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士40歲,15年前因經常心慌、胸悶、心緒不穩,心電圖上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心肌缺血,被診為心肌炎而住院。經治療后癥狀有些好轉,但心電圖變化不大。此后不斷服用營養心肌藥物,癥狀和心電圖一直沒有改善。近年又出現頭暈、失眠、早搏等,醫生結合心電圖有缺血表現,診斷為冠心病,吃上了硝酸酯類藥物。但癥狀時好時壞,心電圖缺血仍然存在。為此施行了冠脈造影,結果冠脈正常,摘下了冠心病的帽子。醫生建議停用擴冠藥物改服心得安治療,服藥一周后,張女士心身不舒服的癥狀消失了,心電圖上的心肌缺血不見了。張女士激動的說,僅用幾片心得安就把我的病治好了。原來張女士的病不是心肌炎,也不是冠心病,而是β-受體高敏綜合征。
β-受體高敏綜合征也叫β-受體亢進綜合征,是由于體內的β-受體過度興奮或敏感而出現的一組癥狀。血管系統的活性受神經和內分泌調節,而神經系統的調節占主導作用。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中樞通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的自主神經,調節血管的活動。如出現情緒激動、不舒心、憂慮、恐懼、心理障礙、過度緊張的工作或持續的興奮等,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心血管系統也會因此而發生紊亂,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亢進,或兒茶酚胺異常敏感,導致β-受體處于興奮狀態,在臨床上表現為心慌、胸悶、氣短、頭暈、乏力等類似心血管病的一些癥狀及心電圖改變,年輕人易被誤診為心肌炎,中年人易被誤診為冠心病。在目前已被診斷為冠心病的患者中,有5%~10%是β-受體高敏綜合征,有些醫院誤診率高達30%。
β-受體高敏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尚無統一,有下列表現者可考慮為β受體高敏綜合征:①平時有交感神經興奮的癥狀,如心慌、氣短、胸悶、頭暈、乏力、多汗、煩躁、失眠、多夢等,多在情緒變化或郁悶時發病,易受外來不良因素的影響;②多發生在中青年人,尤其是女性發病率最高,應用擴張血管或營養心肌的藥物治療,癥狀或心電圖改善不明顯,改服β-受體阻滯劑,有立桿見影之療效;③患者常出現呼吸不暢,嘆息性呼吸,平臥后呼吸不暢可減輕或緩解;④心電圖上常出現竇性心動過速或心率偏快,T波或ST段出現缺血性變化;⑤各種檢查不能發現心臟病以及甲亢的證據。
為什么β-受體高敏綜合征容易發生在年輕人,特別是女性人群?這與他(她)們的生理、心理以及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有一定關系。在治療方面,首先要消除誘因,加強心理調整,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一些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倍他樂克等,必要時再加服一些谷維素、維生素B6、維生素C,癥狀會很快改善,心電圖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