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鴻斌
[摘 要]當前我國創新型城市建設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發展態勢,湖州要發展必須做好自身定位,找到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新路子。本文從湖州現狀出發探討了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思路。
[關鍵詞]創新型城市建設 問題 思路
一、創新型城市概述
創新型城市是依托城市創新體系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創新型城市是一個諸多要素社會性整合的過程。人才、資金、信息及知識成為創新活動的資源基礎,而企業、大學、政府等則是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除此以外還要做好政策法規、科研文化等軟環境建設。
當前我國創新型城市建設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發展態勢。上海確立并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推動城市創新、深圳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合肥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型城市,這些經驗對湖州創新型城市建設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因此湖州要明確城市的區域功能定位,選擇自身所依托的關鍵產業和技術;發揮智力優勢及發揮政府在推動創新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湖州創新型城市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利用有待優化
近年來,湖州工業經濟總體來說增長速度較快,但經濟總量偏小,能耗強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排位較后,資源和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一是產業結構不夠合理,層次不高。由于歷史原因,湖州紡織、建材兩大高能耗傳統產業占比高,中低技術產業占比偏高,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明顯偏低;二是能源消費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熱電聯產是國家鼓勵的一種以熱定電的供能方式,湖州近幾年發展較快,但比重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煤炭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高出全省20個百分點以上,熱電聯產的優勢未能正常發揮;優質、清潔能源使用比例較低,影響能效的提高和環境保護;三是能源管理基礎工作有待完善。重點用能單位定期報送能源利用狀況報告是一項法定制度,但由于企業內部管理和機構人員變動等原因,還存在漏報、錯報的現象。
(二)城市信息化產業沒有形成規模,專業人才缺乏
湖州信息產業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許多領域已經有了相當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基礎,但與國內外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①信息產業規模和企業規模不大,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協作水平低。湖州信息產業的總體規模與企業規模都很小,缺少具有強大實力的“龍頭”企業。在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產業縱向分工發展不足,產業鏈發育不充分,配套產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另一方面產業分布不夠集中,專業化分工協作差,沒有形成較強的區域產業優勢。②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缺乏、技術創新利用率低??萍际堑谝簧a力,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湖州發展信息產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但企業現有這方面人才很少,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則更缺乏。面對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技術專門人才不足的問題愈顯突出。加快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現有員工的再教育的問題已迫在眉睫。同時,湖州現引進的創新技術消化吸收很不夠。在湖州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多數企業比較注重設備和生產線的引進,尚未對技術專利和專有技術的引進加以足夠重視且對已引進的創新技術消化、吸收利用率低,至使企業的發展對國外先進技術的仍有很強的依賴性,由此制約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如何在引進設備、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力量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已成為湖州信息產業發展中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大問題。
(三)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1.湖州近年來城鎮規模發展快速,但建設項目占用了大量的高產農田、菜田,耕地被占情況呈上升趨勢,加劇了耕地緊張的矛盾,而部分被圈土地又未得到很好的利用,閑置問題突出。
2.水資源浪費嚴重。湖州農業用水利用率低,城市用水由于供水管道設施陳舊,跑、冒、漏現象嚴重。
3.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夠,節水措施不強,水資源利用率低。主要河流上建設的大中型水利控制工程(水庫),大多沒有規定壩下最小泄流量。

三、湖州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思路
根據上述情況,湖州新興城市建設需要立足自身實際,努力創新,造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做好城市的產業規劃、處理好環境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及盡可能高效地利用資源。
(一)實施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推進節能技術進步
湖州要認清自身產業優勢,對傳統有發展前途的產業進行結構調整,提高效能;對環境污染嚴重、缺乏生機的企業則可采取逐步淘汰的策略。發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技術進步。
2005年,湖州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建材、蓄電池、化工、造紙、紡織等高能耗行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全年共淘汰機立窯53座,關停粘土磚瓦窯46座。同時在主要工業集聚區繼續擴大集中供熱范圍,提高了煤炭利用效率。廣大工業企業針對自身工藝設備特點,積極運用各類先進、成熟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加快湖州信息產業的發展以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為抓手,創建信息產業基地,加快湖州信息產業發展。湖州根據自身優勢,做好產業基地規劃,在湖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立信息化產業基地,促進軟件專業孵化器和軟件產業及其他信息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抓住當前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機遇,結合湖州新“二四二”產業結構調整方案的實施,以湖州目前已具一定優勢的骨干企業為龍頭,集中力量培育市場容量大、科技含量高、規模化發展前景好、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信息產品,帶動相關配套原材料和上游產品企業的發展。如以德清華瑩電子有限公司和湖州京昌電子有限公司為龍頭,加快片式聲表面波器件產業化項目、厚膜混合集成電路系列產品開發與規?;a項目等列入國家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建設,力爭盡快形成產業規模,成為國內聲表面波濾波器和厚膜混合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基地等等。
(三)實現可持續發展
經濟要發展,但不能再以拼資源、毀環境來為代價發展,這是一個大原則、大前提,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保護環境、資源關系全局,關系子孫后代生存發展,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湖州要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形成特色經濟為契機,下大力氣解決生活污染、企業污染問題。切實加強湖州環保機構隊伍建設及能力建設,提高環境監測水平。要設置環保機構,負責環境監督和宣傳教育;或設置環保兼職機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搞好環保工作,協調環保專職工作人員,負責環境管理;也可以在一些部門設置環保兼職工作人員。
總體來說,湖州要建設創新型城市,要明確城市的區域功能定位,選擇依托的關鍵產業和技術。發揮政府在創新體系建設中的推動作用。政府在制定戰略布局規劃、突破體制機制“瓶頸”、完善創新支持體系、實施產業科技攻關以及加強“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僅充當著審查者和系統整合者的角色,也越來越密切地參與到創新活動中來。湖州政府同樣肩負著構建一個包括創新政策、創新人才、創新文化在內的完整創新生態的重任。當前,應整合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力量,成立 “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機構,統籌自主創新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參考文獻
[1]苗麗靜,做好產業機群規劃 促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光明日報。
[2]張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J].科潮,2005,(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