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計劃的全稱是:Haier+Intel+Microsoft。2004年,當海爾進軍筆記本電腦產業時,很多人對其是“戰略性進入”還是“試探性進入”持觀望態度,讓整個業界關注。
作為“點石成金”的全球芯片巨頭的英特爾每年的營業額高達400億美元,市場份額高達80%,無論是技術還是創新能力都領先行業3~5年。作為全球操作系統的霸主,微軟在操作系統市場上處于壟斷性地位。而作為中國消費類第一品牌的海爾,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在渠道店面推廣方面都具有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優勢,這就是微軟、英特爾看重海爾的原因。
品牌優勢——傳統品牌疊加專業時尚
海爾在其白色家電領域不可撼動的領先地位清楚地說明了它的傳統品牌優勢:高達749億元的海爾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的營業規模,足以支持其在IT領域快速運作的足夠財力,全球化的生產基地,海爾全球化的研發、制造、供應鏈、營銷、服務網絡,1.2億國內固定用戶群,10000多個銷售終端、5000多個服務網點、2000多家海爾專賣店……這些優勢顯然是任何競爭對手所無法比擬的。
技術領先——攻占產業鏈上游
從PC的產業鏈來說,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芯片制造商和芯片技術,如英特爾和AMD;第二層次是部件級制造商和部件技術,如顯示器、顯卡、主板;第三層次是整機組裝商。最初是芯片制造商在主導著PC市場的發展,也就是CPU的變革在主宰著臺式機市場的走向。但在2006年,越來越多的部件級廠商也開始加入到這一行列。無論是雙核、酷睿2,還是寬屏風暴、大屏大戰,甚至是Vista,都清晰地表明了這一點,PC廠商越來越為上游廠商所左右,成為上游廠商的附屬品。單純的整機組裝廠商已經在市場上越來越失去話語權,只能無奈地跟隨在上游廠商的背后進行殘酷的競爭,卻無法先行一步,拉開競爭差距,搶占市場先機。隨著PC產業的成熟和消費者的理性消費,產品的性價比已成為各PC廠商競爭的關鍵。但國內的PC廠商除聯想和長城電腦之外,基本上還處于組裝階段。對于這些廠商而言,則面臨著更大的危機。
海爾與微軟、英特爾的戰略合作使整個產業由過去的廠與廠、店與店的競爭,轉變為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作為全球主導型的領袖企業,英特爾具有深厚的技術和創新實力;微軟作為全球操作系統的霸主,在操作系統市場上處于壟斷性地位;消費電子出身的海爾更了解國內的市場和用戶。Intel和海爾聯合組建創新產品研發中心,不僅大大提升了海爾的技術實力和專業形象,還將為海爾電腦的差異化戰略實施注入強勁動力,而且將引導整個PC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渠道為王——家電3C渠道奠定絕對地位
在渠道方面,從進入IT領域開始,海爾就沒有沿用傳統IT廠商慣用的渠道模式,而是把重點放在其固有的渠道終端上,同時逐步向各種類型的IT渠道滲透。
大多數家電消費者大多習慣于賣場、連鎖店、商場。對于絕大多數傳統IT廠商而言,由于交易成本、價格、游戲規則磨合等原因,進入這些賣場常常鎩羽而歸。同時,傳統家電渠道正在加速向IT渠道轉型,當傾向于個人電子娛樂消費的筆記本電腦一旦出現在這些傳統家電銷售渠道,那么對海爾來說,簡直更加游刃有余。諸如國美、大中、蘇寧、永樂等在內的全國性大賣場長期以來就是海爾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海爾與他們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系,這些關系和經驗極大地提升了海爾電腦迅速拓展市場的能力。
海爾電腦不但在傳統家電渠道先入為主,而且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搶占傳統IT渠道制高點。在北京中關村,數家電腦城最大的廣告牌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海爾電腦;在上海百腦匯,海爾一口氣建立了6家體驗中心;在廣州電腦城,海爾搶在IBM和Sony之前建立了體驗中心,以巧妙地達到提升其品牌知名度的目的。海爾“閃電戰”式的渠道建設還在繼續,海爾商流本部部長高以成曾在海爾新品發布會上透露,海爾目前正以每月100家的速度在全國范圍內建設“海爾3C數碼體驗店”。應該講,渠道融合已經成為海爾發展IT產業的最大優勢。
