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點
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
在全國兩會上,“師范生免費教育”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為這一措施叫好。
身為人民教師的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動情地說:這個新舉措對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使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上大學的孩子多了一個光明和輕松的選擇,同時也會在社會上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盛連喜委員說:“這起碼會產生三大影響。一是對基礎教育的影響。現在想搞好教育。必須先重視基礎教育,尤其是西部、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更為薄弱,而師范院校免費就能夠吸引、培養出更好的人才,充實到教育隊伍中,做好基礎教育工作。第二,這些年雖然經濟不斷發展。但不夠均衡,西部、貧窮落后地區有許多好孩子沒有條件上大學讀書。國家要是能把師范類學生的學費免了,就能夠讓困難家庭孩子到這類學校來完成學業。第三,如果師范院校能夠免費,也能夠在社會上樹立起一股崇尚教育、科技的風氣。影響深遠。”盛連喜表示,如果國家真能夠免掉師范學生的學費,學校也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學校要大力宣傳,把更多優秀學生吸引進來:二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培養好。加強對學生的技能和師德培訓:第三是因勢利導,鼓勵他們到基層、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隊伍中去。“但最重要的是國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學生畢業后真正留在教育崗位。”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原副校長、終身教授葉建農也表示:如果國家對師范院校實行免費政策,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具體的細則,比如有的師范學生畢業后不愿從事教育事業,應該如何制約他?這種免費政策要讓該享受的人享受到,不該享受的人走開,一定要減少漏洞。
葉建農同時也提出。如果目前國家只是在某些師范院校搞試點。勢必會對其他師范院校產生沖擊。影響他們的生源,因此其他師范院校也該有個實行免費的期限,而且國家、當地政府要一起在財政上給予扶持。
(搜狐教育)
動 態
江蘇省教育系統政風行風評議整改成效顯著
全省各地根據檢查評議的情況結合自查自糾的情況對政風行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并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對人民群眾特別關注的素質教育均衡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收費、民辦學校辦學以及機關作風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重點整改。
“突出以人為本”這是各地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形成的共識。南京市提出的“突出課程和課堂、突出有效教學、突出‘學習力’培養”就體現了這一精神。常州市深入實施的“春暉工程”、“金邊工程”以及“藍天計劃”都有力地推進了教育的均衡發展,促進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從師德人手推動隊伍建設,是這次整改的一大特點。無錫市圍繞“社會尊師重教、教師回報社會”這一主題,認真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不斷深化現代師表工程:蘇州市大張旗鼓地開展“三讓一樹”活動,即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樹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從思想上、道德和行為規范上筑起一道抵御不正之風侵襲的防線;南通市則針對近年來全市教育系統涌現出一批批師德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狀況,以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徐州、宿遷、淮安、連云港、鹽城等市大力弘揚“敬業、愛生、奉獻”的優良師風,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正由于抓住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牛鼻子,目前,江蘇的教師隊伍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氣和昂揚斗志。
在評議階段廣大群眾反映最大的是教育的收費問題。各地在規范教育收費時敢于動真格。蘇州市制定下發了《關于蘇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006年秋季推行“一費制”收費的通知》,規定了“一費制”收費內容及標準,該市同時還取消了幼兒園收取贊助費的規定,獲社會各界和家長的歡迎。南通市規定從2006年秋季新學年開始,全市范圍內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收學雜費教育,達到“免費對象一個不漏、免費項目一個不缺、公用經費一分不降”的省定要求。常州市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百分之百實行教育收費公示,任何學校一律不得以舉辦實驗班、特長班、重點班等名義收費。嚴肅查處擅立項目、擅定標準的各種教育違規收費行為。并依法追究違規收費單位和個人的黨紀、政紀責任。南京、揚州、鹽城、淮安等市都能積極地以高壓態勢抓好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實行“陽光收費”,堅決杜絕一邊免費,一邊亂收費現象的發生,從根本上規范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收費工作。
