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年來,七匹狼公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品牌成長為掌控著中國休閑男裝行業話語權的領頭企業。
七匹狼,正走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路上。2007年6月18日,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迎來了公司17周年慶典。
17年來,七匹狼公司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品牌成長為掌控著中國休閑男裝行業話語權的領頭企業。
創業輾轉反側
年輕的周少雄曾經在新華書店工作,所以相對眾多“閩南草根”企業家來說,周少雄是個文化人,也是第一個在福建男裝行業里做起品牌文化的經營者。
福建改革開放較早,1980年代初,商業氣氛已經較濃,很多人想開公司做生意。20出頭的周少雄在參加完一個朋友的展商會后,就把新華書店的工作辭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做起了貿易。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少雄聽說,上海有布料加工廠,可以生產夾克衫、羽絨服。于是,就湊了5萬元現金,只身前往上海。
“到了上海,記憶最深刻的是,我下了火車后被人帶著往四平路走,還轉幾趟公交車,最后被帶進一個潮濕的地下室。當時,我每晚花1.5元在地下室住了半個月。”周少雄回憶道。
雖然上海當時有很多紡織品批發站,但貨賣得很緊俏,布料不容易買到。很多批發部的人都不相信這個年輕人有錢,周少雄一去對方就擺擺手,說“沒有了”。無奈之下,周只能選擇一家批發部,站在門口等他們下班后,請這個批發部的負責人到咖啡店去喝咖啡,并把匯票給他看,證明手中有錢,還送了對方一條從家里帶去的香煙。就這樣,周和這位負責人交上了朋友。他每天幫周湊兩三包布料。半個月后周少雄才湊齊了所需的布料押運回福建,開始生產服裝。
當時泉州有很多海外華僑,這些華僑原來每年回鄉都會帶來很多“洋貨”。石獅是小商品聚集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有人在賣華僑帶回來的服裝。周少雄發現,這些衣服上面都有個商標,說是名牌貨,賣得很貴,而當時周少雄工廠賣的衣服都很便宜。于是,做品牌的念頭就產生了。
回首創業路,周少雄有很多感慨。“七匹狼一出來,在當時上海第一百貨商場一炮打響,在上海市火了一把”。但好景不長,名氣剛一起來的七匹狼很快引來了一些仿冒的七匹狼,七匹狼收益受到不小的影響。為了反擊,“我們收集了一些證據,進行了新聞發布會,運用媒體的力量,最后把壞事變成了好事,因此七匹狼的品牌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假冒問題剛解決,七匹狼又遇上了行業擴張問題。如果說上一次是成功的防守反擊,這一次可以說是致命一擊。
1993年前后七匹狼企業成長得很好,于是貸款到房地產等領域進行了大量投資。
結果投資失控,又遭遇國家宏觀調控,銀行的貸款要收回,七匹狼一下陷入絕境。周少雄對記者說:“那兩三年是我們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困難的時候。”
為了度過困境,七匹狼勒緊了腰帶,又回到了最擅長的領域服裝,全力沖刺。1995年,為了擺脫七匹狼由于投資不善出現的困境,周少雄重新審視了市場的切入點,另辟蹊徑,制定出一套以“狼”文化為核心的市場營銷戰略,這使七匹狼開始為更多的人知曉。此后,從“賣產品”到“賣文化”的品牌推廣模式,開始在業內盛行。
做最擅長的事情
渡過難關后的七匹狼發展順風順水。2004年,七匹狼公司成功上市,這是福建省第一家在深圳中小企業板塊掛牌上市的公司。七匹狼不缺資金,上市并不為圈錢,而是為了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這一塊無形的“廣告牌”上展示七匹狼,周少雄說。
和一些上市公司“玩資本”的操作方式不一樣,七匹狼將上市積蓄的能量導向了服裝主業。周少雄希望,通過上市,提高七匹狼管理和配置資源的能力,將七匹狼服裝的開發、生產和服務做到更高的境界。
周少雄認為,把擅長的東西做強做大,本身也是符合經營規律的。上市無疑會使七匹狼實現較大的跨越。通過資本平臺,七匹狼將與國際先進品牌進行正面競爭。
為此七匹狼上演了經典的以小博大的案例。為了打響七匹狼品牌的知名度,2003年七匹狼贊助皇馬中國行、2005年再次贊助皇馬中國行。“當時,很多媒體說七匹狼花了400萬元人民幣贊助費,其實我們只花了200萬,就取得了皇馬7個球員的肖像使用權。而在一般情況下,每位皇馬球員的肖像權使用費用高達4000萬歐元,7位就是2.8億歐元!用200萬人民幣去撬動這一事件,并擁有了他們的肖像使用權,這種投入與產出的效果自然不言自明。”周少雄不無自豪地說。
因為這一轟動性事件,所有媒體都關注,給國人留下了深刻記憶。打造一個品牌,如果只采用平淡的運作方式,那就沉淀不了什么東西。品牌的運作過程就是不斷尋找各種記憶點,不斷累積,形成品牌的份量。“皇馬這種記憶點,我們認為是不可錯過的。”
“中國創造”
七匹狼創辦以來,著眼于創立自主品牌,凝練自身價值觀,創建自己的品牌文化。同時,也在摸索著國際化道路。
七匹狼走向國際化的距離還有多遠?路徑怎樣?這是周少雄十多年來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在研究品牌的過程中,比別人早,也比別人更有興趣研究國外品牌的發展之路。”周少雄說。
在考察美、日等國外大型服裝企業的發展史后周少雄發現,這些世界一流的企業也是先從制造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然后利用資本手段進行逐項分離,致使它們如今擁有眾多的下屬品牌和工廠。
而中國加入WTO后,服裝業面臨國外品牌的嚴峻挑戰。周少雄指出,由于國外品牌積累時間長和文化附加值高,使得它們的生產外包有了分離的空間。而像七匹狼這樣以制造起家的中國服裝品牌,目前在自身品牌文化附加值不如國外品牌的前提下,企業的發展依然處于以生產為依托的重要階段。
經過十幾年發展和積累,七匹狼企業的制造基礎已經成為中國服裝業對抗洋品牌的優勢資源。入世后,世界服裝業向國內轉移的事實證明,外商是想利用中國的制造能力來談合作。基于此,七匹狼不會因為要搞品牌經營而放棄生產事業,相反還要加強它。在周少雄看來,公司的生產事業不僅是公司盈利的基礎,而且也是促進品牌發展的發動機。
當然,生產事業是基礎,卻并非支撐品牌經營的惟一力量。經過多年的品牌經營,七匹狼深知,通路的快速反應和供應鏈的暢通也會讓企業從流通業和文化附加值上獲取更多利潤。周少雄說,七匹狼今后的發展,要用流通業的概念和文化的概念來經營品牌,比如在生產時裝、襯衫時就會采用外包的生產模式,而自建工廠則集中用于公司賴以稱雄業界的休閑裝生產上。
“做好國內市場就是做國際市場,不是說不走出去,而是國內市場已經國際化了。”周少雄的見解十分獨到。
通過近幾年的品牌升級與資本擴張,再次衡量自己與國際品牌的差距,這時,周少雄發現,從運作形態上看,七匹狼在近兩三年的國際化改造將完成,但要將所有的意識表達到神經末梢還需要一定時間。
“服裝產業的國際化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制造業,七匹狼早就已經實現國際化,也有眾多的國際品牌合作機會;一個是品牌輸出,如果要把自己品牌在國際上建立網絡的話,這還需要一個過程。”他說。
責任編輯:蕭馳郵箱:yango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