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劍 祝 凱
[摘要]加入WTO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近年來犯罪人對知識產權的侵害更多地結合了網絡。與國際要求同步以及新的犯罪形式的出現(xiàn)都迫使我們對網絡知識產權犯罪這一問題進行反思。
[關鍵詞]入世 知識產權 網絡
一、網絡知識產權犯罪面臨的挑戰(zhàn)
網絡知識產權犯罪是指以網絡為依托,實施侵害知識產權的觸犯刑法的行為。網絡知識產權犯罪以網絡為依托,以計算機為工具,在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較之傳統(tǒng)知識產權犯罪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和破壞性。隨著計算機的升級換代、網絡技術的改進成熟,資源共享空前便利。網絡把全球變成一個地球村,信息交流迅速便捷,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網絡知識產權犯罪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
(一)主體方面帶來的挑戰(zhàn)
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電腦對人們特別是低齡人群吸引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接觸甚至掌握電腦。低齡人群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學習能力特別強,二是好奇心特別強。因此低齡人群也會對網絡、網絡知識產權進行侵害。少年黑客的先例不勝枚舉,比如15歲的少年凱文·米特尼克曾闖入“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tǒng)”的計算機主機。網絡犯罪本身是高科技犯罪、高智力犯罪,與傳統(tǒng)暴力犯罪不同,它對犯罪人的體力并沒有特別要求。具有同樣電腦水平,高齡人群和中齡人群并沒有差距,相反會有經驗上的優(yōu)勢。不過現(xiàn)今鮮見高齡電腦犯罪的案例,這是因為50-60年代的人沒有趕上信息革命高度發(fā)達、網絡高度成熟的一刻。但是80年代以后的人卻經過了充分的網絡知識的培養(yǎng),在他們步入老齡以后就有出現(xiàn)網絡高齡犯罪的潛在危險。
(二)主觀方面帶來的挑戰(zhàn)
傳統(tǒng)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犯罪人一般清楚自己的侵害行為的性質;而網絡知識產權犯罪卻使得犯罪人的犯罪感淡化。犯罪者面前沒有痛苦呻吟和滿懷憤怒的受害者,人們的個性特征、精神屬性都是犯罪者看不見、摸不著的,犯罪者所要做的只是敲打幾下鍵盤。犯罪人往往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清醒的認識,犯罪感罪惡感淡化。犯罪人往往存在僥幸心理。計算機的運行和操作通過的是電腦程序,犯罪人可以通過編輯程序、傳播病毒等方式偽造、毀滅證據,加大偵破難度。我國民眾對知識產權侵害、網絡知識產權侵害無深切的認識,也難以激起強烈的憤慨和譴責。而且購買、使用侵犯知識產權的商品現(xiàn)象非常普遍。許多群體垂涎于盜版物品的低廉價格而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三)客觀方面帶來的挑戰(zhàn)
①更高的技術含量。網絡知識產權犯罪人必須同時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精通網絡相關知識,熟悉侵犯知識產權的基本手段,缺一不可。大多數網絡知識產權犯罪人都是從事計算機方面學習或者工作的,掌握相關技能具有一定經營。②更廣的地域跨度。網絡無限制地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通過一臺終端機,理論上就可以和任何一個在網絡上的其他終端機相聯(lián)。③更大的危害性。知識產權犯罪具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對公眾健康、生命的危害嚴重;使被侵權產品信譽受損,被侵權方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對國家經濟秩序的嚴重損害;侵犯知識產權帶來的高額利潤促進腐敗的增長;為跨國犯罪組織所控制的犯罪收益,成為國際有組織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資金來源”等幾個明顯危害。④更不確定的司法管轄。傳統(tǒng)司法管轄有原告地管轄原則、被告地管轄原則、侵權行為地管轄原則、當事人協(xié)議管轄原則等,然而一旦涉及網絡這個虛擬世界,地域劃分便陷入困境。“網絡使用人在網絡里的空間位置集中體現(xiàn)在其網址上,它的地位類似于物理世界的居所。但網址能否成為管轄的標準,仍舊存在不確定性”。
二、網絡知識產權犯罪對策
(一)進一步提高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
TRIPS協(xié)議規(guī)定:全體成員均應提供刑事程序及刑事懲罰,至少對于有意以商業(yè)規(guī)模假冒商標和對版權盜版的情況是如此。可以采用的救濟應包括處以足夠起威懾作用的監(jiān)禁和(或)罰金,可二者并處,以適合于相應嚴重罪行的懲罰標準為限。在適當情況下,可采用的救濟還應包括扣留、沒收或銷毀侵犯商品以及任何主要用于從事上述犯罪活動的原料及工具。成員可規(guī)定將刑事程序及刑事懲罰適用于侵犯知識產權的其他情況,尤其是故意實施侵權并且以商業(yè)規(guī)模侵權的情況。我國作為WTO成員,必須按照該要求完善和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WTO成員國之間、WTO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間知識產權領域的競爭會日益激烈,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越來越緊迫。我們應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識和意識。
(二)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修訂
我國要在WTO規(guī)定的期限內,修訂、改進我國關于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與國際接軌。我國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權利的保護見諸于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等中,規(guī)定比較分散。從刑法保護的角度來看我國刑法第七節(jié)對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加以規(guī)定。在網絡日益發(fā)達、知識對經濟的影響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制定網絡知識產權方面的單行法規(guī),也可以制定網絡犯罪方面的單行法規(guī)而把網絡知識產權作為一個章節(jié)編入。同時在刑法典的總則部分對網絡犯罪進行原則性的規(guī)定,這樣可以更好地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三)進一步提高刑事執(zhí)法隊伍的素質
入世給我國公安部門帶來了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條件,也對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刑偵部門工作人員不但要掌握偵察技術,而且要熟悉WTO相關規(guī)定規(guī)則,從而與世貿組織的要求相符。同時還必須有一定的計算機水平和網絡偵破能力,才能對付隱藏在虛擬世界里的犯罪人。因此加強學習WTO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國際法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外語、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就成為當務之急,這樣才能和其他國家的執(zhí)法人員交流與合作,打擊跨國網絡知識產權犯罪。
(四)進一步加強網絡監(jiān)督力度
需要做好網絡監(jiān)控監(jiān)察,從技術上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數據,減小受侵害的風險。政府機關有必要敦促、幫助重大知識產權利益人建立和完備網絡防火墻,進行數據備份和加密,時刻警惕外部的侵襲。同時,刑偵部門可以成立網絡技術小組,專門負責監(jiān)視網絡上的不明動向。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對網絡的利用應該輸導和積極引導,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應該具有激勵性,創(chuàng)造各項有利條件促進信息網絡和民族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立法者應該考慮如果確定肯定式的積極性法律后果。不能因為犯罪人可能利用網絡就加以封閉、無視網絡帶來的積極因素。
(五)進一步調整經濟領域的政策
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好物質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xiàn),需要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規(guī)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huán)境,完善市場交易過程中的知識產權相關制度。在成熟完備的市場機制下使知識產權人的利益得到保護。同時對各項社會政策加以調整,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縮小貧富差距,從心理上給社會民眾以安全感。在全社會進行誠信宣傳和教育,加強市場經濟道德建設,提高說穿活動主體的誠信意識,感化潛在犯罪人。
作者簡介:何劍(1981-),女,湖南株洲人,上海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犯罪學、犯罪心理學;祝凱(1982-),浙江建德,上海大學法學院04級刑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犯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