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日 晴
今天隨視導組的同志在六塘中學視導,共聽了5節課。情況不錯,印象較好。其中,陳士禮老師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用唐詩《使至塞上》引入,引起了我的興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人立即想到直線和圓相切、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數學形象。
其實許多古詩中都閃耀著數字美。例如古童謠: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古詩中顯現著直觀的數學形象。馮延巳的《謁金門》: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捋紅杏蕊。使我們眼前出現了波的形象,而波的形象不正是我們數學中y=sinx、y=cosx的數學形象嗎?古詩中蘊藏著數學理想。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活脫脫的極限思想躍然紙上。翁卷的《野望》: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峰巒遠近間。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這里蘊含著數學中的轉化與化歸的思想方法。要想“見青山”,先要“看野水”。古詩中包含了哲學思想方法。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詩人啟迪我們在解數學題的過程中,要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哲學思想方法。古詩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詩言志”、“詩可以興”,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古詩我們不得不讀。
2006年12月5日 晴
今天上午在張店中學聽了4節數學課,感覺有點累。課間同學們正在打羽毛球,當我走近時,出于禮貌。同學們讓我和一位高個子男生一起打球,我很樂意地接受了,雖然只打了約10分鐘的球,但我很快樂。仿佛也成了中學生。融入同學們的行列中感覺真好。
教育教學的過程,就是愛的過程。“教育沒有感情,就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夏丐尊)”。如果我們的教干、教師都能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打打球、跑跑步、談談心,我們的教學效益一定會更高。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們高高在上,不和學生打成一片,不和學生交流,我們如何知道學生所思所想;不和學生溝通,我們怎能把工作做到位。我們教師不去關愛學生,學生怎么會愛我們。與愛相伴而生的應當是感恩。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學生理解教師,并且要讓他們學會關愛教師,那就是感恩。感恩于我們擁有的一切,感恩于生活中擁有的陽光、微笑、歌聲與鮮花,感恩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顧城)”,感恩于人類文化養育出我們追求美好的永恒沖動。
張店中學每班都有師生情結專欄,這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2006年12月6日 晴
今天隨教學視導組的同志在新知學校聽了4節課,感覺良好。上午第四節和徐翔校長共同聽了八(6)班金在霞老師的音樂欣賞課——亞非拉掠影。本節課老師帶領同學們共同欣賞了日本民歌——櫻花、埃及民歌——尼羅河畔的歌聲、印度尼西亞民歌——劃船曲、扎伊爾民歌——依呀呀歐雷歐、阿根廷名曲——小伙伴。同學們情緒高漲,跟著磁帶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就連聽課的徐校長和我也被音樂所陶醉了,尤其是徐校長,不停地打著節奏。聽著歌聲,我也仿佛年輕了許多。全班同學沒有一人開小差,都表現出興奮和愉快。校園有歌聲真好,孩子們唱著歌學習,才能陶冶他們的情操。“學校應該笑聲瑯瑯,書聲瑯瑯,歌聲瑯瑯。可我們的學校卻是死氣沉沉,學生們心事重重,暮氣沉沉(肖川)。”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有些學校對于非考試科目(如音樂等),說起來很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教育應使我們的下一代有淵深的學識、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性情、寬廣的胸懷。教育不能只為了要分數,更不能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一個國家的前途,不取決于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于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于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于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學識、開明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厲害攸關的力量所在(馬丁·路德)。”我們的教育走了很多彎路,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一定能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蒙昧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我們的教育決不是為了讓學生拿到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而失去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于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愛好。我們的教育反對“軍營化的校園生活,軍事化的學校管理,軍事演習式的考試訓練”,把好學校辦成了模范監獄,校長是獄長,教師是獄卒,學生的刑期是九年或十二年甚至更長。
我們要帶給學生快樂,讓學生有幸福的童年,快樂地成長,我們要讓學生唱著歌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升素養,培養好習慣!
還是回過頭來,說說這節音樂課。教師要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一展歌喉,該跳的時候要和學生跳起來,該唱的時候要和學生唱起來,教師要是快樂的,才能帶給學生快樂。音樂教師不能成為磁帶和碟片的奴隸。
我想和學生一起大聲歌唱!
2006年12月31日 陰
12月28日,我們去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參觀。杜郎口中學的課是原生態的。毫不夸張地說,杜郎口中學地處窮鄉僻壤,偏居一隅的一群窮孩子和業務不算很熟悉的一群教師,更有一位知識水平不高,但倔頭倔腦,教育理念超前的校長,創造了課堂教學的原生態奇跡。乍一看,課堂像鄉下的集市,亂哄哄一團糟,學生們有的站著。有的蹲著,有的坐在課桌上,有的趴在別人的肩膀上,甚至有的教室里有著刺鼻的怪味。聽下去,我被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時而幾個圍坐一團,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討論強烈,時而你爭我搶滿黑板地你寫我畫,同學們那認真的態度,那專注的神情,著實令我欽佩。再聽聽學生的講課吧,同學們每組一個代表,聲音幼稚洪亮,滿嘴的鄉土味,但字字清晰,句句嘹亮,孩子們圍在一起,或提問,或拓展,還有不服氣的補充,“我還有別的解法”,“還可以這樣做”,“老師,下一道題我要講”。課堂為每一位同學搭建了成功的舞臺,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學生們在課堂上敢說、想說、樂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導演,是組織者、引導者。是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同路人。
杜郎口中學將黑板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學校教室的三面墻壁上都是黑板,教室門外的墻壁也是黑板。在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去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學生在書寫中鞏固了知識,在講解中升華了知識。杜郎口中學的學生不僅在黑板上寫,教室的地面上,外面的水泥地坪上到處可見他們書寫的身影。
杜郎口中學的課堂評價定位是,不看教師看學生。課堂中不是看教師講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每次聽課、考核、公開課、觀摩課,他們都是從四個方面對課堂進行評價:1,學生的參與——包括學生參與的數量、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2,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有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方法;3,學生在表達時的精彩度——比如:語言、表情、動作,對知識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個人的才藝展示;4,課堂的生成——生成是每節課最精彩、最寶貴的地方,課堂上學生能不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課堂結構形式多樣化:情感激勵法,喚起注意法,自我發現法,討論辨析法,競賽評比法,小品表演法,分組結對法,擂臺比武法等等。他們的課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好喜歡他們這種上課狀態,像回到家穿著拖鞋到處走一樣舒服。
杜郎口中學老師的專業素養也許不是很高,似鄰家大哥,如隔壁大姐,但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校長的帶領下,破釜沉舟,潛心研究,相信學生。發動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把課堂的話語權還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會說,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權,都有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說”中累積成功,建立自信,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經過幾年的艱辛探索,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塊已經明晰,即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合理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他們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
杜郎口中學的經驗,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反思。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南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