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號表示疑問句末尾的停頓,是常用的標點符號之一。問號對書面語言的表情達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在使用問號時經常出現錯誤,即使非常注重語言文字規范的語文教科書也不能幸免。下面從一些現行語文教科書中舉出幾例加以分析。
一、不該用的問號
在疑問句中,疑問詞常常作為標志性特征出現。例如:“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么不吃魚啊?’”(小學《金色的魚鉤》)這里的疑問句主要是由疑問代詞“怎么”表達疑問的。但是,有的句子雖然有疑問詞,整個句子卻沒有疑問語氣,不是用來發問的,這樣的句子就不能使用問號。下面兩段話中的問號就不該用:
(1)“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鄉親們總是這樣勸說兩位老人。(小學《古井》)
例句中的“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雖然用了疑問代詞“多少”,但是表達的卻是對古井的稱贊,而不是在問古井究竟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因此后面不應該用問號。可以把問號改為逗號,這樣“那口古井給人們出了多少力氣,可它從來沒跟人們要過報酬”就成了一個轉折關系的復句,“力氣”后的停頓較短;也可以把問號改為嘆號,這樣引號中的部分就成了轉折關系的句群,“力氣”后的停頓較長。
(2)現在第二個兒子的媳婦也娶進了,財禮只花了五十,除去辦喜事的費用,還剩十多千。嚇,你看,這多么好打算?(高中《祝福》)
例句中的“嚇,你看,這多么好打算”雖然有“多么”,但是“多么”在這里也不表示疑問,整個句子也不是在發問,而是表達衛老婆子對祥林嫂婆婆的稱贊,所以后面也不應該用問號,這個問號應改為嘆號或者句號。
二、位置不當的問號
問號是表示疑問句句末停頓的點號,所以只能用在句子末尾。當疑問句出現主謂倒置或者有稱呼語時,問號同樣只能放在句子末尾。例如:“我問那個賣牡蠣的人:‘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初中《我的叔叔于勒》)這里的“先生”是疑問句內部的稱呼語,所以問號放在句子的末尾。下面例句中問號的位置就不對:
(3)“是你嗎?螢火蟲?”盲孩子向夜空大聲問著。(初中《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4)“你說什么?老高。”(初中《爸爸的花兒落了》)
句中的“螢火蟲”和“老高”都是稱呼語。稱呼語的位置比較靈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無論放在哪里,它們都屬于疑問句內部的獨立語,因此問號應該放在句末,而不應該放在句中,如果放在句中,就會使一個完整的句子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句子,就破壞了句子的完整性。
三、該用而沒用的問號
疑問句末尾停頓的標志是問號,如果應該使用問號的地方沒有使用問號,就會造成語意表達不確切。例如:
(5)小三,你瞧見我褲子上的白點了吧。你以為師傅的能耐有假,名氣有詐,是吧。傻小子,你再細瞧瞧吧——(初中《俗世奇人》)
這個例子中三句話都用了語氣詞“吧”。細細品味我們可以發現,第一個句子和第二個句子都是是非問句,表示“師傅”的猜測,這里的“吧”負載疑問語氣,應該在其后使用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