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我國55個蘋果生產重點縣的165個富士蘋果樣品進行了檢測。測得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總酸量等3項理化指標的平均值分別為7.50kgf/cm3、13.50%和0.306%,與1995年和1999年的檢測結果相比。富士蘋果的品質有所下降。同時,也對影響我國富士蘋果品質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蘋果;富士;品質;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總酸量
富士蘋果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蘋果品種,其產量占我國蘋果總產量的60.4%。品質是決定蘋果口感、風味和營養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著蘋果的質量等級和商品價值。全面了解富士蘋果的品質狀況,對于提高我國蘋果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我國蘋果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出口創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2004年和2005年分別于當地富士蘋果大量采收期,從我國蘋果優勢區域規劃確定的渤海灣優勢區(山東、河北、遼寧3省)和西北黃土高原優勢區(陜西、山西、河南、甘肅4省)的55個蘋果生產重點縣果園,隨機抽取165個富士蘋果樣品,按照國家標準《鮮蘋果》(GB/T10651-1989)對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酸量等3項品質指標進行檢測和質量判定。中蜂蜜罐>大荔水棗>晉棗。蜂蜜罐與大荔水棗、蜂蜜罐與晉棗之間均有顯著差異;大荔水棗與晉棗之間無差異。ABT處理可以促進插條生根,以100mg/g效果最好,品種與ABT處理之間有交互作用,不顯著。
1)棗樹嫩枝扦插6~8月份都可以進行,以7月份扦插效果最好。
2)棗插穗生根與穗條中PAL、PPO活性相關,插條愈傷組織形成需要一定的PAL、PPO活性,某一值過高或過低都影響愈傷組織的形成。100mg/g處理PAL、PPO活性適宜,扦插生根率也最高(26.67%)。ABT處理可以提高PAL活性,PPO隨著ABT濃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變化關系。
3)PPO活性與愈傷組織的分化有關,根開始分化時PPO活性增加,根形成后活性降低。
2 結果與分析
2.1 果實品質基本情況
測定結果見表1。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總酸含量3項品質指標的平均值分別為7.50kgf/m2、13.50%和O.306%。按照國家標準《鮮蘋果》(GB/10651-989)進行判定(果實硬度≥8.Okgf/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總酸量≤O.4%),3項指標的合格率分別為21.2%、69.7%和98.2%,3項指標全部合格的樣品占13.9%。

2.2 兩大產區間的比較
由表1可見,甘肅省富士蘋果樣品果實硬度的平均水平最高,較最低的遼寧省高1.00kgf/cm2;陜西省富士蘋果樣品可溶性固形物的平均水平最高,較最低的山東省高0.79%;河南省富士蘋果樣品總酸量的平均水平最低,較愈傷組織產生的初期PAL活性很高,隨著根的延伸分化PAL活性降低。最高的甘肅省低0.105%。渤海灣優勢區富士蘋果樣品的果實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顯低于西北黃土高原優勢區,而兩大優勢區富士蘋果樣品間總酸量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西北黃土高原優勢區富士蘋果樣品的品質要好于渤海灣優勢區。
2.3 與以往檢測結果的比較
本中心于1995年和1999年對我國蘋果主產區的389個蘋果樣品進行了品質檢測,富士蘋果的測定結果見表2。本次測定結果與1995年和1999年的測定結果相比,果實硬度分別提高了O.63kgf/cm2和O.42kgf/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降低了0.37%和1.02%,總酸量分別提高了O.006%和O.026%,總體質量水平有所下降。

2.4 品質降低的原因分析
通過檢測和比較分析發現,我國富士蘋果的品質總體水平較1995年、1999年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肥供給不足。我國蘋果生產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差,大多數果園建在不適宜糧食生產的荒山、坡地、河灘地上,土層薄,土壤肥力低,肥水供給困難。據調查,我國蘋果主產區有水源和灌溉條件的果園約占64%,絕大多數山地果園全年不灌溉;施肥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在調查的蘋果園中每年施肥超過3次的約占46%,近30%的果園每年只施一次基肥(農家肥加少量果樹專用肥)。肥水供給不充分、不均衡,是造成我國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2)負載量過大。盡管我國蘋果生產已開始從“數量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但“重產量,輕質量”現象仍然存在。相當多的蘋果生產者和經營者認為高質量就是個大、色紅、外觀好看,而忽視了蘋果的內在品質。由于疏花疏果不到位,樹體負載量過大,導致營養物質供給不充足,影響了果實的充分發育和養分積累:據調查,我國蘋果主產區富士蘋果的平均單產接近40t(噸)/hm2,一半以上的果園單產超過45t(噸)/hm2,已經超過了蘋果生產先進國家的單產水平。
3)提前采收。提前采收在我國蘋果主產區普遍存在。我國蘋果生產存在著品種單一、成熟期集中、采后環節薄弱、流通不暢等現實問題,導致晚熟品種經常出現季節性、地區性供大于求的局面。蘋果生產者既沒有充足、完備的貯藏保鮮設施,又無法及時、準確地獲取市場信息,經常因擔心錯過商機而急于銷售,一些果園將富士蘋果的采果時間提前近1個月。而采收過早,不但降低產量和品質,果實的耐貯性也會下降。
4)果實套袋。果實套袋是提高蘋果外觀質量的技術措施,在我國蘋果主產區普遍采用,但套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果實的光合作用,當全樹套袋時,還會直接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對蘋果營養物質的積累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套袋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未套袋果有所降低,降低程度一般在1%~2%之間,而且摘袋越晚,影響越大。另外,套袋蘋果總酸量和果實硬度均較未套袋蘋果有所降低。
總之,各生產單位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果實品質,促進蘋果產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