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上和口語中人們記錄或討論自己花錢買東西時,總頻繁地使用著一個字——“敗”,而且耐人尋味的是,“敗”具有“花”和“買”兩個含義,既可以說“敗錢”,表示花掉了錢,也可以說“敗東西”,表示買到了東西。我們來看一些用例:
(1)最近敗了好多錢,買了不少衣服,花錢似乎有收不住的趨勢!(http://www.chouetsu.cn/onlyiris/trackback.asp?tbID=131)
(2)又敗了一付眼鏡(http://piaoliuzhe.spaces.live.com/blog/cns!)
(3)老婆用的歐柏萊,一直都是在專柜敗的。(http://bbs.trendsmag.com/showthread.php?t=333465)
例(1)的“敗”后面接的是錢,意思是“花”或“用”,表現的是失去義。例(2)(3)“敗”后面接的是物品,從語境可以推斷它是“買”的意思,表現的是得到義。同樣一個動詞,在使用時可以表達“失去”和“得到”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這在現代漢語中是不常見的,“敗”字的新用法值得我們深究。
“敗”有“毀壞”“(使)敗落”之義,“敗”的第一種用法似從此引申出來。第二種用法跟“敗”在漢語辭書中的任何義項都聯系不上,那么“敗”字的這種用法從何而來呢?在網絡語料的搜集中,我發現了這樣的用例:
(4)新BUY幾個沒用過的東西,都是開架的。(http://bbs.trendsmag.com/ showpost.php?p=6770816postcount=1)
(5)啦啦啦,show一下俺買的花花鞋!嘎嘎,還有buy的小東西!(http://www.zbitinfo.net/bbs/archiver/?tid-22881.html)
由于年輕人求新求異的心理和英語的普及,在日常會話和網絡語言中夾雜英語單詞的現象非常普遍。“buy”是英文單詞,“買”的意思。從以上用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敗”即“buy”的音譯詞。人們體會到了掙錢的辛苦,卻又克制不了自己的購買欲望而要買東西時,也會在潛意識里心痛和不舍得,認為自己是在敗錢。在網絡語境中,一個“敗”字能夠表示兩種不同的語義,并且由于上下文語境不會引起歧義,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所以它能夠在“拜、稗”等同音詞中脫穎而出。
現代漢語中有“敗家子”這樣的說法,“敗”字在這里的感情色彩是貶義的,在“敗錢”“敗東西”這樣的組合里,這種貶義色彩形成了一種幽默和自嘲,也讓使用者生動形象地將自己花錢時的心痛表達出來了。然而在時尚人們的心中,購買的快樂遠遠大于花錢的心痛,于是他們堅定不移的、痛并快樂地將“敗”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