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是我國的特有果樹,山西是棗樹種植面積較大的省份之一,在我省山區農村已成為優勢產業。但是,由于紅棗在進入成熟期后,遇雨極易發生裂果腐爛,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此,我們從2004年開始對棗裂果問題及解決途徑進行了研究,并在榆次宏大棗園應用自制的防裂劑進行了田間試驗,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棗裂果的原因分析
裂果在蘋果、梨、桃、李、櫻桃、大棗、芒果上都有發生,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價值,是果樹生產上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紅棗的裂果現象比其他果樹更為嚴重,一般年份因裂果造成產量的損失在30%左右,嚴重年份在60%以上,個別年份有些棗產區甚至出現絕收。降雨是引起棗裂果的最直接的外部因素,降雨量越大,持續時間越長,裂果就越重。這種裂果統稱為生理性裂果。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1 與水分有關
生理性裂果是一種在果實發育期內,因水分變化波動較大而引起的一種生理障礙。表現在果面上發生縱裂、橫裂、交錯裂,裂口極易受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而引起果實腐爛。其主要原因是:在果實生長前期由于土壤過分干旱,進入轉色期至成熟期后(近成熟期),若連續降水,使土壤水分急劇增加,根系快速吸收水分而使果實急劇增大,果實膨壓增加,導致表皮脹裂而出現裂果。高溫高濕是裂果的外因;果實滲透壓分布不均,滲透壓高的地方易吸收水分而脹裂是內因。
棗果在不同發育階段裂果敏感性不同。從果實發育上講,果實進入成熟期后,細胞體積擴大到最大,生長停止,細胞壁變薄,有機物轉化成糖,滲透壓加大,水分含量增加,細胞間隙擴大,細胞之間的粘接力下降。因此,在開始進入成熟期后(白熟期)最不抗裂果。
裂果的開裂點一般為果皮表面的果點及日灼、藥害、機械傷口、病蟲危害等使表皮早停止生長的部位。有日燒傷痕的果實都不抗裂果,遇雨首先沿日燒傷痕裂開,然后擴展到其它部位。果實陽面及先著色的部位易裂果,原因也和果皮受到直射光后有細小的日燒傷痕,韌性降低有關。
1.2 與品種有關
生理性裂果的發生與品種有很大關系。不同品種抗裂果的能力差異很大,我省的優良品種壺瓶棗、梨棗等極易發生裂果,而呂梁大棗、保德油棗等品種較抗裂果。裂果敏感性與果實大小和形狀無關,但與果皮和果肉細胞大小以及排列結構有關。果皮細胞分裂期短、果皮薄、細胞間隙大排列結構較松的品種容易裂果,果肉細胞體積大、細胞間隙大、細胞排列結構疏松的品種也易裂果,一般來說,脆棗口感好的品種易裂果。研究發現易裂果的品種果實表面有許多小龜裂紋,隨著果實的成熟,氣孔呈張開狀態,細胞排列致密性差,容易滲進水分,遇雨使果肉吸水膨脹,是造成裂果的主要原因。若成熟期無雨,即便進行人工灌溉,也不會引起裂果。這說明棗果進入成熟期細胞生長停止后,單純增加根系吸水不會造成裂果。在陰雨的特定氣候下根系和果實同時吸收水分時發生裂果。
生理性裂果也與品種的成熟期有關。在我省全年降雨量不均,8~9月為雨季,成熟期與雨季一致的品種一般裂果嚴重,成熟期避開雨季的品種不裂果或較輕微。
1.3 與立地條件有關
生理裂果發生的程度與果園的立地條件有很大關系。即使同一個品種在不同的立地條件下發生裂果的程度也有很大差異。一般在丘陵地、坡地、崖邊等排水良好的立地條件下裂果發生較輕,在地勢低洼、土質黏重及排水不良果園,裂果發生比較嚴重。除了其內部因素外,外部條件主要取決于全年土壤含量水量和果園濕度的變化幅度。在平地灌溉和排水條件良好的果園,如果生長期土壤水分一直保持濕潤,樹體和果實的水分含量變化幅度小,裂果發生較輕。
