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是個有本事的人”——毛澤東評李宗仁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后,毛澤東會見李宗仁的特使劉仲容時說:“廣西這幾年跟蔣介石鬧獨立,名氣很大啊!廣西是個有名的窮省份,鬧起饑荒來,災民常逃到湖南來,湖南的農民討不到老婆的,就娶廣西的妹子。李先生憑什么鬧獨立?據說,這幾年沒有南京政府的財政支持,不僅撐得住局面,還被人稱贊為全國的模范省。我看李宗仁是個有本事的人。”
毛澤東所說的“鬧獨立”,是指李宗仁領導的廣西政府雖然從名義上聽從國民黨中央政府的領導,但實際上一直處于“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態,蔣介石的軍令、政令大多數情況下在廣西根本行不通。面對蔣介石,李宗仁能夠從容不迫與其周旋,這的確反映出李宗仁的精明才干。
其實,李宗仁早在青年時期就顯露出其過人的才華,他以農家子弟的身份投考從戎,東拼西殺,僅用10余年時間,就平定了廣西,成為“廣西王”。隨后,李宗仁又積極參加了著名的北伐戰爭。
1926年6月初,國民黨二中全會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并授權組織北伐軍總司令部,建立前敵總指揮部,唐生智、李宗仁分別任前敵總指揮、副總指揮。
7月初,李宗仁取道桂林,親率12個團由黃沙河下衡陽。與此同時,他又電令7軍向長沙挺進。長沙對吳佩孚來說,是能否在湖南站穩腳跟的關健地盤,長沙一失,吳佩孚的南下勞師之功可謂前功盡棄。
7月4日,李下令三路同時發動攻擊,一開始就打得吳佩孚軍措手不及,僅一個星期,就光復長沙,吳軍退守泊羅江北岸待援。長沙之戰,北伐軍一舉成名。
“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毛澤東評衛立煌
毛澤東與衛立煌第一次見面是在國共合作局面形成以后的1938年。當時,衛立煌剛剛指揮完中條山對日作戰行動,被阻隔于敵后,順便取道延安見到毛澤東的。在延安,這位被朱德稱為“在忻口戰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受到了盛況空前的歡迎,使他感受到了延安人民和毛澤東的真誠,對中國共產黨人產生了好感。在其以后的歲月中,他雖然再次與人民為敵,但實屬無奈,并最終以失敗告終。蔣介石兵敗大陸后,衛立煌蟄居香港,拒絕去臺。后來,終于在適當時機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被毛澤東贊譽為“有愛國心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遼沈戰役結束后,衛立煌逃回南京,被蔣介石下令扣押,軟禁起來。1949年初。蔣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逼下臺以后,衛立煌逃出南京,開始隱居香港。
對于像衛立煌這樣的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蔣介石也沒有忘記他。在香港的幾年中,蔣介石對他下了很大的工夫,派衛立煌的小同鄉、以善論聞名的國民黨大員吳忠信兩次到衛家游說,力勸衛到臺灣去。可是均被衛嚴詞拒絕,并對吳忠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其間,又有衛的舊部郭寄嶠、趙家驤等奉蔣命到衛家來,勸衛到臺灣或到任何外國均可,臺灣當局均可協助成行。因為他們與衛共過事,衛不好嚴詞相對,但卻環顧左右而言他,使郭寄嶠等無可奈何,只好怏怏而回。蔣介石派吳忠信再來相勸時,衛干脆婉拒不見了,對此蔣介石非常不快。
1954年,美國政府與臺灣當局簽訂了所謂的《共同防御條約》,衛立煌在報上看到后,非常氣憤,認為臺灣政權竟公然借重外力維持小朝廷,已墮落到不知民族羞恥的地步。8月下旬,香港各大報刊均刊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為解放臺灣聯合宣言》,衛立煌找來報紙細讀全文,極為贊賞,連連稱贊道:“這個宣言顯示出民族氣節,具有炎黃子孫之風。”
當我香港的地下工作人員聞知衛立煌的上述愛國舉動后,鼓勵他回到大陸仗義執言,揭穿美臺政府相互勾結的丑惡嘴臉,但衛立煌心存疑慮,他畢竟是大陸沒有歸案的戰犯。當周恩來聽說此事后,派人傳信給衛立煌,并請他回來。
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關懷下,1955年3月15日,衛立煌與夫人回歸祖國大陸,來到廣州。
他們一到廣州就受到中共華南局書記陶鑄和華南局統戰部長林李明的熱烈歡迎,衛立煌即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于16日發電報向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朱德副主席致敬報告他已經回來,同時將預先準備好的《告臺灣袍澤朋友書》交給新華社發表。
毛澤東接到衛立煌的電報不勝喜悅,立即回電,表示歡迎。
電文如下:
衛俊如先生:
3月16日電報收到。先生返國,甚表歡迎,盼早日來京,借圖良晤。如有興趣,可于沿途看看情況、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澤東
3月17日
同時,毛澤東主席還指示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
“由華南分局派適當干部好好護送來京,如他愿意在廣州、長沙、武漢、鄭州等處(或走上海天津)看看建設情況,應先電告各處好好引導招待,并表示熱情歡迎態度。”
