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地平線 瞬間定目標
“薩克森”號鉛灰色的艦艏犁開重重波濤逐漸駛入了演習海域,艦體上層建筑后部形狀似一個巨大矩形餅干盒的SMART-L遠程3坐標電掃描對空警戒雷達天線正在旋轉著,通體黑色的平面陣天線透出了現代化戰艦的莊重威嚴,它發出的無形而強大的電磁波束正掃視著北大西洋遙遠的地平線,警惕地搜尋著任何可能對“薩克森”號構成威脅的可疑目標。由于“阿帕”有源相控陣雷達受到技術體制的限制,所以其有效作用距離只有150千米。因而F-124級艦在遠距離上的搜索任務全由SMART-L遠程雷達擔綱。“薩克森”號上作戰指揮中心里SMART-L雷達顯控臺前希思上士和施羅德中士在警惕地注視著雷達彩色顯示器,隨著掃描線的快速旋轉,戰艦四周的空情一覽無疑。突然,一個可疑的目標出現在顯示器上3點鐘的方向,艦載SEWACOⅡ/FD型作戰指揮系統的電腦立即對目標性質進行了高速處理,在不到3秒鐘的時間內判明其為來襲的模擬攻擊目標,作戰指揮系統立刻向全艦發出了戰斗警報,并將威脅信息實時地顯示在布勒爾艦長指揮臺前的大型戰術顯示器上。“薩克森”號上的SEWACOⅡ/FD指揮系統分為作戰管理、防空、反水面、反潛、電子戰、導航、戰術數據鏈與通信等9個不同功能的單元,能全自動擬定目標威脅程度并進行接戰。該系統總共使用了150個中央處理器,能同時提供200億次的計算容量,這為布勒爾艦長迅速處置現代全維海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戰況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手段支持。
作戰指揮中心里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了,布勒爾艦長不斷地向作戰值班軍官施迪芬上尉下達著戰斗指令,艦載防空武器系統開始自動檢測并進入開火和發射程序,武器顯控臺的各式指示燈不斷閃爍著,彩色顯示屏上不斷地跳出一串串綠色的射擊諸元數據,“嗚、嗚、嗚”的蜂鳴警報聲在幽暗的指揮中心里一陣緊似一陣,“薩克森”號終于進入了臨戰狀態,布勒爾中校在電腦屏幕上快捷地謀劃著防空攔截方案,隨著入侵目標的快速逼近,布勒爾艦長下達命令,“阿帕”有源相控陣雷達開始接收目標,進入不間斷地跟蹤狀態,提供精確的火控數據。頓時,“阿帕”雷達顯控臺前操縱員海因里希軍士長和科赫上士開始緊張忙碌起來。
“薩克森”號上“阿帕”采用4面固定式有源相控陣天線,不像采用旋轉式相控陣天線的法國的“埃姆帕”和英國的“桑普森”有目標數據刷新速度不足的問題。“阿帕”的4面天線安裝在一個塔狀桅桿結構的頂端,每面天線體積也不大,整個雷達系統算是十分輕巧緊湊,相當適合使用在4000噸級左右的艦艇上。雷達安裝在“薩克森”號最高的位置上,這樣可增加“阿帕”雷達的水平探測距離。APAR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有分辨率高的優點,但是較短的波長也使雷達波衰減得較快,從而使雷達的探測距離受到限制。因此在“薩克森”級護衛艦上還另外裝設1部SMART-L遠程3坐標電掃描對空警戒雷達來彌補在遠程警戒方面的不足。SMART-L為荷蘭電信設備公司的產品,采用單面長方形旋轉天線,F、S雙波段,具有濾波、波束壓縮、數字波束成形、脈沖多普勒信號處理等先進的技術特征,探測距離可達400千米,最大掃描仰角為70度,能同時自動追蹤60千米內100個水面目標,或是400千米內的1000個空中目標。