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獨生子女是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成長起來的青春力量,集愛憐與批判于一身,他們的一切似乎無時無刻不被社會關注著,包括愛情。不知何時起,“閃婚”與“閃離”已經成為這一代人情感的代名詞,是玩世不恭,還是一時沖動;是順應潮流,還是逃避責任;是低估了現實的殘酷,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年輕的他們總是幸福地牽手,卻又無奈地揮別,到底是什么動搖了那份曾經的執著?
80后的獨生子女們,有著與芭比娃娃和變形金剛相伴的童年。與那些經歷過戰爭、“文革”和“下崗”的老一輩相比,這一代人無疑是幸福的。但也有人說,這一代人是不幸的。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他們背負了太多的期望。于是渴望獨立,卻又缺乏自主的能力,成了他們展示自我的主旋律。
有一天愛情不期而至,他遇到了她。于是彼此的世界不再孤單,一個個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戀愛故事上演了, “小王子”與“小公主”也最終在眾人的祝福聲中步入婚姻的殿堂。童話故事到這里就是最后一頁,而現實生活的序幕卻剛剛拉開。
兩個人組成了小家,又讓他們想起自己原來的大家。在那個大家里,自己是被眾星捧月般呵護的、是不需要動手扶醬油瓶的。由一個中心向兩個中心的轉變遠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你怎么就知道上網打游戲?”“這是我的自由,你有時間為什么只知道逛街購物,這么多家務看不見嗎?”“我又不是保姆,憑什么都讓我做?你沒有手嗎?”……
溫馨的小家一時間成了硝煙彌漫的戰場。早已習慣了目中無人的小霸王們,又怎能甘愿退讓,就此俯首稱臣?剛剛步入婚姻的甜蜜滋味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被爭吵后殘留的苦澀沖淡。更糟糕的是,早已習慣在生活中扮演指揮官的父母們怎能放心就此隱退?小夫妻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法眼。于是,兩個人的混戰在背后兩個家族的遙控下變得兩敗俱傷。
本想以婚姻宣告個人獨立的開始,卻以失敗告終。企盼已久得來的自由從未真正實現,而最初的甜蜜也在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中消失殆盡。也許曾經真心相愛,卻不曾真正了解;也許最初向往的美好,經不起現實的考驗;也許一切來得太快,稚嫩的雙肩無力承受太多的責任;也許……難道我們的婚姻真如曇花一現般就此畫上了句號?難道王子與公主真的只能在童話故事里,才可以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一:
我們不是“王子和公主”,我們要面對生活
白天和王倩是在網絡上孕育的愛情,很多網戀最終都是“見光死”,而他們的愛情卻在陽光下像花兒一樣燦爛綻放。兩人甜甜膩膩地愛了一年多, 2005年“五一”的時候,他們舉行了婚禮。這一年,白天25歲,王倩24歲。
因為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兩個人基本上沒有什么生活閱歷,雖然已經走進圍城,但兩人仍然像長不大的孩子。婚后,廚房里永遠干干凈凈,沒有一點兒油煙味,每天下班后,他們依然像談戀愛時那樣,手挽著手去外面的餐廳吃飯。飯后,他們要么去看電影,要么去和朋友聚會。碰到長假,他們與在網上相識的“驢友”結伴去外地旅游。起初,兩個人的小日子過得優哉游哉,兩人自詡為“超越平凡生活的王子和公主”。
但愛情畢竟不是童話,人怎么可以生活在真空地帶?漸漸地,瑣碎的生活開始侵蝕白天和王倩對愛情的幻想,他們不得不開始面對生活的真實。
