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其英文名字為blog,是繼E-mail、BBS、Q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也可以說是當前最流行的一種網上交流方式?,F在各大網站不但有名人博客、明星博客、教授博客等所謂的大人物博客,也有許多平凡人的“草根”博客,他們在博客上各抒己見、自由交流,使互聯網上掀起了一股股的博客熱潮,真有點“全民皆博”的味道。
在這股博客熱潮之下,一些軍人也投身到這股博客熱潮之中。雖然部隊明文規定軍人不得在地方網吧上網,可是隨著互聯網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軍人上網也變的越來越容易,他們可以很方便地登陸各個地方網站。一些人在瀏覽他人博客的時候,也逐漸地喜歡上了這一新型的網上交流方式了。于是,有的軍人開始利用博客和自己以前的戰友互通音信、交流心得;有的為了顯示自己的見多識廣,把自己部隊的番號、駐地的風俗人情等寫成博客貼在各大網站上;有的還把博客當成了自己的筆記本,把自己在部隊的日常工作等一一記在了上面;甚至有的人為了吸引所謂的“點擊率”,把自己部隊的武器裝備的圖片、部隊演習的時間和地點等貼在自己的博客中,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泄露了軍事機密。
當前,互聯網正日益成為各國情報戰的一個重要角力場,世界上每20秒鐘就有一起黑客竊密事件發生。而作為互聯網的新寵兒—軍人博客,則成為了軍事情報獲取的另類隱蔽戰場。
博客令美軍很頭疼 成立調查小組監視
寫博客如今也成了美軍內部一道為亮麗的風景線,但在瀏覽它們的人中,不僅有對內容好奇和感興趣的,還有一群人是專門“找事的”。 這就是美軍剛成立不久的網絡危險評估小組,共有10個人,嚴密監控美國軍人在網上的行為。該小組在成立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已經瀏覽了將近80萬個博客網頁。除了瀏覽外,這個小組還使用了一些搜索技巧,以尋找那些可能涉及作戰安全方面的內容。一旦發現涉及“敏感內容”的博客網頁,監視小組就根據內容的敏感程度進行相應的處理。對于涉及一般性敏感內容的博客,小組會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通知發帖人,除要求其刪除所公布的內容外,還必須在指定時間內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回復認錯。對于涉及官方使用的文件、軍人身份認證信息等敏感程度較高的內容,小組將立即電話通知發帖人或相應機構,要求其立即刪除,并將其行為通知其上級部門,由上級部門決定相應處罰。
如去年7月,駐伊美軍士兵倫納德·克拉克在博客里將其連隊指揮官描述成“沽名釣譽者”,并稱他身邊的戰友正越來越反對美軍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美軍后來對其進行了懲處,將其從專業人員降為一等兵,并處以1640美元罰金。
此外,有些美軍士兵缺乏應有的保密意識。網絡監視小組曾發現一名士兵在博客中稱自己是一名衛兵,并且在網上公布了哨所的照片,同時介紹了哨所存在的一些可為不法分子所利用的弱點。還有一些士兵將自己使用的武器的照片和性能公布在博客里。有些士兵甚至將自己的身份認證信息在博客里透露。這些身份認證信息正是一些黑客想獲得的,利用這些信息,就可以進入美軍的一些保密網絡中,獲取更多涉密材料。此外,通過美軍士兵博客上的一些有用的零碎信息,情報人員可以拼湊出美軍完整的行動方案和了解美軍的作戰能力,使美軍遭受更大的損失。
同時,在前線作戰的美軍士兵們還習慣于將他們的痛苦經歷描述得慘不忍睹,增加了民眾對軍方的不信任。因為軍方所說的話有時與士兵們在博客上的真實傾訴出入很大,這使得軍方在國內受到的反戰壓力越來越大。
出臺新規防止泄密士兵建博客須報告上級
美國陸軍2007年4月19日頒布最新保密規定,要求士兵在公開論壇上發布信息前,必須與上級指揮官和作戰保密軍官商量。
隨著個人網絡日志日趨流行,美軍越來越多的士兵成為軍事博客寫手,在網絡上或描述戰爭,或發表評論,或宣泄情感。但美軍出于保密考慮,近年來逐步加強對士兵博客的管理,以防軍事機密泄露。2005年4月,駐伊拉克聯軍頒布規定,要求下屬士兵向上級指揮官備案個人博客網址,同時責成上級指揮官每季度審查一次博客內容。指揮官如果認為有必要,有權設定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包括審查具體帖子。士兵如果公開部隊動向、襲擊計劃、高官旅行路線、傷亡照片等敏感信息,將受到違抗合法命令的指控。
根據新規定,士兵僅在創建博客時,須向上級指揮官報告,這樣長官可以告訴他們哪些信息不能發布,從而讓他們避免違反作戰保密規定。新規定不適用于士兵發送的私人電子郵件,士兵“擁有與家人進行私密溝通的權利”。但與此前的規定一樣,新規要求士兵告訴家屬和朋友應保護敏感信息。
臺灣省立法限制軍人上網明文禁止軍人撰寫博客
去年底,我國臺灣省“立法院”初審通過了“國防法修正草案”。該草案對軍人在互聯網上的言行進行了嚴格限制,明文禁止軍人撰寫博客.
