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竭力進入新增長模式的中國經濟來說,近兩年來,政府在創業環境方面多次伸出了推動之手。尤其是去年3月實施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辦法》作為創投業的一個政策標志,樹起了一道創投政策從冷到熱的分水嶺。
通行令
“當年兩個文件的出臺,投資速度很快就降下來了,那個季度只有一億多美元,如果沒有這項政策,預期投資會更積極。政策出來以后很多外資創投的項目就不做了,或者處于觀望階段。其實投資者是熱的,但政策是冷的。”致力于國內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綜合服務及投資機構的清科集團總裁倪正東說。
他所說的兩個文件是指《關于完善外資并購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境內居民個人境外投資登記和外資并購外匯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當時這兩個通知堵死了本土企業通過對外途徑上市融資的道路。而這種被稱為“紅籌上市”的操作是創投業內的慣常做法。
雖然政策以冷屁股貼在了投資者熱乎的臉上,但市場的需求還是熱度不退。
直到外匯局發布了《關于境內居民通過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境外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75號文),11號文和29號才停止執行,“紅籌上市”之路重新暢通起來。
緊接著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辦法》又為創投行業的地位作出了法律上的認定,而更重要的是這個法規表達了決策層對創投認可的明確態度。
深圳創投工會秘書長王守仁認為,該辦法的重要意義是創投的重要性在高層已經達成共識了。“任何一項制度的創新都離不開決策層面達成的共識,而決策層面又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對于創業投資業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各個部委都認為要發展創業投資。”
薩班斯屏障
似乎一說到高科技企業上市,人們就想到納斯達克。然而去年的狀況并非如此。
去年在各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籌集到的資金,排名前四位的是倫敦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歐洲證券交易所。
原因很簡單,納斯達克的薩班斯法案給很多擬上市企業帶來了阻力。
薩班斯法案是為了堵住上市公司的財務制度漏洞應運而生的法案,然而,它過于嚴格的監管卻使得更多的美國上市公司開始面對愈來愈多的政策風險,比如,如果面臨訴訟和指控,或者來自監管者的批評,都會讓上市公司不得安生。
2006年7月15日,當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在美國實行后,上市公司對美國政府過于嚴格的監管叫苦不迭。2月3日,惠普公司宣布從納斯達克撤市,該公司對外解釋說,撤出納斯達克是為了降低“兩地上市”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和管理負擔。而HCA公司則更加直接地說,自己退市只是想生存下去。
截至目前,戴爾公司由于未能準時提交2006財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財報,而連續受到納斯達克的摘牌警告。戴爾此前稱,由于股票交易所對公司財報的要求極其苛刻,戴爾很難滿足。
作為全球PC業巨頭,戴爾的苦惱一點也不孤單。在它之前,赫茲公司(Hertz)、Redhat Linux、玩具反斗城、Kinder Moran等已紛紛作出了退市的決定。
在中國,搜狐公司CEO張朝陽也曾經在一個博客聚會上抱怨:“早知今日,真不該去納斯達克上市!”
張朝陽的苦惱當然不僅僅是費用問題。對于現在的搜狐來說,盡管發現了公司存在弊病和更具“錢”途的領域,但如果進行變革,則意味著要承受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
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顧問劉夢熊認為,中國的眾多企業在內部管理、財務審計方面還未能符合納斯達克的要求,沉重的審計費用包袱也會讓不少中國企業望而卻步。
盡管《薩班斯法案》給中國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也打擊了一些欲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的積極性,但仍有不少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認為,遵從《薩班斯法案》會給企業帶來長遠的積極的效果。新浪CFO余正鈞表示,《薩班斯法案》也會帶來積極效應,它不僅要求上市公司關注自身的業績,而且也要求公司關注一貫獲得高業績的必要環境,這將給公司高管和股東帶來額外的信心保證。百度CFO王湛生也表示,《薩班斯法案》中的“404條款”,總體來說對百度是個好的契機,它將敦促公司加強自身內部控制、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