從小到大,兩個人都是在愛的蜜罐里長大的,獨立生活能力非常差,以至于兩個人的小家總是亂得一塌糊涂,可是誰也不愿意動手收拾,反而你指責我、我指責你。這些原本只是家庭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成了兩個不會生活的人之間的雷區,因此爭吵不斷。
白天和王倩都是普通職員,月薪也不算太多。由于花錢沒有節制,他們屬于典型的“月光族”,每月還不到25號,收入就見了底,到最后連吃飯都成了問題。于是,兩人免不了互相指責一番,白天埋怨王倩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王倩則反唇相譏:“都怪你沒本事,掙不來大錢!”吵歸吵,但日子還得過下去,夫妻倆只得去各自父母那兒“借”錢。而誰借回來的多、誰借回來的少,又會成為新的導火索。
2006年4月的一天,白天患了重感冒,請假在家里休息。傍晚,王倩下班回來,問白天好些了沒有?盡管很不舒服,但白天還是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沒事”。王倩給他倒了一杯開水,送上了幾片藥,然后就換衣服準備出門,說是和好友約好出去逛街。換好衣服后,王倩就風風火火地下了樓。
聽著妻子高跟鞋的聲音漸行漸遠,孤獨的白天突然感覺有些心酸。躺在床上,白天想著結婚前自己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情景。那時候,自己稍微有個頭痛腦熱的,父母就會急得團團轉,然后忙前忙后地照顧他。可現在……想著想著,白天感覺眼里有些潮濕……
晚上10點多的時候,王倩才拎著大包小包回了家。回來后,王倩購物的愉悅似乎還沒有散去,她把自己買的衣服一件件地試穿,然后不停地問白天這個好不好看、那個好不好看。剛開始的時候,白天還忍著,但最終沒能忍住,他向王倩大喊起來:“你怎么沒心沒肺的?我生病在家,你卻跑出去玩。現在回來,又拿著你那幾件破衣服,問個沒完……”
白天的突然叫囂讓王倩一下子沒有回過神,等她反應過來后,似乎也滿腹委屈,她沖白天喊起來:“你不是說自己沒事了嗎?再說了,就算我陪在你的身邊,你的病就能好了嗎?說我沒心沒肺,難道你就有心有肺,你就那么會照顧人嗎?” 王倩的話音剛落,白天一個巴掌就重重地打在她的臉上,捂著火辣辣的臉,王倩哭著跑開了。看著眼前的這一切,白天無力地垂下頭……
專家點評:
“王子”和“公主”終于從童話王國里走出來了,他們已經意識到,不可能在童話中生活一輩子。但是如何面對現實呢?這或許并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又何況,他們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自己原來的家中,都是備受呵護的,他們大都有兩個弱點:
第一,雖然獨生,但不夠獨立。他們習慣以自己為中心,習慣于被關愛、被包容。潛意識里,他們都希望對方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樣照顧自己,體諒自己。可是當這種期盼落空時,他們就會失落、委屈,找不到生活的支點。可以說,他們實際上還沒有長大,內心還是個孩子,隨時等待著對方的支持。尤其是當自己有了“問題”的時候,例如,個案中的白天生病在家,那份無助、無奈、自憐自惜就更加強烈了,這些匯成了一股不通情理的發泄,以至于他將巴掌重重地打在王倩的臉上。
第二,雖然愛做主,但不習慣承擔責任。獨生子女以前在家里都是說一不二的,他們習慣了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因為總會有長輩來給他們收拾“殘局”。但如果在兩個人自己的小家里,還是做事不商量,需要時就“拆磚”,那么久而久之,愛的城堡將只會剩下一片斷壁殘垣。