評議階段的大量材料表明,相當部分的亂收費行為發生在民辦學校,民辦學校不規范的辦學行為,引發了教育的無序競爭,更重要的是加重了群眾的負擔。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家長有怨言、社會有意見。在整改階段各地都下了相當大的氣力來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為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事實還表明。假“民辦”是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的重要源頭。宿遷、泰州、鎮江等市把查處假民辦作為整改的重要方面。各地根據新《義務教育法》和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改制中小學清理規范工作的通知》精神,組織清理改制工作督查組對全市縣區所轄改制學校逐一進行督查,對不符合“四獨立”條件的改制學校收回公辦;對沒有完全做到“四獨立”的學校實施停辦,有力地推動了改制學校的清理整頓工作。
(華中文)
觀 點
周洪字:“逐步”實現到“盡快”實現
財政性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4%,這個提法提了十幾年了,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教育投入一直沒有達到。
怎么達到這個目標呢?原因在哪兒呢?我想這里面可能有四個方面的問題要考慮。
第一,提高認識,加大投入。在義務教育方面,在教育發展方面,錢不是主要問題,關鍵是認識問題。怎么提高認識呢?各級領導都要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認識到優先發展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深遠意義,把加大教育投入作為我們優先發展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性、前提性工作來做。特別是今天,我們對這個事情要有一種緊迫感,具體說就是要倒計時。要強化財政投入總渠道的作用,財政投入總渠道還是政府。不要指望社會、民間加大投入,他要加大,但是他不是主要的。
具體的,我有這么一些建議,第一,從2007年開始至2010年4年期間,中央等級財政支出,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每一年按同口徑至少能夠比上一年增加1個百分點,這樣到2010年,與2006年相比要至少增加4個百分點。第二,在省一級層面上,省級政府等級財政支出,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每年平均至少增加2個百分點,第三,省級以下各級政府,教育支出比例每年也至少增加2個百分點。中央努力、地方努力,大家共同努力,使我們教育投入得到增加。同時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來說,建議按照每年遞增不少于0.25%,按照這個速度,到2010年達到4%的目標,這樣我們教育經費就能在現有5000億的基礎上翻一倍,達到一萬億左右。
第二,完善法規,形成機制。在《義務教育法》修訂之后,我個人還是希望盡快制定教育經費投入法(或者叫教育投入保障法,教育預算法),核心就是要明確責任、形成機制。這個法律里面要考慮哪些內容呢,就是為了使4%能夠實現對各級政府有什么要求。這里面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中央政府要加大投入,地方政府要切實做到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我們現在一些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非常快,但是其教育投入的增長速度沒有經濟增長的速度快,投入總量是增加了。但是增長速度沒那么快,也沒有達到4%。所以,地方政府要切實做到教育經費上升,否則就會地方推中央,說這事是該你做的,而中央又會和地方之間產生糾紛,最后這個事情又落實不了。
中央、地方都要負起各自的責任。如果都沒有這樣做怎么辦?中央政府我們不說,地方政府如果沒有這樣做,我想在制度設計上要有這么一個考慮,建議加強各級人大對同級政府教育預算的審查、監督,在各級人大下設教育經費撥款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主要職能就是審核批準本級教育經費預算方案,決定教育經費預算的項目和預算標準,還有教育經費在地區和學校之間的分配比重是多少,要求各地政府把這個預算要報給人大,如果沒有達標。就不通過這個預算,就不能運作,要有這種規定和要求。
第三,實行分類承擔、分項負責。具體說新增的教育經費的投入,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擔的原則,分類承擔就是根據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合理地劃分新增教育經費的責任,我的意見是。對現有的592個國家級貧困縣,不管是原來的經費還是現有的經費,我建議由中央政府全部承擔。除了592個國家級貧困縣新增的教育投入由中央負責以外,對于欠發達地區的,不包括國家級貧困縣的,由中央和省共同負責,以中央為主,這是第二種情況。第三類情況,對于中部地區實行中央和省級政府作為教育投入的主體,建立中央和省級財政共同分擔,各占50%的投入機制。第四個分類講的是對于發達地區,實行以省市為主的教育經費體制,中央只在某些項目上進行資助。
在項目上,在義務教育這一塊,新增的教育經費投入由中央負主要責任,基礎教育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負責。對于職業教育,我建議由省政府負主要責任。中央予以協助。對于高等教育,教育部直屬高校,經費由中央負責,省屬高校由地方負責,這是原有的一個體制,這個不變,這就是一個分項負責。
第四。分步實施、分層推進。考慮到當前教育經費緊張,新增的教育經費優先考慮義務教育,優先考慮實施義務教育的全免費。所謂義務教育的全免費,就是免學費、雜費、教科書費,以及補助貧困生的伙食費。我們現在沒免教科書費,我建議要免教科書費,這也是國際的慣例。免教科書費還有一個好處,不必再擔心地方教育部門或者學校因為教科書還要收費,又造成教育亂收費。免教科書費我算過一筆賬,整個義務段學生教科書花的費用是160多個億,如果教科書我們再實行循環使用,五年一個輪回,平均下來每年才30多個億,30多個億在地方和中央分擔,地方和中央承擔不了多少,所以教科書免費也是可以實施的。
(搜狐教育)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數 字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有六成貧困高考生湊不齊學費。報告稱,包括生活費在內,平均每年每個貧困高考學生家庭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們的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內。
(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