據稱,此次通過的臺灣省“國防法修正草案”中相關的限制軍人言行的條款,主要是為了確保其現役軍人的“政治中立”。包括禁止軍人印制、散發、張貼違反“政治中立”的文書、圖畫、消息、電子記錄,以及主持、發起、參與違反政治中立的集會或游行等。
事實上臺灣軍方一直非常重視網絡安全。早在2001`年1月1日,臺軍就正式建立了第一支網絡信息戰部隊——國防部通信信息指揮部,這支部隊又被稱為“老虎部隊”。它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執行網絡監控,查看臺灣軍人登陸互聯網時是否發布“有害”信息,如泄露官方文件、個人聯系信息、武器裝備和軍營地圖等。同時也十分注重利用互聯網竊取大陸的各種情報。其中相當一部分情報正是通過登陸大陸的軍事網站、論壇甚至博客中獲得的。
博客的新對手美軍網絡戰司令部
近期英國媒體爆出美軍要建立網絡戰司令部的消息。為了迅速具備完善的作戰能力,美軍正在加緊建設網絡戰司令部,并期望使它成為一個主要司令部。此前,美國媒體曾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受到來自于互聯網的強烈攻擊,其攻擊頻率甚至可以用毫秒計算。據悉,這個網絡戰司令部將升格為一個由四星空軍上將領導的一級司令部。
雖然美國是世界上信息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在維護網絡安全、防范“黑客”攻擊方面,依然顯得力不從心。調查顯示,2003年美國政府網站遭非法入侵事件達5.4萬起,2004年飆升至7.9萬起。被入侵的政府網站包括國防部、國務院、國土安全部等重要政府職能部門,其中以國防部最為嚴重。2005年3月美國防部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明確將網絡空間和陸、海、空和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國維持決定性優勢的五大空間。
實際上,早在去年4月,美國防部就已經在戰略司令部成立了網絡戰聯合司令部,負責具體指揮美軍的“黑客”部隊。據悉,這支部隊具備摧毀敵人網絡,進入敵人計算機竊取或假造數據的作戰能力,他們可以釋放蠕蟲病毒致癱敵人的指揮控制系統,使敵人防空系統失去作用。同時,該部隊還能防護美國國防部的所有網絡免受攻擊。美各軍種也已組建各自的網絡部隊。為了強化美軍網絡戰部隊的行動能力,美國軍方每年進行一次被稱作是“網絡防御”項目的演習,以研究美軍網絡安全可能存在的漏洞。
據美國情報機構統計,在各國情報機構獲得的情報中,有80%左右來源于公開信息,而這其中又有將近一半來自互聯網。互聯網上有些看似普通的軍人信息,都有可能蘊含了重要的機密。此外,一些軍事迷在某些軍事網站游戲規則的刺激下,為了追求網上的“榮耀”,利用自己的各種便利條件,搜集本國軍隊的內部信息,甚至偷偷拍攝本國軍隊武器的圖片,放在網上,追求轟動效應。而這恰恰為外國情報機關搜集情報提供了便利。據《華盛頓時報》披露,中國的軍事網絡就曾為外國情報機關提供了有關中國武器裝備的重要情報。例如美國情報機構對解放軍的某型潛艇十分感興趣,但對其是否已經投產一直搞不清楚。直到2004年,有關該潛艇的照片出現在中國某軍事網站的論壇上,讓美國情報機構“得來全不費功夫”。
所以,軍人,小心你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