1955年4月5日,衛立煌一行來到北京。不久,毛澤東主席就會見了衛立煌。次年9月的《人民畫報》上,還刊登了毛澤東同衛立煌在宴會上的大幅照片。
“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喲!”——毛澤東評陳明仁
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戰,在國民黨方面被稱為四平保衛戰,而在解放軍方面則被稱為是四平攻堅戰。
這是陳明仁的巔峰之戰,也是名將林彪的恥辱一戰。
以至于兩年之后,毛澤東請長沙起義的陳明仁在自己家中做客,鼓勵他繼續帶兵,并幽默地說:“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喲!”陳明仁自感四平之戰罪孽深重,連稱不敢。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予軍銜的將領中,竟有159名原國民黨軍官,其中陶峙岳、陳明仁、董其武被授予上將,依然執掌兵權,這種信任也為歷史上少有。這也許證明了共產黨“革命不分早晚”的許諾。
毛澤東親邀程潛和陳明仁赴北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政協大會及開國大典。
9月7日,當程、陳二人抵京時,受到了極高的禮遇。毛澤東派聶榮臻在車站迎接,并陪送到“六國飯店”下榻,朱老總率眾多解放軍將領出席迎接宴,毛澤東親自在門口迎接他們。
9月19日,在政協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邀代表游天壇祈年殿,特地從人群中召喚出陳明仁,親切地叫著陳明仁的字:“子良,來,來,我們兩個單獨照個相。”于是,歷史留下了這張永存之照。
在政協會上,陳明仁將軍發言道:“我起義了,這既是對白崇禧實行兵諫,也是我對蔣介石的大義滅親……”“我記得我在黃埔的時候,蔣介石經常對我們說:‘我是革命的,實行三民主義的,我什么時候不革命,你們應該打倒我。’我現在發現蔣介石不僅是不革命,簡直是反革命,簡直是人民公敵,我當然要打倒他。并且不但我要打倒他,就是凡是黃埔同學乃至全國人民都要起來打倒他的。他是我們校長,現在我便給他一個大義滅親,我想蔣介石用不著怨恨我,應該去怨恨他自己。”
據說當時,蔣介石聽到陳明仁的這番講話,頭一下子大了起來,不得不服降壓藥。
“置身民主,功在國家”——毛澤東評馮玉祥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經過8年浴血奮戰,終于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了和平建國,毛澤東親赴重慶和蔣介石進行談判。對于毛澤東不懼風險、毅然飛渝的舉動,馮玉祥非常佩服地說:“毛澤東到重慶,說明了他胸襟坦蕩,一片至誠。”馮王祥當時雖然身為國民政府的要人,但由于蔣介石對他與共產黨接近這一點上相當不滿意,所以,他本人不便親往迎接,就派他的夫人李德全代表他去九龍坡機場歡迎毛澤東。
為了表示對毛澤東的友誼與熱誠歡迎,馮將軍決定為毛澤東接風洗塵,邀請來家便宴。他吩咐上寺康莊辦事處的人員,寫好請帖派人送往桂園毛澤東住所,并命自己在鄉間住所歇臺子抗倭樓的廚師老張到辦事處來親自做菜。又對副官說:“明天有客人來吃飯,叫老張搞好一點,豐盛一些。”考慮到毛澤東是湖南人,臨了又專門交待:“多弄幾個湖南口味的菜。”
頻繁的碰杯,親切的交談,使宴席上熱烈的氣氛更加活躍。毛主席介紹了延安和解放區各方面的情況,深受主人的贊揚。毛主席又說:“煥章先生的豐功偉績,已舉世盡知,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你為反對投降、堅持抗戰,呼吁團結、反對分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還望煥章先生為實現祖國和平、民主、團結而努力,不負國人所望。”當時馮將軍受到了莫大的鞭策和鼓舞,說:“我愿為中國實現和平與民主奮斗到底!”周恩來也接著說:“煥章先生始終獻身于祖國的正義事業,為人所不敢為,說人所不敢說,這就是先生偉大成功之處。”大家邊吃邊談,從中國過去談到現在,又從現在談到將來,歡快異常。
在蔣介石獨裁統治下的重慶,馮將軍為毛主席設宴洗塵,成為當時重慶報紙的頭條重要新聞。雖然國民黨右派及特務們對馮將軍大肆攻擊、造謠和毀謗,反而使馮將軍更加堅定了信念和立場,在反對獨裁,要求民主,反對內戰,要求和平,反對美帝援蔣,實現祖國統一的斗爭中,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奔走呼吁!
馮玉祥的愛國行動越來越為蔣介石所不容,迫害也愈來愈烈。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馮玉祥不得不離渝赴美。但是,這位身居異國的愛國人士在美國考察期間,仍然舉行各種集會發表演說,并在報刊上撰寫文章,宣傳自己的主張。公開抨擊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痛斥美國援蔣之不良行為。為了斷絕美國的援蔣內戰,馮玉祥在美國四處演說,揭露蔣介石統治之黑暗。在明尼蘇達州,他在兩個星期內就演講了27次。
馮玉祥在美國的活動,引起了蔣介石的極度恐慌。蔣宣布開除馮的國民黨黨籍,斷絕了他的財政來源。但馮將軍堅貞不屈,1945年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自美回國乘船途經黑海時,因輪船失火遇難。
馮玉祥的逝世,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都非常悲痛。
毛澤東贊譽馮玉祥將軍是“置身民主,功在國家”。
(原載《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