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對梨樹病蟲害防治應從源頭抓起,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態防治等措施,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改善田間生態系統,創造適宜梨樹生長而不利于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無公害梨果的目的。
1 農業防治
1)選抗逆性強的品種和無病毒苗木。生產中在保證優質的基礎上,盡量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和無病毒苗木,這樣,植株生長勢強,樹體健壯,抗病蟲能力強,可以減少病蟲害防治的用藥次數,為無公害梨生產創造條件。
2)果園種草和營造防護林。果園行間種植綠肥(包括豆類和十字花科植物),既可固氮,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又可為害蟲天敵提供食物和活動場所,減輕蟲害的發生;同時還能利用牧草養畜禽,將畜禽糞肥堆漚后施入果園,降低生產成本,減輕環境污染。有條件的果園,可營造防護林,改善果園的生態條件,建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
3)清理果園。果園一年四季都要清理,發現病蟲果、枝葉蟲苞要隨時清除。冬季清除樹下落葉、落果和其他雜草,集中燒毀或運出銷毀,消滅越冬害蟲和病菌。及時刮除老翹皮,刮皮前在樹下鋪塑料布,將刮除物質集中燒毀,并利用生石灰和石硫合劑混合材料涂抹樹干殺死樹上越冬蟲卵、病菌,減少日燒和凍害。越冬前深翻樹盤15~25cm,可以凍死和被鳥覓食部分越冬蟲卵,然后澆水保墑。
4)加強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與品種布局、管理制度有關,切忌多種品種、不同樹齡混合栽植。不同品種物候期有差異,不同樹齡發生的病蟲害種類和發生時期不盡相同,對病蟲的抗性也有差異,如果栽植在同一果園中,由于病蟲害發生情況不一樣,不利于防治。不同’管理水平也使病蟲害發生程度不一樣,加強肥水管理可提高果樹抗蟲抗病能力,采用適當修剪可以改善果園風光條件,減輕病蟲害的發生。果實套袋可以把果實與外界隔離,減少病原菌的侵染機會,阻止害蟲在果實上的危害,也可避免農藥與果實直接接觸,提高果面光澤度。
5)提高采果質量。果實采收要輕采輕放,避免機械損害,采后必須進行商品化處理,防止有害物質對果實的污染,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優劣分置,防止劣質果將有害物質傳給優質果;二是避免使用化學消毒防腐劑,可利用中草藥等植物提取藥浸泡;三是嚴格清除、洗去果面殘留物;四是嚴格采用符合無公害標準的材料包裝,貯藏保鮮和運輸銷售過程中保持清潔衛生,減少病蟲侵染。
2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的生活習性,如設置黑光燈和糖醋液等進行誘殺,設置黃板誘蚜等。早春鋪設反光膜或覆草,防止病原菌和害蟲上樹侵染,有利于將病蟲集中誘殺。也可人工捕捉成蟲,深挖幼蟲或中間種植寄生植物誘集。
3 生物防治
1)釋放天敵。果園害蟲天敵主要有捕食螨、瓢蟲、草蛉、赤眼蜂等,能有效防治蚜蟲、梨木虱、梨小食心蟲、螨類等害蟲。昆蟲病原線蟲(Entomopathogenicnematodes)是一類專門寄生昆蟲的線蟲,它可以隨食物或通過昆蟲自然孔門(氣門、肛門)、節間膜等進入昆蟲體內迅速釋放出所帶的共生菌,使昆蟲得敗血癥而死亡。如異小桿屬線蟲泰山1號地面噴施防治食心蟲、蘋果蠹蛾線蟲MK.A24BEIJING品系和斯氏線蟲CB-2Y品系防治天牛等,效果均較好。
2)應用植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種類很多,生產已使用除蟲菊素、魚藤酮、蛔蒿素、煙堿、大蒜素、苦楝質、芝麻素、麻必清、天然植物保護劑等。這類藥劑特點是殺菌殺蟲效果穩定持久,不污染環境和作物,對人、畜、鳥、蜂安全,對害蟲和病菌不容易產生抗性。如苦楝質殺蟲劑已發現其對鱗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10多個目200多種昆蟲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對梨木虱有忌避作用,對蚜蟲有拒食作用。苦楝質還能抑制或干擾昆蟲脫皮,阻礙昆蟲正常生長發育,在幼期處理可出現成蟲壽命和生殖力下降,形成無翅或翅殘缺的成蟲,若蟲和幼蟲不能完全脫皮即死亡。
3)利用生物農藥。常用生物殺菌劑有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崗霉素、農抗120、華光霉素、瀏陽霉素、菌毒素;常用的生物殺螨、殺蚜劑有風雷激、齊螨素、阿巴丁、愛福丁、阿維蟲清乳油等;常用的生物殺蟲劑有蟈蒿素、蘇云氏桿菌(BT)、清蟲菌、核多體病毒、白僵菌等。如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桃小越冬幼蟲出土前地面噴灑2遍白僵菌就能消滅出土幼蟲。
4)選用昆蟲生長調節劑。最有代表性、應用最廣、效果最理想的昆蟲生長調節劑是滅幼脲類農藥。這類農藥的藥效時間長,不傷害天敵,不污染環境,對人、畜、鳥、蜂安全,是無公害食品生產的最佳選擇。
5)繼續用礦物農藥。礦物源農藥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特點是藥效期長,對作物和人、畜、鳥、蜂安全,對果實無污染,使用方便,經濟高效。
4 化學防治
按無公害產品要求,選擇適當的農藥、劑量和次數交替使用,克服或延緩抗性,減少噴藥次數。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氣候條件及抗藥性等適量調整,不要一有蟲就噴藥。事實上果園有害生物在受害允許水平以下繼續存在是合乎需要的,可以為天敵提供食料,有利于其繁殖和發育,因此有害生物應達到一定量的指標時再防治。同時禁止使用劇毒、高毒及激素類藥。
梨樹的主要病蟲害有梨黑星病、梨銹病、梨輪紋病、梨大食心蟲等,應抓住各種病蟲的防治適期,選用低毒、低殘留、高效農藥進行防治。
梨黑星病在花芽萌動時噴5°Be石硫合劑,或萌芽后、花序伸出期前噴2°Be~3°Be石硫合劑。花謝3/4時,噴25%多菌靈液250倍(多菌靈對梨黑星病有特效),以后在新梢生長期(5月中旬)、果實生長期(6月中旬)再噴,發病較重的果園可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梨銹病的防治主要是清除梨園周圍5km以內的柏樹(主要是龍柏和檜柏),3月中旬降雨前在末能清除的柏樹上噴1°Be~2°Be石硫合劑。謝花后期噴粉銹寧,如遇降雨必須在雨后補噴。
梨輪紋病由于其病菌在被害的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開始擴展。因此,做好梨樹休眠期的鏟除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在生長期結合其他病害防治噴多菌靈、托布津等農藥。
梨大食心蟲應抓住越冬幼蟲出蟄活動及轉害幼果這一關鍵時期,可用殺螟松乳劑、高效氯氰菊酯等。冬季修剪時剪除顏色變黑、干枯、帶有蟲孔、蟲糞的芽體(幼蟲越冬的場所),以壓低越冬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