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并購浪潮中,倫敦證交所填上了自己與時俱進的一環。當鞏固了歐洲第一證交所的交椅時,倫敦證交所終于完成了自我救贖的關鍵一步。
國際并購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5月份財經傳媒領域的湯姆森并購路透和新聞集團欲購華爾街日報之后,6月份證券市場也不甘寂寞。
消息稱,倫敦證交所(LSE)正在同意大利證交所談判,討論可能的并購計劃,二者之間合并之路邁出了第一步。
證券市場并購浪潮已經由來已久,但是像如今這樣愈演愈烈卻令專家和分析人員始料不及。繼紐約證交所并購泛歐證交所之外,倫敦證交所并購意大利證交所,又一次令業界大跌眼鏡。
再起兼并漣漪
倫敦證券交易所于6月23日確認,它將以16億歐元收購位于米蘭的意大利證券交易所,以加強與美國同行在證券交易業的競爭,從而打造出歐洲最大的集股票、ETF、證券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產品的綜合交易平臺。
其實在此之前倫敦證交所就已和意大利證交所討論過可能的合并計劃了,二者確認達成協議似乎證明時機已經成熟了。
分析師稱,想并購意大利證交所的并非只有倫敦證交所一家,德國證交所也有可能向意大利證交所發出并購要約。在這樣的形勢下,倫敦證交所主動出擊,表面上是尋求自身的壯大,實質上只是全球證券市場合并浪潮的一個延續,進而避免自身被兼并的命運。
為了減少成本、增加商機,全球證交所近年來并購活躍。去年6月,紐約證券交易所在擊敗德國交易所之后,將泛歐證交所收入旗下。紐約證交所的最后出價是99.6億美元,包括現金和股票。合并后的交易所將全球總部設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紐約則仍是美國的總部所在。新交易所的總裁由紐交所總裁塞恩擔任,泛歐證交所首席執行官西奧多在合并后出任副首席執行官,同時負責國際業務。
今年5月,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也宣布,以37億美元收購北歐證券市場的所有者瑞典OMX公司,聯合組建一個跨大西洋的交易平臺。而OMX公司則是由瑞典證券交易所(OM公司)和赫爾辛基股票交易所(HEX)于2003年合并而成。該公司是歐洲第五大證券交易機構,目前在北歐及波羅的海國家擁有7家股票交易所。而此后,控股迪拜股票交易所的阿聯酋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也表示,正在考慮與納斯達克競購瑞典OMX公司。
在證交所并購的熱潮下,其他一些證交所也紛紛表示,正在考慮進行跨界并購或建立戰略同盟。在這樣的形勢下,倫敦證交所欲并購意大利證交所的重磅新聞無疑成了歐洲乃至世界金融市場的關注焦點。
在并購浪潮中,倫敦證交所完成了自己與時俱進的一環。當鞏固了歐洲第一證交所的交椅時,倫敦證交所終于完成了自我救贖的關鍵一步。
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作為英國首屈一指、歐洲舉足輕重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早已為證券巨頭們虎視眈眈。近兩年來,倫敦證交所多次拒絕了來自歐美證交所的收購談判。
專家們分析,面對美國對歐洲證券市場的競購,倫敦收購意大利證交所將增強倫敦證券交易所作為歐洲規模最大交易所的地位。
美國納斯達克曾經兩次與倫敦證交所商談合并事宜,在兩次被拒之后,納斯達克又提出以53億美元強行并購倫敦證交所的方案,但仍遭到了倫敦證交所的拒絕。除納斯達克外,德意志證券、澳洲投資銀行以及泛歐證券交易公司均在過去兩年內試圖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樹大招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地位使其常成眾矢之的。
并購倫敦交易所的新聞從沒間斷過,早在2000年就盛傳路透社旗下的證券交易網絡Instinet Corp在對倫敦證交所醞釀一個敵意收購方案,那就是將以每股30英鎊、總值130億美元的全現金方案, 向倫敦證券交易所提出收購。
盡管倫敦證交所的態度堅決,但對其的并購要求仍舊此伏彼起。在數年的時間拒絕了數十次的并購要求之后,倫敦證交所開始尋求壯大自己。
寧做雞頭,不做風尾。要并購倫敦證交所的納斯達克雖在世界證券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倫敦證交所仍不愿居從屬地位。如今的倫敦證交所雖然在世界上還不能首屈一指,卻也不能忽視它的野心。并購意大利證交所只是它發展壯大的重要一步。如今,倫敦證交所和納斯達克相比盡管仍有些微差距,但是在歐洲證券交易市場的地位幾乎已經無出其右。
強強聯合,指日可待?