由于以上兩個弱點,獨生子女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傷口”,卻失去了愛對方的能力。他們習慣于向對方索取,卻不懂得付出;他們等待關懷,卻不會照顧別人。要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年輕人必須學會成長,學會經營婚姻。只有個人長大了,婚姻也才能隨之成熟。他們需要的是,補修愛的學分。
故事二:
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想要自己的生活
曉丹與家豪結婚的日子,是雙方父母湊在一起“商量”了整整一天的結果。日子定好后,兩人把“旅游結婚”的想法告訴雙方老人。曉丹的公公婆婆得知后舉雙手贊成,因為省事又節約。可當曉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父母的時候,母親立刻從沙發上跳了起來:“不行!如果就這么寒酸地把你嫁出去了,我和你爸在親戚朋友面前哪兒抬得起頭?我就一個女兒,無論如何也要風風光光地把你嫁出去!如果他們家買不起彩禮、辦不起酒席,我寧愿幫他們出,也不能讓別人說三道四!”這話傳到曉丹公公婆婆的耳朵里,好強的老兩口怎么也咽不下這口氣,于是搶著去訂酒席、買家電、租婚車……
房子是小兩口生活的安樂窩,曉丹和家豪相中了風景優美的“現代城”,可婆婆卻嫌遠,非要小兩口在自己住的小區里買房,說將來有了孩子也方便幫他們照顧。婆婆還說,如果他們倆答應了,就幫他們付房款的50%。曉丹的母親不甘落后,也說愿意幫他們付一半的房款,前提是新房得離他們近一點。雙方父母都想讓他們住得離自己近,于是兩家爭執起來。爭執來爭執去,最后的結果是,雙方父母各出資一半把新房買在了離兩家距離一樣近、但不太理想的小區里。搬進新房沒多久,曉丹和家豪就發生了爭執。一天下班后,疲憊不堪的曉丹沉著臉對家豪說:“新房離誰的父母都不近,要知道這樣,當初還不如買個離車站近些的房子,也不至于我上下班這么疲憊。”家豪一聽,也來了氣:“那還不如當初選擇離我媽近些的小區,也方便她來照顧我們。”說著,兩人爭執起來。
朋友都羨慕曉丹和家豪省了一大筆錢:“獨生子女就是好啊,4個老人掙的錢都給你們了,這么快你們就可以有自己的房子了,可我們還得奮斗多少年啊?”曉丹聽著,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別人只看到外表,哪里知道其中的苦惱啊。
新房剛住進去不久,曉丹的婆婆突然來訪,臨走時還拿走了家里的一把鑰匙,說是以后來著方便。為此,曉丹憋了一肚子的氣。家豪下班后,她狠狠地說著婆婆的不是,家豪哪能容得妻子嘮叨自己的母親,于是兩人大吵了一頓,而且越吵越兇,曉丹一氣之下回了娘家。
母親聽完曉丹的哭訴,打電話給親家“講理”,可說著說著雙方竟然吵了起來。放下電話,正在氣頭上的母親也管曉丹要了一把新房的鑰匙。
幾天后,家豪去把曉丹接回了家,可他卻開始對岳母 “懷恨在心”。一次,曉丹的母親去小兩口的新房,收拾屋子時,她把家居飾品按照自己的喜好擺放了一番,惹得家豪大動肝火:“我們屋子里的東西,你媽怎么能隨便亂動,以后讓她少來這兒轉悠。”曉丹一聽,心里有些怒氣:母親做的是不對,可他也不能這么說啊,再說,婆婆不是也有一些“過分”的舉動嗎?于是,夫妻倆再一次大吵,火藥味逐漸升級……
轉眼到了春節,曉丹的母親提前買了年貨,打電話讓女兒回娘家過年,曉丹欣然同意。同時,家豪也接到了母親的電話:“是你們小倆口來我們這兒過年,還是我和你爸去你們那兒呀?春節是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 家豪回復母親:“我和曉丹商量商量。”
在到底去誰家過年的問題上,家豪堅持:“按常理,是應該在婆婆家過大年三十的。”可曉丹怕父母孤單,一定要去自己的父母那兒。
看曉丹越來越“不講理”,家豪認為,這都是岳母的“教唆”,憤懣之下他開始大罵岳母。曉丹氣得渾身發抖,順手拿起桌上的碗筷向地上摔去……
專家點評:
