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能者多勞?
三個人同樣職位,但是工作量卻天差地遠,在連續加班兩個星期之后,小幸終于找到頂頭上司談判……
案例陳述:
“小幸啊,我快趕不上回家的交通車了,會議記錄就交給你了,拜托了!”老資格的陳秘書匆匆將明天要交出去、但卻只弄到一半的會議記錄,丟給同部門的廖玉幸整理便下班了,她的理由永遠是,“小幸沒結婚,不用趕著回家……”,于是常把沒完成的特急件工作推給小幸,反正她可以留下來加班。
家住郊區的陳秘書,每次回家都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全家老小六口就等她回去張羅晚餐,所以下班時間一到就急著離開,萬一手頭上有上頭急著要的公事沒完成,去年才剛進公司的未婚同事小幸便成了最佳救火隊。小幸心思細膩,手腳又快,制作的檔案是既整齊又美觀,報告也整理得條理分明且清楚易讀,加上個性溫和好說話,在全公司的人緣可是一級棒。
“啊,怎么又要加班,這樣下去我快變成‘阿信’了!”小秘書廖玉幸看著其她同事“拜托”的急件,不禁在心里哀嘆。明明大家都同樣是秘書,只不過小幸能力強又好說話,大家就都把麻煩事丟給她,尤其是老資格的陳秘書,起先是用對電腦簡報軟件功能不太熟的理由,讓小幸幫忙完成,沒想到后來干脆需要制作簡報檔案時就直接推給小幸,讓小幸工作負擔越來越重。
陳秘書因為在公司的資格老,熟知老板的習慣與人脈,甚至和老板培養出家人的感情,有的時候還可以代替老板應酬一些熟客人,所以難免就會倚老賣老,甚至仗勢欺人,反正老板看在這么多年的情份上,不大可能會開除她,也對很多事情會睜只眼閉只眼。
但是秘書室就3個成員,陳秘書雖干練卻姿態較高,有時不屑做些小事;另一個新人蕙美剛畢業不久,還需要好好調教才能真正派上用場,所以挑大梁的就是小幸了。
三個人同樣職位,但是工作量卻天差地遠,小幸在連續加班兩個星期后受不了了,終于找頂頭上司談判,要求總經理必須解決這種勞逸不均的現象,不然她真的做不下去了,她未婚的確時間比較自由,但也不能因此就逼她把所有時間都奉獻給工作啊!
面對這種忙的人越來越忙、勞逸不均的情形,如果你是小幸的上司,你會如何處理呢?
最佳解答1:了解員工個性,對癥下藥
自古以來職場中就無所謂的公平機制,主管對下屬偏頗、老員工倚老賣老、新進人員不求上進,各種意想不到的職場生態,都逐一粉碎當初求職的熱情與憧憬。但當“能者”已經無法負荷時,主管要是再視而不見,可能會讓公司因此少了一位有能力的大將,并影響公司的工作氣氛與員工之間的情誼,同時讓主管成為員工眼中只會壓榨人的“惡婆婆”。
身為主管,應該主動觀察與關心員工工作的效率、工作時的態度,以及與其他同事間相處的狀況,這一些小小的留心與觀察,能幫助主管掌握每位員工工作狀況。若是等到員工發泄、申訴再來處理,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主管應該利用公開的機會,在大家面前表揚“能者”的付出與貢獻,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付出會有人知道,只要肯做,公司就會對你有所回饋。
對于老是倚老賣老的員工,主管可以先美其名的肯定老員工的資歷,同時安排他參加教育訓練課程,學習一些新的工作技能,并在其他員工面前對他表達出公司對他的期望,要員工以他為學習的對象,同時對他設定較高的標準,讓這名員工不再自認為自己只需手腕,就可以在公司生存,同時也讓所有人知道,沒有人可以有借口倚老賣老,同時也促成員工相互監督的機制。
對于新進的員工,主管應該設定學習期,及工作達成標準與獎懲。主管可以給予員工大約一個月學習適應的時間,在這一段時間內可以容忍他的一些小瑕疵。另外,主管必須每個月考核新進員工的工作績效與態度,若是三個月都無法達到設定標準,就必須找出問題的癥結,看是訓練不足還是什么原因,而不能任由新進人員拖累整個團隊的效率。
職場上有各種各樣的人,主管必須對員工的背景與個性有相當的了解,如此才可以對癥下藥。因此,對主管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走近員工,傾聽他們的需求與抱怨,主管與員工的距離一縮短,管理的效度才容易達成。
而不論是勤勞或懶惰的員工,主管都應該要有準則,并且要將游戲規則讓每個人都知道,才能達到政策風行草偃的效果。
最佳解答2:能者多勞,不能者多爽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員工一向是公司產生附加價值的來源,如果我是小幸的上司,我會從以下三方面來處理:
1、了解員工的需求:
小幸來找主管談判,是投訴工作量太多,那她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能爭取長假?希望加班費多一點?或是準時下班?或是希望合理分配工作?這是主管先要了解的重點。接著尋求解決的辦法:是不是增加加班費或是給假就能解決?薪酬制度要不要重新設計?或是可以考慮采取直接交付責任制,以避免陳秘書任意“外包”?
同樣的,對于陳秘書,也要花時間約談或是從側面了解,如果是因為家庭因素而必須早退,是不是可以調整工作時間,或是允許她將部分工作攜回家辦公,以避免她挾年資將工作任意托付。
2、工作的設計分配:
在秘書室中的3位秘書因資歷深淺不同,而發生了工作“不均”的情況——老的事情到處丟,小的不知做什么,中間的卻忙翻天。如果我是小幸的上司,我會了解各秘書之間的工作狀況及多寡,并做適當的分配,例如:電腦軟件簡報業務就可以交由蕙美來處理,先請小幸教會她,而后相互代理,減輕小幸的負擔。
3、人力的檢討運用:
如果陳秘書一陣子后依然故我,或是根本慵懶成性,是不是該建議老板檢討將其調職或是資遣?因為陳秘書影響到了整個組織的文化。如果養一個會影響組織文化的冗員,又屢勸不改,對組織的正向發展沒有任何助益。
前通用電氣(GE)總裁杰克·韋爾奇( JackWelch)自稱最喜歡問的問題是:“你有沒有獎勵勤勞的人?請總是出問題的人走路?”他認為人和文化是一個組織有無績效的重要構成因素。同樣的,我喜歡在能者多勞這句老話后面,加上一句“不能者多爽”。能者多勞并沒有關系,但要給予“能者”適當而合理的回饋;而“不能者”剛開始必定“爽”,因為還什么都不懂。但若是“不能者”還始終不肯學習或倚老賣老,就需要主管明快的處理了。(資訊來源:臺灣《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