服務優勢——權威專家提供優質服務
在海爾看來,決定市場競爭勝負的關鍵是顧客滿意度。在海爾內部有這樣一個故事:如果員工得罪了一個用戶,企業將失去至少10個潛在用戶;而如果能通過真誠的服務贏得一個用戶,企業就有機會贏得一群用戶。這就是海爾的“10-1=0”服務算式。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提高顧客滿意度的主要方法就是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只有不斷提高顧客的滿意度,才能建立起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忠誠度,企業才能具有長久的競爭力。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在海爾,服務是頭等大事。
海爾筆記本推出了“服務大餐”,開通了全天候服務熱線,將服務范圍拓展至電話咨詢、電話訂購、電話報修、電話診斷等各個層面。此外,海爾還為用戶提供了全面的增值服務,使消費者在以較低成本購買筆記本電腦的同時,也擁有更多的增值服務。
而微軟、英特爾的全面技術服務,更是在海爾“真誠到永遠”的親切人性上更有了一種權威的延伸。這使得海爾筆記本的服務優勢愈加明顯。
營銷模式——嘗試多種創新營銷模式
在新競爭環境下,市場競爭已經從產品的競爭轉向了認知的競爭。海爾以“方案營銷”的形式在上海與聯通進行合作,使筆記本廠商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邁上了新臺階。在上海永樂賣場大顯身手,在短短的8天時間內,海爾筆記本累計銷售額達到了500萬元。用海爾的話說,“方案營銷”就是將不同行業的各種產品和服務整合在一起銷售,而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不僅是一個商品,還是一個為消費者所普遍需求的解決方案。這一方案正好抓住消費者的心,使海爾筆記本在消費者心中占據至高領地。
海爾與中國聯通聯合推出了超值套餐包括:凡購買海爾筆記本,即可獲得價值2000元的聯通CDMA無線上網卡一張,外加價值2400元的一年不限流量無線上網費用。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超值的價格購買海爾筆記本電腦的同時,也將免費享受一年的“無線”生活。海爾以“方案營銷”的形式在上海與聯通進行合作,這一做法,使筆記本廠商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邁上了新臺階。
海爾筆記本之所以采取這種銷售方式,是因為許多行業用戶存在這種信息化需求。這些用戶認為筆記本作為一種信息終端,必須與企業的信息化緊緊聯系起來。
決戰藍海——進軍農村市場
避開血腥的城市競爭市場,農村市場一直令包括英特爾、微軟等在內的國際巨頭垂涎不已。據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農村電腦的市場容量將達到500萬至600萬臺,無論增速還是容量,均為國內PC市場之最。為此,英特爾與信產部在美國簽署了“共同推進中國農村、城市、企業和物流等信息化的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內容,今后5年英特爾將投入3000萬美元,支持中國政府推進農村信息化。
英特爾近期一份內部調查報告,也揭示了其與海爾結盟的必要性。該報告認為,在一級市場里,海爾電腦的品牌和對手品牌相比,確實要差一點,但在二、三級市場,尤其是三、四市場以及農村市場,海爾電腦的品牌知名度甚至超過了聯想、惠普、戴爾等競爭對手。
海爾電腦同樣對農村市場寄予厚望。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正是電腦普及“爆發點”的前夕,未來普及速度不會低于彩電和電話等產品。為了開拓農村市場,海爾已經開始了龐大的刷墻計劃,到目前已經刷墻超過2000面。
海爾集團在農村市場有著遍及各地的龐大行銷網絡,保障了快捷地將海爾電腦輸送到終端。其次,海爾在農村市場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另外,海爾電腦還根據農村市場的應用特點對產品重新進行了優化設計。海爾面向農村市場的“家家樂”電腦已經上市。
因此,對于農村市場的提前準備與涉足,也為“HIM”積攢了足夠的競爭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