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營業利潤從2000年開始持續衰退。營業凈利大幅衰退90.9%。其原因何在呢?
美國感恩節假期剛結束,緊接著就是圣誕節旺季,沃爾瑪的職員一邊忙著補充貨架上的商品,一邊打電話給北美分公司,要求他們暫緩新游戲機Wii的廣告播出,因為Wii銷售已好到超乎預期。
職員看看一旁的PS3,索尼推出的新游戲機,銷售狀況卻大不相同。由于生產不及,PS3不僅趕不上感恩節銷售熱潮,恐怕連圣誕節旺季的列車也搭不上,更慘的是,還傳出機體過熱、記憶卡無法拔出等瑕疵問題。
索尼營業利潤從2000年開始持續衰退,預估今年將僅500億日元。去年第二季(2006年7月到9月)的財務報告更透露出,上半年營收雖比去年同期增長了長9.7%,但營業凈利卻大幅衰退90.9%。
衰退主因一:自定規格
在資源整合時代成了局外人
索尼強調垂直整合,自制眾多零組件,但沒料到半導體技術發展快速,很多技術被整合到芯片中。此外,索尼不僅整合硬件,還購并如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發展音樂事業,其盤算是,若能整合軟硬件,就可以成為數字娛樂的領導霸主。
“只可惜他們沒想到蘋果等北美業者的反撲力道這么強。”臺灣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說,蘋果推出的數字隨身聽iPod,帶來工業革命般的震撼,“讓索尼的強項變成負荷。”
蘋果的iPod隨身聽,因為有五大音樂公司支持,一起建立起iTunes平臺,讓消費者可以輕易下載數字音樂,間接造就了其隨身聽的銷售。但是索尼卻因為自己擁有唱片與電影公司,反而造成同業排斥,合作意愿降低。
而索尼內部因軟硬件部門各有立場,如軟件希望硬件發展必須能完全保護其專利,甚至只提供下載索尼影音的服務,這些考慮,都讓索尼的數字音樂之路,走得非常坎坷。
“這是一場封閉體系對開放體系的戰爭,現在看來后者稍占上風。”李仁芳說。蘋果計算機的iPod善用各方資源,硬件零組件都用各領域最出色的供貨商,一推出就讓索尼的隨身聽帝國,兵敗如山倒。
衰退主因二:大頭病
液晶電視大戰起步比別人慢
近期,索尼悄悄透露,明年索尼的映像管(CRT)電視出貨款式將只剩下兩種,兩年前,索尼的映像管電視還有10種。索尼過去60年曾是映像管電視的霸主,但是敵不過液晶電視(LCD TV)崛起的風潮,而必須與三星等大廠在電視市場有番激烈纏斗。
索尼執行副總裁井原勝美說,索尼在特麗瓏顯像管的技術,是不幸的成功。因為在映像管市場太成功與深具自信,讓索尼在液晶電視推出的腳步比所有人都慢。
索尼CEO斯金格也坦承,索尼體系太過繁雜,就算看到新方向,要協調所有人一起前進,也不容易。“索尼最大的敵人,是自身的復雜性。”斯金格說。
如果時間回到2000年前,索尼該怎么決策?無數索尼的報道與研究,都沒有明確答案。幾個技術的破壞性創新,就可以讓索尼這個帝國衰敗下去,那么,臺灣的科技業者,或者是索尼,到底可以從這些失敗經驗中,學到什么?即使再周延的布局,似乎也是徒勞無功。
李仁芳不這么認為,他說,起碼索尼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就是應該要聽客戶的聲音,先前索尼確實是太技術導向,才會偏離了市場,無法感受到客戶需求的改變,抓住創新商機。也確實,不管技術與市場怎么變,掌握住客戶需求的人,才是最大贏家。
出處:臺灣《商業周刊》2006年12月19日
作者:曠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