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美國訂購的首架空中加油機即將正式服役,日軍主力戰機的作戰范圍將因此而倍增,東業地區的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
美國波音公司日前透露,該公司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生產的首架KC-767型空中加油機已經基本完工,近期就將進行首次試飛,年底前即可交付給日本方面,2007年2月就有望正式服役。屆時,包括F-5J/DJ、F-2A/B及F-4EJ在內的日本主力戰機的作戰范圍都將因此而倍增,東亞地區的安全形勢也將因此而面臨嚴峻挑戰。
實現三十年夙愿
空中加油機是給飛行中的飛機補加燃油的飛機,它大大增強了航空兵遠程作戰、快速反應和持續作戰的能力,使空中作戰的力量部署、機動和使用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日本政府很早就認識到了加油機在現代空中作戰中的重要性。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日本政府就開始醞釀引進空中加油機的計劃,但由于當時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作戰思想受國家整體“專守防衛”政策的制約,再加上在野黨以及社會輿論強烈反對,這一愿望一直未能實現。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海上殲敵”和“洋上防空”思路的確立,特別是近幾年來日本國家戰略及軍事戰略大幅調整,采購加油機的計劃才又重新提上了臺面。
2001年12月,日本最高國防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決定,從2006年起,以每年1架的速度采購4架波音公司的KC-767加油機。該型機是波音767-200ER商用客機的軍用衍生型,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加油機之一。
三管齊下遠程出擊
根據防衛廳的官方解釋,日本采購加油機的理由是為了“延長戰斗機的訓練和空中警戒待機時間;防止事故;解決航空自衛隊基地周邊的噪音問題;幫助自衛隊戰斗機和運輸機迅速展開,以便執行國際維和任務”。對于這樣的說法,不僅周邊國家抱有疑慮,就連日本國內的軍事專家也覺得過于牽強。
實際上,引進加油機是日本政府為全面加強遠程空戰能力而“譜寫”的“三重奏”中的重要一環,其真正目的是擴大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的作戰范圍,增強日本對周邊地區尤其是西南方向爭議海區及臺海事態的影響控制能力,“確保日本1000海里海上交通運輸線的制空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政府在引進加油機同時,還在戰略部署上采取了另外兩項重大舉措。首先是籌建前進基地,將打擊力量靠前部署。日本政府剛剛決定將其國內首個“愛國者-3”導彈部隊部署在沖繩。此舉被認為可以同時在東海油氣田、釣魚島和臺海三個方向增強日本軍力。而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決定將部署在沖繩的F-4戰機調整為戰力更強的F-15戰機,并且籌劃在琉球群島最南端、距臺灣約400公里,距釣魚島僅120公里的下地島建設一個航空基地。
其次是加強遠端偵察監視能力。情報是打贏現代戰爭的最基本保障,為了提高遠端作戰能力,日本不僅投入巨資購買了E-767型預警機、FPS-XX型雷達等遠距離警戒系統,還打破“太空開發不用于軍事目的”的承諾,發射了多顆間諜衛星,以打造立體化遠端偵察監視網,為遠端打擊部隊提供情報支援。
此外,日本近年來還積極謀求采購遠程打擊武器。2004年底,日本“防衛力檢討會議”出臺《防衛計劃大綱》,宣稱將從美國購入射程達2000公里的“戰斧”式巡航導彈。
軍事威懾力大增
日本多管齊下增強遠程作戰能力,是在日本防衛政策不斷調整和改變的大背景下出籠的,無疑將對周邊地區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加油機部隊的成立,將使日本戰機的作戰范圍和在戰區的滯空時間大幅增加。從而使日本對周邊地區的軍事威懾能力達到空前的高度,這必將促使日本的防衛政策更趨強硬,早已被撕破的“專守防衛面具”將進一步蕩然無存,東亞地區的安全形勢將因此而面臨嚴峻挑戰。
以中日間存在爭議的釣魚島地區為例,日本前陸上自衛隊干部學校教官高井三郎曾撰文指出,由于釣魚島與日本本土相距遠達1000公里,一旦釣魚島“有事”,來自本土的F-15J戰斗機就算到了釣魚島上空也無法長時間執行制空任務,所謂“保釣”作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無從談起。然而,隨著F-15J前進部署至沖繩甚至是下地島,以及加油機部隊的成立,這一難題將迎刃而解。
沖繩距離釣魚島約400公里,以F-15戰機的速度,往返飛行約需60~80分鐘。按此計算,在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后,自沖繩起飛的F-15將可在釣魚島上空滯留近2個小時的時間。而如果從下地島出發,其作戰反應時間還可縮短一半以上,并可增加在戰區上空的滯留時間至少30分鐘。根據波音公司披露的資料,1架KC-767一次飛行可為8架F-15提供加油服務。這樣算來,如果安排得當,在4架KC-767全部服役后,理論上,日本將有能力全天候24小時在釣魚島上空保持戰機在空待命。配合E-767型預警機等遠端偵察監視系統,這些戰機將使日本在該地區的軍事控制力發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