該型雷達具有優異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和隱身探測能力。與“阿帕”雷達同裝一艦,配合工作,相得益彰,是現代艦艇防空作戰的強強聯手。布勒爾艦長在接受《明鏡》周刊專訪時不無自豪地指出:“薩克森”號APAR和SMART-L這對“得力干將”,不但達到而且在某些方面超過了德國海軍的期望。SMART-L已經證明了它正是我們想要的那種遠程探測和跟蹤雷達,它甚至能跟蹤隱身目標和網球大小的目標。A-PAR則是一種在相對較近距離內探測和照射目標的理想傳感器。這兩種雷達的優異性能目前在“薩克森”號上還未被充分開發,它們還將繼續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就APAR而言,將進一步提高輸出功率,并增加能同時控制的導彈數目。
酷艦搭神箭 一彈定乾坤
海浪急促地拍打著外形極酷的“薩克森”號這艘現代化戰艦,極為新潮一族的德國海軍信息化海戰的先鋒艦——F-124型防空指揮型護衛艦的首制艦,此刻正在廣袤的北大西洋上進行著一項極為重要的艦載導彈防空作戰試驗。“薩克森”號超前設計的、極為時尚的全封閉桅桿頂端安裝了新型“阿帕”有源相控陣雷達,艦橋前甲板下的MK41型垂直發射(VLS)裝置內載有先進的“標準” 2BlockⅢA型艦載防空導彈,艦橋內的SEWACOⅡ/FD型先進指控系統正在全神貫注地高速運行,酷艦搭“神箭”,一彈定乾坤,看來今天日爾曼海軍的21世紀信息化戰艦必將有出手不凡的驚人之舉。
初春高緯度的北海海面上通常是海況惡劣,“薩克森”號經過與風浪1個多小時的搏擊,終于乘風破浪地駛入了試驗海域的中心地帶,艦上氣氛開始緊張起來。在燃氣輪機的轟鳴聲中,艦上后部直升機庫上方通體漆黑的SMART-L警戒雷達,正以12轉,分的速度旋轉著它那8米長的矩形天線,嚴密監視著“薩克森”號方圓數百千米區域內的水際天空。此刻,SMART-L雷達正將發現的模擬來襲敵機目標移交給“阿帕”雷達。

幾秒鐘后,艦上的防空,反導作戰系統進入了臨戰狀態。高聳的全封閉金字塔形前桅桿上“阿帕”相控陣雷達的4扇平板形天線,一邊用電子掃描波束緊緊跟蹤剛剛捕捉到的來襲“敵機”,一邊還在進行水平搜索和半天頂立體搜索,以防出現新的空中威脅。與此同時,前甲板上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陣列中一個矩形艙口蓋徐徐打開,里面1枚整裝待發的“標準”-2BlockⅢA型艦空導彈鋒利的彈首直指蒼穹。隨著艦橋里布勒爾艦長一聲令下,瞬間只見發射井里火光一閃,“標準”防空導彈立刻噴著尾焰拔艦騰空,旋即拖著一柱白色煙霧沖天直撲來襲“敵機”。不多時,艦載“阿帕”相控陣雷達就捕捉到了急劇爬升的“標準”-2導彈,開始為其提供中段指令制導,指引著導彈急速地一步步逼近目標。當導彈進入飛行末段實施攔截時,“阿帕”相控陣雷達又將連續波射頻能量瞬間照向目標,使“標準”-2導彈能夠及時“看清”目標,從而準確地交匯攔截點。不久,碧海藍天上火光一閃,“阿帕”雷達提供的殺傷效果評估掃描回波表明,這枚“標準”2BlockⅢA艦載防空導彈準確地命中并成功地擊落了來襲“敵機”。“薩克森”號指揮中心里的官兵頓時歡呼雀躍,布勒爾艦長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艦炮導彈齊轟鳴 全維海戰逞英豪
