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風險投資從TMT(電信、媒體、科技產業的英文縮寫)抽離,轉入VC密集度較低的傳統行業。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被視為盈利豐厚且增長迅速的項目,而傳統產業中創業者普遍擁有的穩健心態,也讓投資者放心地把錢投給這些群體。
不過,大部分潛力巨大的餐飲企業對風投更多的還是選擇了觀望。另一方面,獲得風投身價急劇飚升的“典范企業”,能否打破中餐連鎖企業融資上市難的僵局?在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面前,傳統中式餐飲企業是否真的扎穩了根基?依靠風投而迅速成為餐飲巨頭的中餐連鎖企業是急功近利還是水到渠成?這一切,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VC戀上了餐飲
在擁有逾13億人口的中國,最基本的餐飲消費蘊涵著巨大的商機。
最具市場嗅覺的風險投資者們自然看到了這一點。在中國互聯網經過了泡沫期后,風險投資的目光已經從TMT領域轉向新型傳統消費領域,其中,餐飲業尤其受追捧。
2007年3月初有消息傳出,經過多方談判,已具有近兩百家連鎖店的中式快餐品牌“真功夫”已鎖定了一家境外風險投資機構,將引入上億元資金用于其發展。如引資成功,“真功夫”將首次走出內地市場,第一站登陸香港,并謀劃向全球擴張。
此前,以休閑娛樂餐飲為口號的“一茶一坐”也完成了第二輪1068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融資,其中美國背景的寰慧投資(Granite Global Ventures)以約750萬美元占股13.5%。“一茶一坐”在2005年完成第一輪風險投資融資,融資額1600萬美元。
2006年7月,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則與歐洲最大的投資機構3i集團以及知名投資機構普凱基金簽協議,引進2500萬美元,其中3i出資2000萬美元,普凱投資500萬美元,兩家外資在小肥羊中所占股份逾20%。

此外,其他發展迅猛的餐飲企業如大娘水餃、俏江南、克莉絲汀也受到風險投資的追捧,不過它們目前還沒有融資計劃。
甚至依托傳統餐飲的衍生訂餐業也獲得了風投的青睞。大眾點評網獲得了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數千萬美元現金的投資。
青睞有加的理由
追捧的背后總有原因。“在擁有逾13億人口的中國,最基本的消費業態是最有保障的,每個人哪怕投一元錢用于餐飲消費,其基數也相當可觀。而且餐飲行業從1978年以來一直保持著25%以上的行業增長率,從行業規模與發展速度來看都是其他行業所不及的。”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邊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解釋餐飲業對風投機構的特殊吸引力。
據《2006年中國餐飲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全年餐飲業零售額實現8886.8億元,預計2006年全年有望突破1萬億元大關。近幾年,中國餐飲營業額的遞增率呈兩位數字穩步增長。
在如此良好的發展勢頭下,小肥羊、真功夫、小尾羊、譚魚頭、一茶一坐、金錢豹自助餐、小南國等各類餐飲企業紛紛開始了連鎖經營,鋪設遍及全國的網絡。
“一茶一坐”目前在內地共有30多家門店,這家以休閑娛樂餐飲為口號的臺灣背景公司正野心勃勃地準備在內地市場全面進軍,‘一茶一坐’計劃2007年將門店數量擴張到80家,到2008年達到120家。
以經營火鍋為特色的小肥羊截至2006年9月已擁有餐廳721家,其中直營店96家,加盟店625家,營業收入40.25億元人民幣。2003年11月,小肥羊在美國洛杉磯市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分店,2004年6月在香港開設了“小肥羊”分店,2005年10月,其北美第一家直營店在加拿大多倫多問世。
而以蒸品快餐為特色的真功夫已開設近200家店。真功夫制訂了野心勃勃的擴張計劃,目標是2008年分店數達400家,至2010年分店數達1000家,并成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
這些餐飲品牌企業在擴張規模化之時,都對資金有著迫切需求,而上市融資是這些企業選擇的共同方式。“一茶一坐”謀劃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真功夫、譚魚頭、小南國擬在港上市,小肥羊等也有上市計劃。而在上市之前,這些企業必須引入風投做大做強。
