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反對者告訴我們什么
梁小民
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自從經濟學產生以來,就出現了反經濟學理論。這些人反對經濟學的什么?為什么要反經濟學?這是每個經濟學專家和票友都感興趣的問題。澳大利亞經濟學家威廉·奧利弗·科爾曼的《經濟學及其敵人:反經濟學理論200年》回答了這些問題。
反經濟學理論并不是指反對主流的經濟學派,或某一經濟學流派,而是從根本上批判并否認這門學科。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反對經濟學學說,反對經濟學的實踐,反對經濟學這門學科。”換句話說,在這些經濟學的反對者看來,經濟學是一種“邪惡的東西”,應該徹底否定。
經濟學的反對者中固然有一些根本不懂經濟學的人,如田園詩人華茲華斯,甚至有一些精神不正常的人。但連續200年,如此多的人反對經濟學,甚至成為一種社會思潮,這就使我們不得不從經濟學本身去思考這一問題。
經濟學是與市場經濟同時產生的,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理論體系。因此,最早反對經濟學的人是那些反對市場經濟,甚至反對啟蒙運動并維持舊體制的人,比如英國的詩人、劇作家、社會理論家蘭蓋,法國的社會活動家加利尼亞,法國銀行家和王家財政大臣內克爾,英國的思想家卡萊爾等人。在20世紀,他們的繼承人是法團主義者和社會至上論者。他們反對市場經濟,在社會變革中是保守主義者,他們的反對不足為奇,也無損于經濟學本身對促進社會進步的意義。
當然,還不能用反動與保守來概括一切反對經濟學的人。應該看到,經濟學本身直至今天也有它致命的弱點。市場經濟固然是歷史上巨大的進步,但也給相當一部分人帶來了“陣痛”。經濟學家站在社會變革中致富的企業家一邊,因此被稱為“富人的傳道士”“受雇的職業拳擊手”、維護“財閥統治”。在市場經濟之初,支持推動這種變革的企業家和富人,從歷史的角度看無可厚非。但對這種變革帶來的代價及相當一部分人的痛苦視而不見,不能不說是經濟學本身的缺陷。有這種缺陷引起反對不足為奇。
同時,經濟學還有另外三個缺陷:一是“技術哲學的大肆泛濫”,即其抽象的推理,運用數學構建模型等等使這門科學脫離實際,成為一種經濟學家自我陶醉的“智力游戲”。斯拉法對價值論的分析就利己,引起左翼、右翼和宗教的反對,以至于他們把經濟學定義為“唯利是圖的科學”;三是經濟預測經常出現重大失誤,這使不少人懷疑經濟學的科學性。
本書的作者對反經濟學理論是持批評態度的。不過我覺得,這倒大可不必。經濟學中正確的東西是反不倒的,盡管已被反對了200年,今天不更強大了嗎?相反,那些言之有理的批評,無論其動機如何,語言如何過激,還是值得真正熱愛經濟學的人思考的。經濟學反對者提出的經濟學種種缺陷,今天仍然存在,“聞過則改”才是我們對經濟學反對者應有的態度。
(作者為清華大學BVBA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