海風勁吹,海鷗翱翔,“薩克森”號的燃氣輪機發出歡快的轟鳴聲,在艦載“標準”-2型防空導彈實彈打靶圓滿成功之后,全艦官兵在布勒爾艦長的激勵下,決心一鼓作氣將艦炮和反艦導彈的實彈射擊的全優紀錄一舉拿下。“薩克森”級可以被視為聯邦德國海軍面向21世紀全維海戰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多用途護衛艦,雖然目前其主要任務是防空和艦隊指揮,無論是整體設計,還是作戰信息中心和艦員的設置,都是針對這兩項任務的。不過,對于4000噸級的艦艇來說,通常不會忽視反潛戰和反水面戰能力,目的是能在海上作戰中為特混艦隊提供一定支持。總而言之,“薩克森”級可以在各種作戰環境中對付海上的多種威脅。
“薩克森”號在風浪中顛簸搖擺,但艦艏的“奧托”-76毫米全自動速射艦炮卻能夠靈活自如地俯仰旋轉,在作戰指揮系統的控制和“阿帕”雷達的引導下,細長的炮管直指遠方的地平線,隨時準備開火射擊“敵軍”來襲的水面艦艇。很快模擬“敵艦”的遙控無人艇就在遠方的海面上高速蛇形機動,沖向“薩”艦。體積極小的無人艇在浪峰波谷之間忽隱忽現,極難被發現,但卻逃不過“阿帕”相控陣雷達銳利的“目光”,轉瞬之間,“薩克森”號指控中心的SEWACOⅡ/FD系統就解算出了射擊諸元,通過艦上兩個環形光纖網絡將火控數據傳給了“奧托”-76艦艏主炮,隨著反水面戰軍官塞萬提斯海軍少校按下火控顯示臺上的按鈕,“奧托”-76主炮立刻怒-吼起來,炮口火光閃閃,彈殼在主甲板上四處跳動,“轟、轟、轟”一連發射了10枚76毫米高爆彈,8千米遠處靶艦四周立刻騰起白色的水柱,硝煙散盡后,遙控無人艇的碎片慢慢地散落在涌動的海面上,好似一幅慢動作的戰爭影片鏡頭,極富韻味。“薩克森”號上“奧托”-76主炮具有優異的彈道性能,曾在測試中連射10彈,對1000米外的立靶偏差小于0.3米,每分鐘120發的射速使它具備一定的反導能力。該型-速射炮能夠在5秒鐘內迅速由防空反導模式轉換為對艦攻擊模式。
“奧托”-76前主炮一次點射就擊沉了模擬“敵艦”的喜悅氣氛還沒有在艦橋里散去,警報器那低沉的蜂鳴聲就又在艙室內回蕩起來,令人窒息。布勒爾艦長迅速地掃視著大屏幕上顯示的戰術態勢,以及FONCON32號數據鏈傳來的信息,在“薩克森”號左舷前方80千米處,“敵方”一艘巡邏艇正以26節的高速向“薩克森”號撲來,隨時可能對薩艦發起導彈攻擊,形勢萬分危急。但“薩克森”級配有完整的通信系統,足以保證艦長在當今復雜作戰環境下的指揮效率。與之前同類艦艇相比,“薩克森”號的一大優勢就在于各級指揮官都有各自的小型作戰信息中心,可以實時監測本艦四周的戰斗空間。此外,通信系統還能自動將輸入信息補充到戰斗指揮控制系統中,從而大大縮短了危機反應時間。說時遲、那時快,布勒爾艦長已根據指控系統提供的反擊選擇方案,下達了發射1枚“魚叉”反艦導彈的打擊命令。“薩克森”號的艦舯部有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架。只見朝向左舷的發射架上的一個發射筒前端的保護蓋瞬間飛向一旁,1枚鉛灰色的“魚叉”導彈拖著尾焰沖了出去,在云層低壓的海面上劃出了一道白色的弧線,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下。在“阿帕”相控陣雷達和SMART-L遠程雷達的聯合引導下,“魚叉”反艦導彈超視距攻擊馬到成功,一舉擊沉了80千米外來襲的“敵軍”巡邏艇。到此為止,“薩克森”號北海出擊演練取得了圓滿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