曉丹和家豪的故事,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雖然版本不同,但中心只有一個:兩個“獨苗苗”的小家,是被所有人關注的。當然,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影響到兩個人的生活,就有問題了。回想幾十年前,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家族:兩個老人,生了幾個孩子;孩子長大了,各自成家,又生了幾個孩子。一代一代,形成了上面小下面大的“三角形”。而今天的獨生子女,上面都會有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親屬,他們結婚后,小家的上面就是一個龐大的軍團,形成了上面大下面小的“倒三角形”。
根據物理學常識,我們可想而知,倒三角形最下面那一點,該承受多大的壓強!婚姻從本質上來說,是社會贊同的結合,然而巨大的社會期盼,會把小家擠壓得幾乎沒有空間。人的一生中,選擇什么時候結婚,以怎樣的形式結婚;買什么樣的房子,在哪兒買;要不要孩子,什么時候要孩子,這無疑都屬于重大的抉擇。而曉丹和家豪,對于這些“自己的大事”,好像完全沒有決策權。原本應該“我的生活我做主”,可是他們的生活卻被雙方父母左右。
所以說,“雙獨”婚姻的困惑,并不僅僅源于獨生子女自身,父母過多的期盼和干預,使得年輕的家庭很難成熟。婚姻本身是在沖突中成長的,但在曉丹和家豪的婚姻里,沖突的化解不是依托于雙方的交流、理解,而是由家長們來評判、來做決定的,如果這樣,年輕人想在婚姻中成熟起來自然也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故事三:
我做不了你們想要的“母親”
“情人節” 的晚上,24歲的多娜在醫院生下一個3.9公斤的嬰兒,這個情侶享受愛情的節日,卻成了她的“受難日”。多娜的心里滿是委屈,因為她原本死活都不愿意生孩子的。
剛生下來的兒子渾身紫紅,皮膚褶皺叢生,跟一個小老頭似的,而且,長得一點都不像多娜,這讓多娜不禁氣餒又氣急。于是,她越發恨恨不如意:當初為什么要受家人要挾利誘,趕在百年不遇的生育高峰里,生一個金豬寶寶?
從醫院回到家,多娜就嚷嚷著要減肥,不吃主食只吃水果蔬菜;她也不愿意成天足不出戶,裹個頭巾在房間里“坐月子”。婆婆無數次勸說多娜用母乳喂養孩子,可這要求讓多娜覺得比要了她的命還可怕,她是萬萬不會再因為孩子而糟蹋自己的身材了。她對家人說,我才只有24歲!本來生孩子就是你們逼的,現在孩子給你們生了,別指望我像其他女人一樣在家相夫教子。
多娜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兩個人又都是80后的“新新”人類,大學畢業后不久他們就在父母的催促中結了婚。一結婚,家人就開始“逼”多娜要孩子,尤其是婆婆一家人。多娜一直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但如今卻當了孩子的母親,這是多娜一直都不想正視的事實。
在許多人眼里,多娜一點都未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兒子還未滿月,她就不聽家人的勸告回公司上班了。婆婆在家帶了一天的孩子,晚上等多娜回來讓她抱抱,可她說:“我上班多累啊,再說生這個小壞蛋已經把我折騰壞了,現在該你們爺爺奶奶發揮作用了!”多娜兩次跟孩子睡覺,一次把兒子擠下床,一次把他壓得幾近窒息。于是,丈夫和婆婆一起大加指責她。
讓多娜不明白的是,丈夫也根本不管孩子,但他竟然站在指責多娜的隊伍里。多娜想,如果丈夫能夠成熟一點,能夠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那么,家人的矛頭也不至于全都對準自己。多娜和丈夫之間因為孩子而有了不小的摩擦,每當丈夫指責她沒有盡到母親責任的時候,她就反唇相譏:“你還說我,難道你像個合格的父親嗎?”甚至有時候她還會咄咄逼人地說:“我最后悔的事是生了這個孩子。你們再拿他說事,我就離婚!”