對于風投來說,這些餐飲企業的規模化、連鎖化運作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因素。與之前的互聯網投資相比,餐飲業的現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經營實體,有部分餐飲企業麾下還有不少不動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企業已經解決了中餐最為棘手的標準化、工業化難題。
“為什么各種各樣的餐館遍地都是,也有不少百年老店,可只有麥當勞等幾家餐廳變成了世界級的企業?”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提出的這個問題,切中了制約中國餐飲企業規模擴張的瓶頸:餐品的烹飪高度依賴廚師個人技藝,難以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事實上,中國餐飲行業雖然整個市場容量很大,但行業的集中度非常低,行業內一直都缺乏大型的規模化的中式餐飲巨頭企業,比如在中國內地排位前100名的餐飲企業,其銷售總額只占整個市場的7.3%,其主要原因也是中餐難以標準化和工業化。
不過,部分受風投青睞的餐飲企業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例如真功夫就形成了一套便于迅速復制的中餐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模塊,自行研制出專用的烹飪設備,并在華南、華北、華東地區投巨資興建了三個大規模的配送中心。它還在內地餐飲業里第一個制定了一套完備的營運手冊,使各級管理、各項服務、各道工序都實現了標準化。真功夫的食品粗加工的部分已在配送中心即中央廚房完成,餐廳的工作只是解凍、分配、蒸制與售賣。
當然,風投機構對于行業的選擇,并不會僅僅局限于眼前利益,放長線釣大魚是其一貫的作風。而對于餐飲企業來說,在連鎖領域的不斷擴張,就是這樣的長線。
多數企業還在觀望
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傳統中式餐飲業所蘊涵的潛力是巨大而又持久的,未來幾年將可能誕生中國最大的跨區域餐飲集團。
然而,面對風投機構的“垂涎”,餐飲企業更多的還是選擇了觀望。
早在2002年,店鋪總數近200家的江蘇大娘水餃餐飲有限公司就吸引了包括IDG、鼎暉公司在內的多家風投機構前來洽談投資。彼時,大娘水餃公司新聞發言人卻明確表示,“我們暫時不考慮風險投資。企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青苗期’,現在引入風投不合算。”大娘水餃這樣做的個中原因很簡單,既然我們能賺錢;既然能賺錢,有生命力,為什么還要以一個較低的價格讓風投占了股份呢?
在某種程度上,是風險基金的苛刻要求把眾多餐飲企業擋在門外。例如:風投往往要求持有公司的一定股權,要求參與董事會,要求提供詳細的報告,列明發展計劃、財務規劃、產品特征、管理層的能力等。在股本結構上,還要求企業管理層必須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一般在25%左右,以約束管理層對企業的承諾。風投還要求企業必須達到比較高的發展速度,例如3i就要求小肥羊的收入和利潤在連續三年內均實現40%的復合增長率,如果完不成,小肥羊必須按投資時的約定將更多的股份轉讓給3i。
事實上,許多餐飲企業缺的不是資金,而是管理能力。“如果引進風險投資,我們希望不僅僅是帶來資金。”大娘水餃副總經理楊金兔認為,衡量風投的另一個標準,是其必須能給企業帶來與連鎖餐飲行業相關的管理經驗以及相關領導人才。這樣的觀點,同樣得到了俏江南的認同:“選擇風投機構,資金并不是特別重要的因素,我們更看重的是風投公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希望他們能提高我們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并能為我們全球擴張提供資源支持。”
對于風險投資的引入,餐飲企業仍舊處于慢慢挑選和觀望的階段,這樣的原因也來自于餐飲行業對風投機構的陌生。“我們在快餐行業是行家,但對于風投的認識卻只是個嬰兒。”楊金兔說。在他看來,與風投之間的洽談,最好是能夠通過一個第三方的顧問公司來進行,這個公司既了解餐飲業的狀況,又熟悉風投機構。
“對于國內大多數餐飲企業而言,風險投資還有一定距離。”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邊疆建議,餐飲企業首先要有一個準確的市場定位,保證企業對顧客有持續的吸引力;在營銷方式上,也應該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關鍵還在于要具備一定的品牌立體延伸拓展的能力。這有這些都做好了,才有必要考慮引入風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