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帕夫雷什中學》,一個很突出的感受就是她的節日。這些節日,如無聲的春雨,悄悄地滋潤著帕夫雷什中學的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教育著他們,使他們在愉快的感受中不知不覺地養成了各種各樣的美德和良好習慣。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潤物無聲的教育,在這些精心設計的眾多節日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首次鈴聲”節:為一年級學生舉辦,在上課的第一天進行。畢業班的學生祝賀小朋友們加入學校大家庭,給每個新生贈送一本題寫了贈言的書;帶小同學到校園里,把他們在十年前上學的第一天親手栽種的樹移交給新同學照管。隨后,舉行傳統的儀式——栽植永恒的學校友誼樹:畢業生跟小同學同栽一棵蘋果樹苗。
“最后鈴聲”節:在畢業生上課的最后一天舉行。畢業生和一年級生班對班地排成兩列。一年級生給每個畢業生獻上鮮花和題有贈言的書。由一個小同學走近鋪著天藍色臺布的桌子。拿起系著天藍色緞帶的鈴鐺,當鈴聲響起時,一個高年級的同學代表集體向老師們致簡短的謝詞。
母親節:3月8日。節日前夕,即3月7日晚,每個學生向母親獻禮。禮物是收集有詩和畫的紀念冊,或者是他們親手制作的手工藝品。節日這一天,孩子們把學校溫室里培育的鮮花或者開著花的杏枝作為禮物獻給母親,還要把自己在校學習中愉快高興的事情報告給母親。
女孩節:這項活動在寒假的頭一個星期天進行。男孩送鮮花、圖畫等禮物給女孩。
歌節:春天里。學校合唱團、小合唱隊以及某些學生個人演唱各種歌曲,作為對集體的獻禮。
花節:五月底和九月底舉行。每個學生帶來他在專辟的小畦里培育的或在野外、森林里采來的幾枝花,用以顯示自己會配一束小小的但是很漂亮的花束。放學后,同學們會到彼此的家里訪問,欣賞他們的花壇和盆花。
鳥節:在燕子歸來的時候舉行。這是小同學們的節日。他們把冬天撿來的、由于寒冷而生命垂危的、隨后又在“鳥醫院”治愈的禽鳥放回大自然。
卓婭,科斯莫捷米揚斯卡婭紀念日:在卓婭英勇就義的11月進行。用秋天的鮮花裝飾卓婭的畫像,少先隊員朗誦歌頌卓婭功績的詩篇。
無名英雄紀念日:每年在村子從法西斯占領下解放的那一天,都有一個少先隊中隊到陵墓前獻花,默哀一分鐘,悼念為蘇維埃祖國的獨立和自由犧牲的英雄們。
新年松樹游藝會:為最小的小朋友舉辦。邀請來校參加游藝會的是剛學會走路和說話的最年幼的公民,由媽媽們領著他們來。一年級學生要以長者的身份,事先幫助小小朋友作節前的準備,教他們朗誦詩歌。
堆砌雪城的冬節:孩子們在森林邊的空地上、在草場上,用雪建造冬老人小城,然后孩子們在建好的小雪屋旁吃午餐。培養他們同志式的互助精神。
果園周:春秋兩季進行。“果園周”開始的那個星期日,所有同學都到學校來,每個年級都從學校苗圃掘出新苗,挖好樹坑。備好稀肥和澆灌的用水。各年級都在專設的《果園周記錄本》里記下所栽的果樹品種,和栽植的日期。當高年級同學翻看他們幾年前所做的記錄時。他們的蘋果樹、櫻桃樹、歐洲櫻桃樹、梨樹都已經結果了。一想到這些,便喚起了他們的勞動自豪感。
另外。已經成為傳統的一件事,就是每個一年級的學生。在他上學后的第一個春天,要在家里為母親、父親、奶奶、爺爺各栽一棵果樹,并且自己照管。幾年以后。樹開始結果,孩子們便要把第一茬果實獻給母親、父親、奶奶、爺爺吃。
首捆莊稼節:在收割莊稼的頭一天,全體學生清早就來到學校。老師向他們祝賀節日。學生們都分散到大田里勞動。晚上。在鋪著繡花臺布的桌子上,放著一捆莊稼——象征著豐收,而旁邊則放著高年級學生新烤制的面包,高年級學生載歌載舞,歡慶豐收。
新糧面包節:這是小學生的節日。孩子們把自己小塊園地上的小麥收割來。用小型脫粒機脫了粒。交給磨坊。得到面粉后,母親們幫助烤制成面包,然后孩子們把媽媽們請到學校,用新糧面包來款待她們。籌備這個節日的那些日子充滿了美的感受。體現了勞動與心靈美的統一。
夏季割草節:7月初。男女青年們在黎明時分就乘車到浸水草地去,干一周的活。這項勞動的魅力在于:那集體的友愛生活,那藍天下的露宿,那河水中的捕魚,那篝火上的烹食,那草原上的自由,那仲夏的黃昏,那繁星的閃爍……
帕夫雷什中學的這些節日,無不體現著蘇霍姆林斯基作為教育大師的教育智慧,他精心設計的這些節日,把愉快而崇高的思想和勞動緊密地聯系起來,如春雨潤物,引領著孩子們健康而茁壯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海高中東方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