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收到以下邀請:
1.Choka,我們爬梯祝你載譽而歸。……歡迎踴躍參與,提出爬梯修改案。
2.2003年11月25日晚,菠蘿大爬梯!
3.4月26日爬梯俱樂部成立會!海外莘莘學子們,我們等你來參加!
(以上例句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你就馬不停蹄地準備運動鞋、運動衣去參加這種“爬梯”,那你可就錯了。你可能更奇怪了:“為什么?”別急,如果我們說“邀請你來參加party”,你可能就恍然大悟了:“原來是聚會呀!”這時你可能又要問了:“party怎么會跟爬梯扯到一起的?”那咱們就試著分析分析。
查閱詞典,“party”一詞的釋義中有一項是:名詞,社交性或娛樂性的聚會。例如大家熟知的birthday party(生日宴會)、dinner party(晚宴)、cocktail party(雞尾酒會)、farewell party(歡送會)等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臺灣廣泛地興起了“派對”(即“party”的音譯詞),各種“派對”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派對”這個詞也在電視劇、小說中頻頻亮相,隨之在內(nèi)地流傳開來,成為流行的新詞語。
時過境遷,21世紀的“新新人類”求新求變的心理,使他們對“派對”一詞失去了新鮮感,多數(shù)情況下他們直接用中英文夾雜的說法,如:“生日party”“開個party”……這樣顯得更加時尚和自然。于是,他們開始尋求更加新潮的詞語來代替“派對”,所以,“爬梯”粉墨登場了。聰明的“爬蟲”(即網(wǎng)蟲)們不自覺地應(yīng)用了諧音造詞,利用“爬梯”與“party”音近的特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詞”,并樂此不疲地在網(wǎng)絡(luò)上應(yīng)用。
也許你在論壇中初見“爬梯”時會感到不解,但當你明白了它原來是“party”的“新衣”時,你會覺得這種語言現(xiàn)象的確很有意思。
可是“爬梯”到底能否流傳下去,有多久的生命力,這還不得而知,也許有一天會被另一個新詞語所代替,這也說不定,誰叫這世界變化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