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國家元首及使節亦不時出席外交宴會,與各國維持聯系。這些宴會不但繁文縟節多多,背后亦趣怪百出。
餐桌排位考慮“牙齒印”
各國的外交接觸,除了以談判桌作主要舞臺,餐桌亦是舉足輕重。一頓成功的晚宴可增進兩國關系,但若安排不夠細密,隨時會變成一場災難。首當其沖的往往是“編位”工作。曾駐守澳洲的英國前高級專員卡靈頓表示,他親眼看見一名_外交官不滿自己在宴會中的座位“太過卑微”,竟在上菜時憤然反碟。
為免賓客不滿編位,英國駐華盛頓使館更聘請了一名“社交秘書”,專責收集各類八卦情報。搞清楚賓客之中誰和誰有緋聞,誰和誰有“牙齒印”,務求作出最恰到好處的編位,難怪邁耶爵士說:“這是外交上最精妙的一項藝術之一?!?/p>
斯大林被刀叉“打敗”
即使大家都滿意地安坐下來,刀叉的安排有時亦會難倒一國元首。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宴請蘇聯領袖斯大林,斯大林對餐桌上多套刀叉苦著臉問道;“這些工具怎么用的?”最后他不得不向丘吉爾“認輸”:“我們對待食物的確原始,要向你們多多學習?!?/p>
老鼠干,蝙蝠都要吃
各國使節為顧全禮節,面對“怪異”菜肴也要硬著頭皮吃下去,個中辛酸不足為外人道。
曾在中東駐守的阿克蘭勛爵。在一次宴會上遇上切羊頭儀式。根據當地傳統,羊的眼珠要獻給他這位貴賓!當了多年英女王的新聞秘書的茨黑,曾見證英女王在出訪時“硬啃”老鼠和蝙蝠干,她說:“我們必須要保持應有禮貌,因為這些是該國引以為傲的美食。”
伏特加讓眾多使節出丑
駐莫斯科的外交使節尤其高危,他們被灌下一杯又一杯的烈性伏特加,有的更當場醉倒。斯大林則愛以水扮酒,冷眼旁觀使節們醉倒的丑態,因此也落得“千杯不醉”的聲譽。掌管英國政府酒窖的亞歷山大表示,在宴會上酒不但能助興,還有助于打開話題。
(摘自《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