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某大學南門外,有一家咖啡館名叫“有名堂”。這“有名堂”不僅館里有名堂,名字里也有名堂,這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第一,利用詞語的多義性實現一語多關。“名堂”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三個義項:①花樣,名目;②成就,結果;③道理,內容。這家咖啡館名為“有名堂”,同時用上了“名堂”的三個意義:一是指館里有各種花樣、各種名目;二是指該館有成就,通過經營能夠有令人滿意的結果;三是指該館在此處開業經營很有道理,是根據大眾所需而開設的,是為大眾服務的。這三種理解都能對該館有良好的廣告效應。
第二,利用結構的歧義性實現一語多關。“有名堂”結構上可以有兩種切分法。一種是“有+名堂”,即動賓結構,有上述三種理解,此不重復。另一種是“有名+堂”,即偏正結構,“堂”指代該咖啡館,整個結構意指該館有名。這一理解也和上面談到的三種理解一樣,對該館有良好的廣告效應。
把“有名堂”作為咖啡館名,一個結構,四種理解,每種理解都是對這家咖啡館的積極宣傳,可以說是商界成功運用語言歧義性來實現廣告效應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