“離婚”這兩個字,多娜以前是從來沒有說出過口的,即使兩人偶爾也有打鬧,多娜都從來沒提到過“離婚”。可孩子的出生攪亂了兩個人原本平靜的生活,讓他們有些無所適從。雖然公公婆婆搬過來幫他們照顧孩子,多娜的母親也隔三差五地跑來,但他們對多娜吆三喝四的指責似乎從來沒有中斷過。多娜突然覺得婚姻索然寡味,以前和丈夫之間的默契和依戀,似乎也一去不復返了。
漸漸地,多娜似乎對“母親”這個稱號有些視若畏途了,她甚至羞于在同學或者朋友面前承認自己已經做了母親。雖然多娜并沒有花費太多心力去照顧兒子,但是腹部上那明顯的妊娠紋,還有依然尚未恢復的臃腫身材,都時時提醒多娜:自己已經是個當了母親的人了。
有時候,多娜也會自責,兒子畢竟是自己身上的一塊肉,自己為什么不能像其他母親一樣溫柔地愛他呢?但想歸想,每當回到尿片、哭鬧、所有家人都圍著小家伙轉的時候,多娜就又感到自己提不起精神來,于是,做母親應該承擔的責任就又被她拋在了腦后。
2007年兒童節那天,多娜和同學聚會到很晚才回到家。丈夫、公公、婆婆一起責備她,說寶寶的第一個節日,當母親的怎么能不參與呢?盡管聲討的隊伍強大,但多娜并不覺理虧,她拽著老公叫囂著:“你給我聽著!明天一大早我們去離婚!”
當然,第二天多娜和丈夫沒有去離婚。但是當了母親的她,卻時時表現出無法正視身份的苦惱和委屈,而且還經常遭受著來自家人和朋友的指責。多娜自己都不知道,將來有一天,自己離婚棄子的悲劇是否會上演。
專家點評:
母親,本是一個偉大而又溫暖的稱呼,可為什么多娜會覺得做母親這么悲哀?也許會有人批評多娜自私,因為他們覺得母親應當是最無私的。但問題是,讓多娜去做母親到底是誰的決定?傳統社會里,生兒育女和婚姻是必然聯系在一起的,而今天的社會中,人們卻可以有多種選擇:婚后立刻生子,延緩要孩子,或者不要孩子。選擇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社會期盼、個人因素、經濟因素、婚姻關系等等。多娜自己還沒長大,自然也還沒有做好當母親的準備。可是巨大的社會期盼,讓“雙獨”婚姻中的她,由多種選擇變成了唯一的選擇,不管她是否情愿。
多娜該怎么辦?她必須補課,補上認識婚姻的一課,同時,她的家人必須尊重她的感受。多娜應當懂得:婚姻和家庭,除了是個人愛與依附的來源,是經濟合作與消費的關系,是獲得社會地位與角色的需求之外,生育和教育子女也是重要的環節。在中國,延續生命和承擔教育責任,是結婚成家的重要傳統。所以既然選擇了婚姻,對于家庭的繁衍功能是不能完全不考慮的。更何況孩子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多娜應當尊重他,為這個生命而感動,為自己做成這么了不起的一件事而驕傲。
如果多娜真正理解了作為母親的驕傲,她就完全能夠在付出中看到收獲,能夠把孩子和幸福的感覺聯系在一起。
讓“雙獨”不再成為婚姻困惑
一紙婚書,讓兩個年輕人走進了婚姻,兩個“獨生寶貝”組建了新的家庭。這種80后的“新新家庭”,有著和過去傳統家庭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這種婚姻的成長,也就必然有它的獨特性。因此,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 父母要學會放手,給年輕人的婚姻一個成長的空間。有的父母總在感慨:這孩子為什么總也長不大?這個時候,父母是不是應當問問自己:你什么時候才肯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還懂得教孩子學本事,因為他們知道沒本領的孩子長大無法闖天下。孩子既然能夠學本領,也一定能學會自己做主,問題是,父母肯不肯讓他們做主?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是父母尊重孩子的問題,看父母是否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是否尊重他們的獨立家庭?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卻連自己的事都做不了主,這不是很悲哀的事情嗎?所以,父母請給孩子們一些尊重吧,尊重創造空間,因為空間讓孩子們長大。
第二,“雙獨”婚姻的成長,基礎在于雙方要學會擔當。所謂擔當,就是一份責任。年輕人最喜歡談“愛”,什么是真愛?真愛和情感不同,情感會受天氣和激素水平影響,甚至會受股市的影響;但真愛則需要道德的約束:做與不做,正確與錯誤,還有對他人的責任。真愛,是對婚姻與家庭有責任心的愛。有了真愛,你會超越個人直接的需求,不斷地付出和奉獻,在這種歷練中,你會感受到最深層次的愛與快樂!
