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我在廈門市雙十中學舉辦了一次作文講座,當時,有一位學生問如何防止寫作文時出現堆砌辭藻的情況。
我是這樣回答的:堆砌辭藻是一定年齡段的現象,等你辭藻多了,寫作水平高了,慢慢就會覺得堆砌辭藻很低級,自然而然會改正。我個人認為,在開始學習寫作階段,能堆砌辭藻就堆砌辭藻,最怕是沒有詞匯。如果在讀書過程中,看到好詞好句就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等積累到一定的量,詞匯就會豐富,有了較豐富的詞匯量,寫作才會順手。
這次講座實錄,刊登在《海峽導報》上。但這一則對話,許多人不以為然,指責這種說法是荒謬的,是一種誤導。因為我們總是諄諄告誡學生,寫文章要不事雕琢,不尚華麗,文風樸實。古人有云:做人誠平恒,行文簡淺顯;魯迅先生深惡痛絕作文以美詞動聽,夸大、裝腔、撒謊;孔子也說,寫文章“辭達而已矣”。因此寫文章應崇高樸實無華。
但實際上樸實無華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中學生一般難以企及。從大師們成長的經歷來看,運用文字,從絢麗趨于平淡也是需要一番艱苦的歷練的。其實,語言豐富,則人生飽滿;語言貧瘠,則人生寡淡。對中學生來說,要做到言簡旨深、樸實無華,是有相當難度的。我們不能混淆“學寫作”與“寫作”的界限。一味強調樸實,將會使初學者手足無措。
學生作文與成人作文不同,他們總是在不停的脫換之中。即脫離原來的格調,轉換為新的格調。脫換是學生學寫作的規律,一般來說,他們初時總是堆砌辭藻、追求華麗,甚至會出現一些毛病。教師對此不必大驚小怪,多加指責,而要積極誘導,讓他們自悟自化,久之必能自行收束,有大的長進。這一點,王筠在《教童子法》里說得很清楚:“且弟子將脫換時,其文必變而不佳,此時必不可督責之,但涵養誘掖,待其自化,則文境必大進……作文而不脫換,終是無用才也,屢次脫換,必能成家者也。若遇鈍師,當其脫換而夭閼之,則戚矣。”如教師一開始就對學生華而不實的文風加以不適當的指責,則會壓抑其寫作熱情,導致其語言越來越貧乏、枯萎,致使其終生寫作無生氣,無活力,面目可憎。
作文的脫換,關鍵在學生的“自悟自化”,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如若教師教得太多,不相信學生能夠自己學會他想學的東西,總是把學生看作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懂的毛孩子,脫換就難以成功。
學生曾新宇的作文《臺灣鳳尾蝶》獲得了福州市作文一等獎,收到了上百封讀者來信,反響很大。這篇好作文是怎樣寫出來的呢?我曾和他做過一次長談。他說:
“初學寫作,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寫,胡扯了幾十個字,交了差,只得了60分。后來,我發現只要在每篇文章的篇頭加上一段比喻,作文總能上80分。于是,我特地買了本《語林初探》,天賦和榕明見了,也各買了一本,從此,班上作文分就數我們三個高了。
“一次,老師布置了一篇《雨夜送傘》的作文。我不分青紅皂白,開篇先把《語林初探》中的一大段描寫搬了進去……第二天,老師在班上念了作文,第一篇是我的:‘刷刷——一道道閃電撕破夜空,仿佛一條條耀眼的金蛇在云層里流動。……’沒想到第二篇是天賦的:‘刷刷……’幾乎跟我的一模一樣,老師微微皺了皺眉,下面的同學也開始噓了。更糟的是第三篇,榕明寫的也是:‘刷刷……’老師話音未落,全班已是哄堂大笑。我們三個都羞得低下了頭……
“現在想想,當時的作文,只是一味地堆砌華麗的辭藻,內容卻很空洞,華而不實。郭沫若先生說得好:‘不要把形式看得太重,主要的是精神與內容。’如果不注重思想,不注重內容,那一輩子也寫不出好文章來。思想是語言的內核,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言為心聲’‘辭隨意生’,語言應當是從屬于思想的。”
這樣的“自悟自化”不知要比教師的耳提面命強多少倍。
教師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學生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崇尚樸實,他們肯定會視寫作為畏途,他們寫作往往是因為對美麗、豐富、優雅的辭藻感興趣。這一點,朱自清先生是深悟其道的。朱自清的《春》,是為中學生寫的范文,所以這篇散文就沒有什么深邃的思想,精心的結構,全文甚至有的像流水賬,平鋪直敘,羅列現象。但他明白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把語句寫得非常精美,一會兒用表示觸覺的字眼,一會兒用表示味覺的字眼,一會兒又用表示視覺的字眼,從文字到意境都呈現一種詩意圖景,一種眼花繚亂、熱鬧的景象,優雅而絢麗。所以有人指責這篇散文缺少意蘊和內涵,他們卻不知這正是朱先生的良苦用心。
書面語有著超越口語形態的特征,它比口頭語言更具有視覺美感的追求,作文教學如僅僅提倡平白如話,與其說使語言美感價值得到強化,還不如說是弱化!
有篇作文,寫了這樣一段:
“走進公園,一陣陣芬芳花香撲鼻、沁人心脾,五光十色、鮮艷奪目的花朵開滿了枝頭,新鮮嫩綠的細長的柳條隨著微微的和風輕輕地飄蕩,這是一派多么春意盎然、喜氣洋洋的情景啊!我被公園里秀麗的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里用了“五光十色”“新鮮嫩綠”等十來個形容詞,確實有點堆砌,華而不實。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刪去了這些形容詞,改為:
“走進公園,迎面送來的是花香,花朵開滿枝頭,柳條隨風飄蕩,我被這情景吸引住了。”
這樣一改,看似質樸,卻顯得干巴巴,枯燥無味,美感喪失殆盡。
豐富的生活應與優雅的語言同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熱愛語言,熱愛文字,知道其中有無限動人的東西,這就要從語言積累開始。
我以為,不妨允許學生追求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