1.4 與樹齡有關
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即使在相同的條件下,同一品種的大齡樹、樹冠高大的樹,裂果相對比幼齡樹、矮冠樹輕。一般而言,深層土壤的濕度變化幅度不大,大樹根系分布深,可吸收深層土壤的水分,果實發育期內水分變化波動相對較小,降低了對水分的敏感性,從而可減輕裂果。
1.5 與營養元素有關
生理性裂果還與樹體的營養狀況有關,即使相同的品種,如果營養不足,或者缺乏某些營養元素的樹裂果會加重。如果土壤缺少某種營養元素,就會造成樹體生長不良,果實發育差,細胞結構不牢固,遇雨時會增加裂果的發生。一般磷、鈣、鉀、鋅、硼、錳等元素無論哪種缺乏時,都會加劇裂果發生。如果果實生長后期氮過量及鈣、鎂含量偏低時,也會加劇裂果。
2 一般防止裂果的措施
目前對防止裂果尚無解決的根本辦法,但是研究證明,采取一些措施可降低裂果率,減少損失。
2.1 改善土壤環境
新栽果園要選擇排水良好的果園,不要在黏重土壤、低洼地建園。棗樹的抗旱力極強,在丘陵山坡栽植一般效果良好,如在平地栽培,應選擇排灌良好、土質疏松的沙質壤土;若已在排水不良和黏土地建園的,應加強土壤管理,增施有機肥,摻沙改良土壤結構,使其疏松透氣,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排水性能。
2.2 穩定供水
有灌溉條件的棗園,要開發節水灌溉技術,保持干旱季節有穩定的水分供應。在果實生長后期注意控水,使土壤水分處于充足而穩定的狀態,不使果皮細胞停止生長過早,干旱時適當灌水,雨天加強排水。
果園覆草可阻止水土流失,減少地面蒸發,從而維持土壤濕度,保證果實細胞對水分的需求,使其不致因干旱過多地缺水,避免了雨后果肉細胞大量吸水而引起的細胞迅速膨脹而產生裂果。此外起壟加覆草,旱能保水,澇可排水,使土壤年周期含水量和果園濕度較為穩定,減輕裂果作用明顯。覆草還可起到增加有機質、培肥土壤的作用。
樹下覆膜防止裂果效果十分明顯,成齡結果樹覆膜寬度要達到樹冠邊緣。覆膜應在7月雨季到來之前進行,也可在早期施肥灌水后進行。覆膜后,膜上盞土1~2cm,在果實白熟期間,若地表20cm的土層含水量能穩定在14%左右,即能基本上防止裂果。
2.3 避雨栽培
避雨栽培是防止裂果的一種簡易形式,在日本應用較普遍,如葡萄、櫻桃等的拱棚式栽培,主要功能是避免雨水過多,可通過拱棚內噴灌、滴灌、滲灌等措施調節土壤水分,不但能減少裂果,還具有減輕病害,提高果實商品性等優點。棗樹在成熟季節采用避雨栽培措施,可有效防止裂果發生。
2.4 噴施化學藥劑
據有關報道,自7月下旬起,每隔10~15d(天)在棗樹上噴1次O.3%的氯化鈣水溶液,直到采收,可明顯地降低棗裂果率。試驗表明,在對照處理裂果率為26.5%的情況下,噴施處理的裂果率僅為10.3%。噴施氯化鈣還可降低棗果晾曬和加工過程中由于裂果腐爛而造成的損失。噴施可結合防治病蟲害同時進行。
對于缺素性裂果的防治,主要采取土施和葉面噴施有關化學元素肥料的措施。葉面噴施的濃度一般為0.1%~0.3%,最大不超過0.5%。土施要結合秋施基肥進行,盡量做到配方施肥,多施有機肥。
2.5 選擇適宜品種
建園時要選擇抗裂品種或在雨季后成熟的晚熟品種以及適宜在白熟期采收加工的品種,這樣可以盡量避免造成裂果損失。
3 自制防裂劑試驗效果
我們于2005~2006年試制了6種無公害的防裂劑進行了不同濃度、不同時期、不同次數的噴施試驗,以噴清水為對照。2005年8月16日下了一場較大的雨,當時壺瓶棗為白熟期,裂果達到10%~20%。在9月19日又一場雨。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