第三,婚姻的成長依托于個人的成長,有效的途徑是建立同輩關愛鏈。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的角色是在變化著的:有時他是父母關懷的對象,有時他是關愛弟妹的“大人”。即使是最小的孩子,有哥哥姐姐的榜樣,他也能夠接受這種角色的轉換。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們或者在爭吵中學會尋求和解,或者在謙讓中懂得了包容,這都是獨生子女沒機會學到的“智慧”。正是因為獨生子女的腦海中無法形成同輩關愛鏈的概念,所以,“雙獨”婚姻中的夫妻雙方,很容易要求對方像自己的父母那樣來關心自己。這個時候,兩個人不妨嘗試著和對方成為好朋友,因為做朋友的時候,我們不會再像面對父母那樣要求和索取,我們會有一份包容,會有一份理智。
第四,婚姻的成熟還有賴于兩個獨立信念:“喪失”和“舍去”。世上不可能有兩個信念系統完全一樣的人,不同的信念系統,會有不同的審美與需求,這本是正常的事。懂得包容的人會仔細地聆聽,設法去理解對方,在討論中尋求一個包含雙方信念系統的方案。獨生子女一向比較容易實現自己的愿望,因而他們的個人信念系統格外執著,磨合起來也就格外困難。試著放棄自己的意見,試著接受對方的觀點,你才能理解什么是“必要的喪失”,為什么“舍”去才能“得”到。你會發現,正是在“喪失”和“舍去”中,你得到了整個人生!
第五,夫妻關系中很重要的一條:善于把肯定送給對方。一個美滿的婚姻,是靠兩個“時時能產生動力而非阻力”的人成就的。恩愛的增進原則是以投入換回報,最重要的投入是對另一半的肯定。據調查,夫妻一天中有260次“機會”可以給對方鼓勵,無論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或是一句話。獨生子女多是在肯定中長大的,但同樣要學習把肯定送給對方,每天花一點心思在配偶身上,多發現對方的優點,并在單獨相處時,告訴對方。這樣一來,你將發現對方越來越多的優點,也讓對方感覺你愈來愈好!
小貼士
匆匆走進婚姻的年輕人,是需要補修愛情學分的。愛情是人生的必修課,沒有人天生就是愛情的優等生。即使修好愛情學分,也不代表你的“愛情海”從此就波瀾不驚,但至少你會比別人更懂得在受挫的愛情里,保全自己,成全對方,還彼此自由。
愛情學分修習內容如下:
(1) 成熟愛的理解。成熟的愛是互惠的,是肯于付出的。“獨苗苗”要長大,首先就要學會給予。有了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回報,相互的肯定,才能讓時間成為潤滑劑,彼此建立心靈的交流。
(2) 栽培自己。承認自己沒長大,是長大的第一步;告訴對方,告訴家長,告訴周圍的親朋好友自己要長大,是長大的第二步;不斷地充實自己,栽培自己,提高自己協調婚姻的能力,是長大的第三步。
(3) 留住幸福的味道。學會珍惜對方一點一滴的付出,并讓自己記住“得到”的幸福感覺,然后用“幸福”去彌補爭執中的裂縫。這樣,挫折來臨時就能夠心手相連去克服。
(4) 勤修“愛情EQ ”。愛情靠智慧澆灌,然后在其中成長。夫妻雙方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用智慧來解決,而不是讓沖動或者不理智毀掉一切。
(5) 學習善用三部曲。任何一種情感的維系,“了解”、“溝通”和“經營”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用心去了解,用愛去溝通,用情去經營,如此愛情才能像鉆石恒久永遠。
(責任編輯/張慧娟)
E-mail:huijuan0608@163.com
Tel:(010)51026392或8982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