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穎峰

汽車飛馳在天津濱海新區的寬敞馬路上,伴著兩旁一閃而過的街景,背景音樂輕輕流淌。坐在駕駛位的男人神采飛揚:“說到他呀,圈內沒有人不豎大拇指,那叫德高望重啊。”男人滿是贊賞,“他喜歡與厚道的人做生意交朋友。之前有人和他談生意時耍小聰明,被他知道,他并沒有過多計較,吃飯聊天還是經常的事,只是不再有生意往來。”
談及此,男人便認真起來,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我仔細聆聽,看他的手舞足蹈,聽他的口若懸河……
關注家鄉的發展
駕駛座上的男人叫孔令忠,天津山西商會會員,他口中說起的就是山西省介休市工業供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梓,也是天津山西商會的會員。孔令忠與張梓因商會相識相知。
汽車在一棟商住兩用樓前戛然而止,下車抬起頭,逆著明媚的陽光望去,窗影和陽光糾纏,在我們眼前晃動了起來,打開門,張梓的出現平息了我們眩暈的視線。和藹的張梓上前輕輕拍了拍孔令忠的肩膀,沒有太多虛假的客套沒有太多熱情的言語,不過,從他們交換的眼神中,我們看出了深藏的親昵。
在張梓的書房,我們開始了面對面的聊天。
“我是山西介休人,”張梓開門見山:“所以我加入天津山西商會,是一種必然。”張梓思維敏捷,不等旁人有半秒的停頓。張梓很快洞悉到我們想要的答案,他侃侃而談:“我們商會的會刊上有篇文章,是關于商會與介休市聯手發展的報道,這次活動就是由我出資承擔的。”
說到家鄉,張梓神采奕奕:“嗯,在外面這么多年,我一直關注家鄉的發展,一直想為家鄉作點貢獻。而介休呢,是山西重要的煤焦生產基地,天津的焦炭出口約三分之一是來自介休,所以我們介休與天津之間的經濟交流十分密切。”經過張梓引薦,2006年9月26日,山西省介休市秦太明市長等一行來津,在天津濱海新區與天津山西商會舉行介休經濟發展座談會。
“我們天津山西商會張會長認為,介休有優良的投資環境,表示今年一定組成赴山西投資考察團,與介休政府共謀發展。”對于能為家鄉盡點心力,張梓感到很滿足。
張梓還有個愿望,就是重建山西會館。
張梓拿起放在手邊的山西會刊,朗聲讀道:在商鋪林立的估衣街上,我找到了這家山西會館。位置并不偏僻,就在著名的謙詳益東側,這個昔日晉商運籌帷幄的處所,如今已變成了一家婚紗旗袍店,門客寥寥,古意蕩然無存。我不由得感慨萬分,回想當年,這里該是何等的盛況……“山西會刊上的這段文字,更加堅定了我們山西商會的會員一起重建山西會館的決心。”張梓望向遠處,目光炯炯。
這就是人之常情
商人這個詞語就像雜草般在每個人心中瘋長,商人經常與奸詐,陰險,市儈這些詞劃上等號,面對滿臉憔悴,滿身疲憊的張梓,突然覺得商人這個詞不適合他。
張梓的事跡多半是從孔令忠的只言片語那得知的,隱約聽得出孔令忠對他的贊賞:“我一直想要系統地了解張總的為人,想要尋找到他在圈內受人尊重的原因。”面對朋友的贊許,張梓淡然:“都是朋友的抬愛,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情。”“張總人緣極佳,這是圈里人公認的。一般與他合作生意的人,都可以先拿貨,后付錢。”孔令忠補充到。
當記者提出疑問:“您就不怕有人拿了貨后不給你錢嗎?”張梓馬上擺手不贊同,“不會不會,他們不敢這么做,他們還要混下去啊。”張梓略帶詼諧的語氣引得我們大笑,屋內立刻亮堂起來。
去年天津山西商會在濱海開了一場大型聯歡會,張梓把圈內的朋友都叫過去了,“朋友都來了,不少人哦。”張梓得意地說,“天津山西商會的張世倫會長,也一并過來參加了。”
平時大家因為忙于工作,疏于見面。商會提供一個了平臺,給大家見見面,談談近況,聊聊商機的機會。“流動為風,聚者為水。風驅動著東南西北,南船北馬人來人往。水聚了財富,有水就有財。”對于天津,對于商會,對于經濟,張梓給了這個理由。
“聽說您有個助手得了心臟病,費用全部由您來承擔?”拋出話題后的我們期待好聽的故事。“沒什么,這就是人之常情。”簡單的話語,淡定的表情,沒有了下文。“您對朋友都這樣嗎?”我們并不想結束這個話題,繼續刨根問底。
“商會經常給我們說,做人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朋友有難,就該幫忙。別說朋友,就是陌生人我也會這么做的,”張梓打開了話匣子:“有一次,一個神經上有障礙的人被我遇到,我把他送去醫院治,為了報答我,他留在我身邊工作了一段時間。可是后來病情復發,我再次給他支付醫藥費,病好后我讓他回家休息,怕他因為身體過于勞累影響身體健康。”張梓還是說得輕描淡寫,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山西商會的會員多,在天津扎根多年的老鄉,重鄉情,在商會精神的帶領下經常互相幫助,這里面張梓就沒少幫助過他人:“山西老鄉到了天津有難處,只要說話,我們就幫忙。”
我們發現,他講述故事的聲音里透露出濃重的鼻音,原來,他感冒很久了沒好,而且采訪一完,他就要趕往醫院打點滴,對于一位需要休息的尊者,我們有些于心不忍。看得出,張梓也在極力掩飾自己的疲憊。
作為商人,張梓的品德令人敬重稱贊;作為父親,張梓的兒女讓他驕傲自豪:“我兒子和女兒都在外面,都非常努力,在英國攻讀研究生。”兒女們如此爭氣,做父親的有許多疼愛,“不想他們是假的,但兒女長大了,應該讓他們去更廣闊的天空自由飛翔。”父愛如山,深沉厚重。
張梓平時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朋友聚餐,“這次從山西回到天津一個星期,我一直在外邊吃飯,沒在家吃上第一頓。”張梓好交朋友,朋友遍天下,喝酒成了餐桌上不能缺的內容:“酒令是文化,喝酒也要講點樂趣,所以會喝一些,但一般都有節制,我認為酒是越喝越厚,適量喝點酒容易加深朋友間的感情。”
說到這里,眼前浮現一個畫面:一家酒店,一個包廂,一群人,圍坐一桌,推杯換盞之間,燈光掃視之后,定格在了一只酒杯上……
起先,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之后,他是一個想為建設家鄉而努力的商會會員;
接著,他是一個助人為樂的老者;
然后,他是一個將想念埋藏心底的慈父;
最后,朋友的溫情在酒的醇香中四溢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