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繪畫活動中,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通過讓幼兒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體驗、表現評價,挖掘幼兒的審美潛能,提高其自身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情操。
一、充分感知客體,激發幼兒審美感知力。
1、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色彩組合能力的培養。如小班時幼兒用他們喜愛的色彩畫線條、畫圓圈,雖然沒有創造什么形象,但孩子們仍樂此不彼。又如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會發現兩種顏色相混時會產生新的顏色,教師就引導幼兒去思考,去觀察色彩的變化。另外,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還應培養幼兒充分感受色彩的能力。教師應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并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2、利用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感受力。由于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在繪畫活動前仔細的觀察,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使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畫面內容更豐富多彩。如命題畫“大馬路”活動之前,組織幼兒觀看有關錄像或在外出散步時觀察“大馬路上有什么?大馬路上多了什么?……”其次,幼兒期以動作思維為主,只有充分刺激幼兒的觸覺系統,引導幼兒摸摸、敲敲、打打物體,才能使幼兒對物體有實質性的感受,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導幼兒去感知美的事物。
二、欣賞作品,明確幼兒的審美態度。
1、幼兒的作品。有一次,心儀從家中帶回一幅畫,畫面上有一個小男孩拿著水杯站在大型玩具旁,我請小朋友說說心儀這幅畫是什么意思,孩子們都說是心儀站在大型玩具旁喝水,心儀解釋遭我們幼兒園有很多人,每天總有許多小朋友在上面玩,所以有太多的灰塵,我想給大型玩具洗個澡,讓它變得干凈些。我們引導幼兒樂于觀賞,能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優點,提高幼兒的審美態度。
2、大師的作品。我們讓幼兒欣賞那些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較容易理解的優秀畫家的作品,對提高幼兒的審美再現力是十分有利的,還可以作品的主題以及美術知識有所了解。
三、加強自我表達,提升幼兒的審美思維
1、掌握技能,回味體驗。目的不是單純和機械的模仿,它是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法獲得某一方面的體驗。如畫《蝴蝶》,目標是用點、線、面、對稱的方式來裝飾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畫出基本線條如:曲線、直線等,基本形狀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讓幼兒用形狀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點、線、面來裝飾蝴蝶,背景幼兒自由添畫。
2、開拓思維,創造表現。我們可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并運用于繪畫當中:①給孩子講故事,啟發孩子進行想象,鍛煉幼兒將故事的情節畫出來。②請幼兒編故事畫畫,啟發幼兒自己創編故事并能把自己編的故事畫出來。妞同一個《螞蟻搬家》命題,不同的幼兒有各種不同的故事,畫出各種不同的內容。③聽音樂畫畫。妞聽到輕松活潑的音樂,想到小鳥和小白兔,聽到低沉的音樂又聯想到狗熊和大象等等。
四、注重自我評價,產生審美愉悅,激發幼兒的審美情緒
在評價作品時,引導、鼓勵幼兒敢于大膽地說出自己對繪畫作品的看法和意見,及時肯定,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想說、愿說、敢說。如繪畫活動《我生氣的故事》,我請孩子充分表達了自己的繪畫作品的含義,既加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又看到了每個孩子的表達方式,此外,請幼兒評價同伴的作品,也可以提升了幼兒對美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