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把學生看成一個個天使的時候,你就生活在天堂里。” ——魏書生
帶這個慢班出乎我的意料,對于帶慣了所謂實驗班的我來說,一開始著實有些不適應。毋庸諱言,成績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一般比較活躍。他們求知欲旺盛,反應敏捷,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靈動的思維有時會牽動老師遲滯的神經,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此時的課堂真可以比擬為魏書生老師所說的“天堂”了,在有“天使”的課堂上,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也許就可以引起學生的隨聲附和,熱鬧的課堂氣氛是無須調動的。各種你所意想不到的課堂精彩花絮會自然生成。教師所做的就是盡情發揮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然后讓你的情緒去感染學生。那種文思的飛揚,感情的共鳴產生的快感真是“不亦樂乎”!古人說:“得天下良徒而授之,不亦樂乎!”兩千多年了,我依然能感受到古人說這話的快樂和豪邁。
而現在的情況是。在我任教的慢班課堂里沒有人們所公認的“天使”。留在我這個班上的都是經過私立學校和本校網絡班兩次“篩選”后剩下的所謂差生。站在高高的講臺上,你即使是只給他們講講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他們也提不起興趣。他們的眼神一片茫然,在茫然中還殘存著一絲恐懼與不安。我深深地知道:他們也有自知之明。在漫長的小學階段。他們飽受過因成績差給他們帶來的屈辱和痛苦。他們的信心已經被應試教育銼磨得所剩無幾。
在這樣的課堂。你感受不到快樂,同時也無法激勵你去做一些教學相長類的探究。對孩子們看法的轉變不是在我聽到魏書生先生這句話之后,而是那次籌集班費。純樸的學生讓我進一步懂得了感動的真諦!理解了“天使”無處不在的道理。
我所新任教的這所中學處于城鄉結合部。農村孩子多,大多從農村小學畢業。家庭經濟狀況不是都好,家長交班費的意識也不是很強。同室辦公“精通時事”的同事曾經勸過我:收班費吃力不討好,是根高壓線。還是別碰它的好,搞不好惹麻煩,家長一個舉報電話就可以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一開始,我也有些顧慮,但經不住愛開展活動心理的驅使,我還是想嘗試收一些活動費用。
開學第一節班會課,我提出本學期班級工作計劃,談到本學期要開展的各項活動,并且說準備購買一些體育用品。孩子們聽得興致勃勃,精神抖擻,教室里涌動著一片春天般的生機。我驚喜地發現:在這些孩子的眼中竟然也放射出了希望的光芒。“但是”,在和孩子們無比熱情地憧憬了班級“美好未來”之后,我轉折了一下。“開展活動、購買體育用具需要經費,錢從哪兒來?”如同絢麗的花朵遭遇到三九嚴霜,充滿渴盼的眼睛低垂了下來。但學生畢竟是單純的,短短的幾秒鐘沉默之后,他們善解人意地紛紛舉起了手:“老師,我們交班費。”一些手上帶有零花錢的學生躍躍欲試,準備上交了。但我卻猶豫起來,我想起我那位好心的同事的忠告。為穩妥起見,我還是請他們回家問問他們父母的意見。而且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叮囑他們交不交班費遵循自愿原則。
最后,我采納了一位家長的建議,用“捐助”的名義一人收了6元班費。44人一共252元(還有兩名家庭困難的孩子沒有交),全部由生活委員負責保管。讓我驚訝的是,這些被打上“差生”烙印的慢班的孩子。他們對班級的熱愛,他們潛在的創造力一點不比那些網絡班的“天使”們差。在班長和生活委員帶領下,他們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上街購買了衛生用具;在小商品批發市場,他們與商販討價還價,用比超市還便宜的價格買回了體育器材;他們甚至還想到買來彩紙,在班級四壁布置了“學習園地”、“公告欄”等。小學階段沒有機會顯露的才華現在被他們淋漓盡致的展示出來。但252元的班費實在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他們這么“奢侈”的花費。兩個月下來,生活委員報告:“老師。只剩下43元了。”看著我的這位身材矮小卻比較精干的生活委員,我開玩笑的隨口說:“沒錢咱們就過苦日子唄。”生活委員默不作聲地走了。
一天中午,按照慣例,我到班上轉轉。走到教室后面,我隨手打開擺放衛生用具的儲藏室,意外地發現里面整齊地擺放著許多礦泉水瓶。我奇怪地問學生:“這些瓶子從哪兒弄來的?”孩子們帶著燦爛的笑容無比自豪地說:“我們撿來的。”我又問:“做什么用?”那一刻,我根本想不到他們撿瓶子的真實用意。班長走到我身邊。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們準備把瓶子賣了做班費。”我怔住了,我忽地想起:好幾次下課的時候,透過辦公室的玻璃窗,我看見孩子們飛奔出教室四散開來,那是不是到處撿瓶子去了呢?“老師,我們已經賣了三次。第一次賣了五塊三,第二次賣了十四塊錢……”生活委員不知什么時候站在我身邊,興奮地算起賬來。“老師,我們還開展了撿礦泉水瓶比賽,看哪一組撿得多。”“老師,大家都說不要告訴你。”……看著眼前這些衣著簡樸的農家孩子,這些在別人眼中的“棄兒”,我久已漠然的心變得洶涌起來,凝視著孩子們純凈的眼睛,那個叫感動的情感漫過我的全身。
那天下午語文課,當我慢慢走上講臺,看著孩子們仰起的真誠而清純的臉,我深切地感到他們是那么的懂事、那么的可愛!我深知:在我的教室里沒有“天使”,但是,我卻幸福地生活在天堂里!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