意大利證交所去年的總交易額名列歐洲第四位,位列歐洲證交所、倫敦證交所和德國證交所之后。去年年底,意大利證券交易所市值較前年上升15%至7766億歐元,為連續第四年上升。日均交易額按年比率升22.7%達49億歐元,其去年總交易額達1.232萬億,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隨著今年歐洲企業IPO數量的增加,意大利證交所的市場逐漸擴大,證券現貨和衍生品的成交量都刷新歷史高點。今年前5個月意大利一級市場非常活躍,有16家公司上市,其中有12家為IPO;股票衍生品的成交量也達到15.84萬張標準合約,同比增加了19%,刷新歷史紀錄。
而近兩年來,倫敦證交所已經5次拒絕其他證交所提出的并購動議,其中包括今年年初拒絕了來自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的“敵意收購”。今年2月,倫敦證券交易所曾表示,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與東京證券交易所達成戰略聯盟協議。
處于高速發展中的兩家交易所之間的合并,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強強聯合。
根據一份聯合聲明,意大利證交所股東所持每股普通股將兌換為4.9股倫敦證交所普通股,擁有合并后新集團28%的資產。按照19日倫敦證交所股價和歐元對英鎊匯率,這一出價使意大利證交所價值達到16.34億歐元,合并后的新集團價值為57.77億歐元。
股票升值、成本降低、規模擴大、運營收入激增,諸多并購之后的好處雖然擺在股東們面前,但并購過程中的障礙仍舊不能忽視。
據悉,該并購方案還將必須通過意大利、英國和歐盟三方競爭監管機構的批準,以及兩家交易所各自股東的同意。
一旦合并成功,兩家交易所的名字會有所改變,但是他們保留各自的法律和監管實體不變,并且維持現有的董事會。他們已經與各自國家的證券監管部門:意大利證券市場監管機構(Consob)以及英國金融服務局(FSA)舉行了初步洽談。倫敦交易所集團成為合并后的控股公司,目前已經在倫敦上市,他們還在打算未來登陸意大利證交所。合并后集團董事會由12名董事組成。意大利證交所將獲得其中的5個席位。
前途盡管光明,道路依然曲折,最關鍵的一環似乎還是要爭得兩家交易所的股東們的同意。
分析師認為,倫敦證交所與意大利證交所的合并需要要跨越兩重障礙。第一重屬于前提條件,二者的合并首先要通過各自股東的投票決議,據悉,曾被倫敦證交所拒絕過五次的紐約證交所至今仍握有論交所30%的股份,讓股東投票表決的話,似乎難度頗大。歷史資料顯示,倫交所曾有過以現金返還股東的記錄。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周五透露,倫敦證交所(LSE)計劃向投資者返還現金,這是LSE對抗美國競爭對手Nasdaq收購要約的最終防御措施。
可見,論交所對于與意交所的合并似乎勢在必得。
過去兩年半中,倫敦證交所應連續5次拒絕了納斯達克等交易所提出的并購要約,讓股東批準此次并購當然絕非易事。不過,近期紐約證交所和泛歐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和北歐OMX證交所的成功合并,有可能使倫敦證交所大部分股東的立場有所轉變。
市場重新洗牌
如果倫敦證交所與意大利證交所之間的并購最終成行,結果看似是互惠互利的。
意大利銀行行長德拉吉說,此舉(倫敦證交所并購意大利證券交易所)將有利于意大利證交所擺脫目前的孤立境地,使意大利企業家能更方便地利用國際資本。倫敦證交所和意大利證交所預測,合并后每年將減少運營成本2900萬歐元。
目前兩家交易所的業務具有高度的互補性,因此他們估計合并后帶來的規模效應:從2010財年起每年將節約近2000萬英鎊(2900萬歐元)的稅前成本,同時還會從2011財年開始,每年增加2000萬英鎊的收入。
合并后,倫交所現任主席Chris Gibson-Smith將擔任新集團的主席,倫交所現任首席執行官ClaraFurse將擔任新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合并后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3.8萬億歐元,一舉成為歐洲最大的交易所。
二者的合并不僅對于英、意兩國國內的證券市場產生影響,也勢必會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產生劇烈的沖擊。在成為歐洲最大的交易所之后,倫敦證交所表示還會有所行動。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電子交易的興起,各大交易所面臨的削減成本及增加客戶數量的壓力日益增加。分析師們預計,全球資本市場上將出現更多的交易所合并。
倫敦證交尋求自身發展壯大的決心空前高漲,面對競爭對手屢次的并購要求,這似乎是倫敦證交所不得不邁出的一步。
倫敦證交所的目標顯然不僅僅避免被并購的命運,更多的是要對歐洲乃至世界增強影響力,重新洗牌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無論是自身還是歐洲,這一舉動的后果都將是有震撼力的。
分析師認為,合并后的倫敦證交所和意大利證交所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作為規模擴大了的歐洲第一大證券交易所,盡管一致為業界看好,他們給世界證券市場將要帶來的影響仍有待觀望。
責任編輯:周水郵箱:shuitaiy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