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央視大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熱播,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一一觀看,上周特意買張光盤再仔細看了一遍。此次央視大手筆,多角度立體展現了人類近代大國崛起史。
15世紀以來,人類社會500年的發展歷程,可謂發生了翻天復地的巨變,這500年也是各世界大國興衰交替史。
在興衰之中如何來看待這些大國崛起的關鍵性因素。如從單一的因素分析是片面的,他們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共同因素:重視科學和教育、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政治經濟制度、善于學習,但絕不簡單照搬別國的成功經驗、后發國家在國家力量主導下加快現代化步伐等。
在這些共同的因素作用下,它們能讓一個國家迅速的崛起,達到頂峰。然而,大部分國家只經歷一個多世紀的輝煌,有的不到一個世紀;“日不落帝國”也只勉強維持了近兩個世紀。大國的快速崛起是因為在這些共同因素作用下催生出來的,又如何實現大國崛起后的持續發展呢?
縱觀這些歷史上曾經崛起的大國,依靠掠奪殖民地和武力爭霸,已被證明結局并不美滿;妄圖依靠戰爭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也已被證明結果事與愿違。德國的興衰是最好的例證。英國在主導世界兩個世紀之后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位置。但美國的建立、崛起與持續發展也許值得我們思考。
從“五月花號”上起草的《五月花號公約》到華盛頓頒布的《獨立宣言》,再到劍指洛克菲勒石油帝國的《反托拉斯法》等等,通過法制的不斷完善來維護公民的權益與利益。《五月花號公約》與《獨立宣言》為美國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礎,《反托拉斯法》提供了機會的平等,從法制上來保證了公平競爭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法律在美國的經濟持續繁榮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
我們認為,就像法學家耶林所說:“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持久的征服。”這與我們今天所倡導和平崛起及重視法律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是一樣的。
這就決定,2007年,這場由《企業破產法》、《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等等一系列法律引發的“風暴”,注定將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史上留下醒目的坐標。因為從來沒有哪一年,像2007年的開局一樣,上至政府首腦,下至企業管理者,及普通百姓將目光紛紛聚焦于物權、財產權。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現在一樣,經濟立法會這樣風起云涌,扣動人心,每部法律的背后都在最大限度地確認和調整著更多人的利益,給人們帶來機會和希望。
然而,就像華爾街350年的歷史走過無數的曲折蜿蜒的小路才回歸“康莊大道”一樣,沒有人相信,一部法律的出臺,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的問題;沒有人相信,一定類似重慶“釘子戶”這樣牽涉到企業、政府、公民這樣復雜的事件不會上演。
因此,如何穿越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風暴,安全的抵達彼岸,不僅是對決策層的考驗,也是對中國企業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