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化曾經盛極一時,這一點可以被考古學家發現的2號廟宇遺址證實。根據發現,人們可以猜測出瑪雅帝國曾經的盛景:城市中寬闊的街道將一座座鑲滿拉毛粉飾的建筑相連,在衛城的環繞中,分布著很多金字塔狀廟宇、宮殿和球場。公元810年,居民們沿著臺階,爬上了38米高的金字塔廟頂,俯瞰廣場上舉行儀式的祭司。瑪雅人認為,瑪雅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將會在公元2012年12月23日結束。
但是,事實上,瑪雅文明卻提前1000年衰落了。當15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們到達中美洲時,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廢墟和蚊蠅四飛的沼澤地,只有一些小酋長國零零散散地分布在這塊大陸上,到1697年,最后一塊瑪雅土地被葡萄牙人征服。
征服者們被瑪雅人精美壯麗的建筑而震驚,他們明白這里曾經有一個強大的王國。瑪雅王國滅亡之謎隨著最近考古學和氣象學的發現而引起了新的猜測。
根據瑪雅文化專家克勞德-伯德茨推測,第一種可能是瑪雅政治體自然衰落。由于長期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統治者們失去了威信;相反,祭司、貴族和軍閥掌握了實權。形成了如中國的戰國時代一樣的混亂局面,最終導致了瑪雅政權體系的崩潰。第二種猜測是頻繁的戰亂導致了瑪雅文化的消亡。瑪雅人是一個不大安分的民族,他們經常發動戰爭,還喜歡用敵人進行活人祭祀。北美一些考古學家的發現也證明自公元760年起,瑪雅就處于連年的戰爭中。但是最近一些氣象學家認為突然變化的氣候也在此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第三種猜測是惡劣的氣候條件導致了瑪雅的滅亡。科學家們發現,公元800—1000年,旱災肆虐,對于這個沒有灌溉系統、農業嚴重依靠雨水的地區是一個致命的災難。9世紀末,帝喀爾城的人口減少了90%。
目前,更多的人認為,瑪雅文明的滅亡是以上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先是影響到統治者,并最終在公元1000年左右摧毀了這個曾經輝煌的文明。
編輯: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