規(guī)模最小的聯(lián)合沙烏地商業(yè)銀行(United Saudi Commercial Bank)。他敲進7%USCB股權,做成沙烏地第一樁美式惡意購并交易,拿下USCB控制權。進入公司后,他裁掉超過600名員工,縮減70%營運成本。兩年后,USCB轉虧為盈。
穿著阿拉伯傳統(tǒng)白袍的瓦利德,做起生意,卻像是個地道的美國人。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說,“瓦利德根本是中東與美國文化的綜合體。”
銀行,對瓦利德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情報搜集網(wǎng)絡,設在各地的分行可深入每個城市與角落,為他提供最有價值的投資訊息。拿下USCB經(jīng)營權后,每個周六,瓦利德都會邀一兩位銀行大客戶到他的私人沙漠度周末。他擁有一個沙漠辦公室,營帳里有最先進的衛(wèi)星電訊設備,可隨時掌握全世界商情。一方面經(jīng)營客戶關系,另一方面交換商情。
在整頓USCB成功后,他把眼光放向國際市場。1991年,美商花旗銀行瀕臨破產(chǎn),成為瓦利德的新獵物。當時,花旗到處尋找資金奧援,找了美國第一大保險集團AIG、通用電氣與通用汽車卻都被拒。但花旗銀行總部得到中東地區(qū)員工回報。有一位沙烏地王子對投資花旗有興趣.花旗因而找上那時在國際上還默默無聞的瓦利德。“當時所有人都反對我投資花旗,甚至父親都反對。”瓦利德回憶,但他做了研究后認為,花旗是全球品牌,有國際布局.這些無形價值是其他銀行難以匹敵的。
他一個人在沙漠帳篷里考慮三天,決定認購5.9億美元的花旗可轉換公司債。連同之前在股市買進的花旗股票,單是這一檔股票,他就砸了八億美元。
直到今天,瓦利德仍持有3.6%花旗股權,是花旗最大個人股東。依此估算,只要花旗股價上漲1美元,他的身價就會增加2億美元。此役成功,讓瓦利德在1998年,44歲時,以130億美元身價首度晉升全球十大富豪。
1994年,瓦利德從美國股市買進22%四季飯店股權,開啟他的飯店投資布局。12年后的今天,瓦利德更進一步與全球首富比爾·蓋茨聯(lián)手以37億美元,買下四季飯店全部股權。要讓四季飯店從美國股市下市,但仍交由原經(jīng)營團隊管理。他希望讓四季飯店股東、客戶與員工有更穩(wěn)定與長遠的經(jīng)營環(huán)境。不再受到資本市場干擾。如今瓦利德在全球投資超過15個連鎖飯店集團,在全球擁有355家飯店,“我在全世界都有飯店,根本不用再買豪宅了。”瓦利德打趣地告訴記者。
連接亞洲和中東的新絲路
作風美式的瓦利德已成為美國最大個人投資者,他的沙烏地皇室身分,更成為扮演阿拉伯世界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橋梁。
但是,“9·11事件”改變了瓦利德的投資地圖,也讓以沙烏地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重新思考:以往的投資是否過度集中西方世界?東方新興的亞洲市場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
美國以反恐為名的一連串措施,被阿拉伯人認為是敵視來自中東的資金與人。過去,美國是中東油元的投資天堂,現(xiàn)在,則被認為是敵視穆斯林的霸權。
中東資金開始撤離美國資本市場,轉回中東,這股勢力有多大?沙國股市在三年間,從五千點漲到兩萬點,油元繼續(xù)往亞洲流竄。2006年9月份,麥肯錫出了一份名為“新絲路”的報告預估,未來三年緊鄰波斯灣的海灣六國(編按:沙烏地、卡達、阿聯(lián)、科威特、阿曼、巴林)投資亞洲,將超過3500億美元。也就是.過去從不投資亞洲的海灣六國,未來亞洲在其投資組合占比將達20%。以瓦利德為例,他積極介入中國上市公司,2006年陸續(xù)投資了中國第二大銀行及第一大建設集團。他的轉變,影響了與他關系緊密的沙烏地現(xiàn)任國王阿布都拉。他2005年上任后,開始執(zhí)行東向政策。2006年1月馬上赴中國訪問,隨后胡錦濤也在4月訪問沙烏地。這是歷史上兩國元首互訪最緊密的關系。
在沙烏地國王訪問完中國后,沙烏地石油公司宣布將在大陸投資成立兩座煉油廠。沙烏地的大型政府標案,也以中國廠商為優(yōu)先。沙烏地需要中國便宜的勞力,中國需要沙烏地龐大的石油與資金,支持中國的發(fā)展。麥肯錫杜拜分公司負責人奇托·波爾(Kito de Boer)就說,亞洲如果擁有海灣六國的資金投入,發(fā)展將會更加快速。
隨著瓦利德對亞洲投資越來越大,《財富》雜志在2005年選他為“亞洲十大最有影響力的人士”。這正是中東油元投資的縮影,隨著中東油元開始轉向亞洲,一條重新連結亞洲與中東的“絲路”已經(jīng)隱然成形,這條“新絲路”因為海灣國家的油元獲利不斷攀高,龐大商機已是呼之欲出。
作者:吳修辰
出處:臺灣《商業(yè)周刊》第996期
全球500強石油與金融業(yè)令人矚目
《財富》全球500強企業(yè)的最新排名情況,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自然資源行業(yè)正在前所未有地推動全球經(jīng)濟的增長,對原材料和能源需求旺盛的新興市場捧紅了屬于“舊經(jīng)濟”的礦產(chǎn)品公司和石油公司。
在全球500強最新榜單中,排在前10位的有一半是石油企業(yè),比2005年多1家;另有4家是汽車制造商,而其客戶要消耗大量汽油。前10位中唯一的例外是沃爾瑪百貨公司,但它穩(wěn)坐了4年的第一寶座今年被埃克森-美孚公司占據(jù),自己則屈居第二。
文章說,石油行業(yè)10年來的合并加上原油價格攀升和全球需求猛增,致使大石油公司在500強排名中占有突出地位。埃克森一美孚公司去年的利潤達560億美元,創(chuàng)全球500強歷史最高利潤。2005年收購優(yōu)尼科的雪佛龍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2006年躋身10強,導致通用電氣公司自1997年以來首次被擠出10強之列。
另一個業(yè)績表現(xiàn)上佳的行業(yè)是金融業(yè)。從紐約到孟買,銀行的收入全面增長,歐洲金融機構的業(yè)績尤其引人注目。瑞士銀行去年利潤增長了73%,法國農業(yè)信貸銀行收入增長了88%,設在布魯塞爾的富通公司增長了49%,德意志銀行增長了37%。非歐洲地區(qū)的銀行利潤也明顯提高。
就行業(yè)而言,金融業(yè)的收入增幅最大,為47%。對此,美銀證券首席分析師托馬斯·麥克馬納斯指出,銀行的增長源于金屬和能源業(yè)的增長,加上許多借款,這“顯然對國際市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