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學術研討會暨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第24屆年會于2007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山東聊城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馬克思文藝理論中國化”。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80位學者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圍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內涵界定及意義、如何建構科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以及國內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發展態勢等重大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內涵界定及意義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含義是什么?這是本次會議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
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會長吳元邁在大會開幕詞中指出,在當代中國,談論文藝民族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多和最早的是毛澤東。從1938年起他就開始論述這個問題,而今天我們所討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這個命題,其實就來源于他的有關論述。毛澤東在論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和重視:其一,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必須使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其二,這種結合必須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來實現,應具有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其三,中國的面貌,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都不應該是舊的。都應該改變,但中國的特點要保存。他認為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這三點看法,也完全適用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其中,第一與第二點——必須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必須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談的都是中國的特點問題,即中國的內容和中國的形式,第三點——中國化不應該是舊的,都應該改變,十分重要。他還認為,中國化如何改變,使之成為新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包括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內的中國文化之發展,必須面對我們的時代和世界,適應時代和世界的需要。因此,時代性和世界性應該是中國化的題中之義。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馮憲光指出,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同時是一個實踐問題。需要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歷程做知識譜系學的梳理。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化的歷程,與中國現代革命文化的發展進程是一致的。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概括了中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文化革命”的四個階段,其實也就是總結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革命文化的歷史。這一歷史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隨著中國革命文藝發展而不斷建構的歷史。他特別提到1947年袁可嘉寫的一篇名為《“人的文學”與“人民的文學”》的文章,認為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對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的核心問題的提煉很準確,對于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問題也很有啟發。
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北京大學李思孝則認為,正確的提法應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
魯東大學漢語言文學院董希文認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近百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轉換,出現了四種形態:文藝認識范式、審美活動論范式、文藝生產范式、文藝文化學范式。每一新研究范式的形成都迎合了歷史的要求,同時又是對前一范式的合理繼承和轉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長盛不衰,除去政治因素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在面臨危機和挑戰時總能適時轉換研究范式,正面回應時代提出的問題。
二、如何建構科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并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
如何建構科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并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以及構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路徑和方法是本次會議又一個關注的熱點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陸貴山提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以其自身的先進性,有著其他文藝理論所不具備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的宏觀視域,馬克思主義作為與時俱進、開放創新的思想體系,對文學藝術問題的探討帶有明顯的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的性質。為全面完整地考察文學的產生、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理論工具和思想武器;研究的歷史意識,馬克思主義始終認為。任何包括文學藝術在內的一切精神活動和意識形態形式都只有把它們置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歷史范圍內、歷史環境中,才能得到科學的解釋;研究的辯證思維,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是觀察包括文藝活動在內的一切社會現象的最靈驗的鑰匙。文學藝術的本質、功能、價值、意義和特殊的思維方式。作為相互關涉的系統結構都存在著辯證關系,所有的理論和概念的辯證法“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的反映?!?/p>
北京大學中文系董學文指出,近30年來,我國的文學理論經過了反思和恢復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傳統、同西方現代文學理論和本國古代理論資源碰撞融會、構想和建設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當代形態這樣三個主要階段。目前中央實施包括重新編寫《文學理論》教材在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就是一個明顯的表征。在文學理論上。它說明當代形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建設,已進入到具體的操作階段。但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當代形態還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它還需一步一步地加以建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和辯證法,不僅僅是指針和方法。本身就具有學理支撐的價值和意義。為了文學理論的科學性,只能批判地去吸收別的學說的營養,決不能把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當作馬克思主義來對待。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譚好哲提出重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實踐品格。他指出,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品格,但是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卻越來越淡化乃至遺忘了這一品格。理論研究與文藝實踐以至生活實踐之間的鮮活聯系被割斷了,最終也不可避免地被文藝實踐和社會生活實踐邊緣化。重建實踐品格,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突破困境走向新生的一個關鍵。
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王佑江認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做好“五個始終堅持”,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基本前提;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關鍵所在;始終堅持“立足當代,統攝古今,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理論視野,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條件;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現實性原則。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根本思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原則,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根本途徑。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理論實踐值得關注
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能不涉及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和美學,這是因為,近30年中國文論的諸多重大問題都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緊密相連。
聊城大學朱印海指出,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運動、制度和觀念的集中反映和深刻體現。在政治斗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同時,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關乎全局、關乎根本的位置來抓,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從《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雙百方針”的貫徹執行。到“建設和諧文化”的提出,中國共產黨的文藝政策和文藝方針有了重要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增添了新內涵。本次會議就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從“雙百方針”到“建設和諧文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國的豐富和發展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馬馳認為。“建設和諧文化”,并不是不講原則,不要爭鳴了。恰恰相反,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建設和諧文化”,代表了我們社會主體的利益,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社會主體對社會發展的認識水平。注重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注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始終是我們文化建設的主旋律。
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李勝清認為,和諧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對于當下的中國而言不是兩個問題,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側面。和諧文化建設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核心價值引領。而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中國化也必須以當下中國的文學、文化事業為基礎,創造出和諧的文學、文化理念與和諧的文學理論語境。就此而言,構建和諧文化價值觀就構成了馬克思主史文藝學中國化的當代主題意義。
會議還就構建馬克思主義新形態;構建馬克思主義文化詩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民族化問題;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最新動態以及對中國文論建設的啟迪、借鑒意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及我國當下文論研究中的若干重大問題展開了討論。
會議期間研究會還召開了理事會議。理事會就研究會30年成果評獎、舉行研究會成立30周年紀念慶?;顒?,以及調整增補研究會領導及理事會成員、發展新會員等問題做出了決議。理事會號召廣大會員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會議精神,開拓進取,勇于創新。以嶄新的研究成果迎接研究會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