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在7月初舉行的“2007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創維、TCL、夏新、格蘭仕、美的、格力等廣東家電企業集體缺席該業界盛會,三星、松下等國際家電巨頭也都沒有出席。原因在于“展會過多企業沒精力全部參加”,加上“水漲船高的參展費用令不少企業只好選擇回避”。
而現在,品目繁多、魚龍混雜的各種商業會議、展覽、公關等活動,已經給許多企業和商家帶來了不良的印象,成了一個不得不警戒的行情——

“當下活動市場比較混亂,很多以經濟效益為第一,而忽略了其社會效益,評獎等都采取收費制,誰掏錢就誰獲獎,嚴重擾亂了秩序,活動市場函待規范。”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永如此表示。
王永所主導的品牌中國產業聯盟成立幾年來,成功策劃并實施了一系列大型活動,不僅不收取任何參評費和參會費等,相反為獲獎者報銷來回機票、安排其在京住宿等,沒能來到現場的將證書和獎杯快遞給獲獎者,憑借良好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其所舉辦的活動得到了一大批知名企業的青睞。
但在活動市場,能做到這一步的并不多。
“近幾年來,活動市場特別活躍,全國總動員都在做活動,由于缺乏可依據的標準,這個市場也就顯得魚龍混雜,這對活動策劃執行機構和需求單位都是不利的。”2007年6月10日,大型活動專家、環球活動網總裁兼CEO歐陽國忠不無擔憂地表示。
活動市場異常混亂
湖南一經營水表的盧總,每天都要收到幾份參會的傳真,兩年前,他一般還會讓秘書整理給他看看,然后有選擇性的挑選幾個地方,去充充電或者看看有無合作的機會,但現在他基本上不看傳真內容了,秘書接收后隨手就丟進了垃圾箱。
不看傳真的理由很簡單,一是去參加幾次論壇讓他很傷心。他還清楚的記得,一次去參加人事管理方面的高峰論壇,在邀請參會時,舉辦方表示將有國內某某知名的專家教授和企業老總參會,公司規模一天天在擴大,他也想好好學學人事管理方面的東西,雖然參會費不菲,也毫不猶豫地飛到北京來參會,但到了后他就感覺不對勁,一個全國性的大會,到了報到時,人數居然沒有超過30人,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準時去參會了,會場讓他很受傷,稀稀落落地坐了幾十個人,該來的專家根本沒來,主辦方稱專家臨時有事。促使他不看傳真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很多活動主辦方,不分青紅皂白,到處發傳真,根本就沒考慮到企業或個人的需求,見多了,他也就不看了,覺得浪費時間。
與盧總有相似困惑的企業管理者不在少數。
此前,媒體也曾多次披露很多大型活動騙了參會費而中途撤場或者干脆不開。
作為活動方面的資深專家,歐陽國忠在此領域已沉淀了十年,受邀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也特別多,見到類似的情況也并不少。
歐陽國忠分析認為,活動數量太多,而真正形成強勢的品牌又太少;形式老套,內容弱智沒有專業的力量去做,只是表面的繁華;商業氣息太濃,權威性受質疑。這些跟活動的主題模糊、訴求不清晰有很大關系;活動完全交給公司,商業太濃;缺乏系統框架等等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再加上舉行活動論壇有急功求成的弱點。在沒有品牌基礎的情況下就想通過一個活動實現多少的贏利,這是不太可能的。培養一個品牌也需要時間和努力,舉行策劃一個活動要看你想要什么,是培養品牌還是創造經濟效益,而不管預計的目的是什么,都需要逐步積累經驗。
“調研、策劃、執行是論壇組織策劃中的三部曲。要想做一個成功的論壇,首先要調研,了解市場的需求是什么,有多大的需求。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構思過程中有據可依。調研過程中,組織者自身的媒體經驗是很重要的因素,對自己熟悉的行業可能了解和洞悉的更多更準確。如果自身沒有過多的經驗,對論壇的調研就重點去了解參加論壇的人,包括嘉賓、媒體、客戶及普通與會人員。了解這些不同的人來論壇的目的和需求,達到多方的共贏。另外論壇發起人的個人魅力也是不可小覷的因素。個人的影響力將給論壇帶來更多的關注。其次是創意,再次是執行,運做一個論壇需要一個專業化、職業化的隊伍,這個隊伍也是不斷修正不斷發展的,有很多細節的東西只有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才能暴露出來,其實這也是一個不斷總結的過程。經過一次次的鍛煉,隊伍才會走向職業化,才能面對大型活動做到游刃有余,而不至于出現半途而廢。”歐陽國忠對此感受特別深刻。
缺乏評價體系
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歐陽國忠總結認為,首先可能是因為活動進入門檻低,活動主辦方沒有經過調研、認識不夠,認為做活動很簡單,一些原本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不具備,一旦操作時問題都出來了;其次是因為活動舉辦單位不能做到規模化經營,成本高,而經營收入卻不盡人意,最后就草草收場;再次是有些舉辦機構缺乏誠信。
“說到底還是卻少標準惹的禍,現在活動方面的評估機構還是缺位,沒有一家可以給活動打分評級的機構,沒有一個可以給出優劣評論的機構。如果有一個評價體系來衡量活動的成功與否,活動舉辦機構的是否具備資質及誠信度高底等,那則完全可以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作為活動市場的領跑者,歐陽國忠一針見血地指出。
有了標準,就有了進入活動領域的基本門坎,從而避免了一窩蜂地上,確保活動能比較出色的完成。
“當然,有不足才有空間,才有突破和創新的可能。很多行業在起步階段都是很亂的,我國發展文化產業起步本身就晚,這必定要經過一個過程,在這方面暫時的混亂是在所難免的,一切皆是可以量化的,影響力也可以量化,一個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應該有衡量的指標,如果有專業的機構來做認證評估,對活動論壇的健康發展應該是大有裨益的。”對于未來,歐陽國忠躊躇滿志,他一手創辦的典盛傳播和環球活動網一直在朝行業領跑者的方向努力,在此過程中積累了不少數據和經驗,他相信活動產業完全也可以有標準來衡量。
其它很多行業,往往是行業里的領跑企業是標準的制造者或者是參于標準的制造,歐陽國忠也絲毫不掩飾其對制定標準的信心。他認為通過十年的研究和實踐,上百個活動的磨練,如今,他已完成了前期的積累階段,接下來的就是整合行業知名專家、實戰家、企業家等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進行活動的評選,慢慢完善,在實踐中總結。
他初步認為,衡量一個活動的好壞,標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一是論壇的次數,如果是首次,那么它的可信度可能是零,到了第八屆,可信度可能積累到了八,像國外的一些大型活動,比如奧斯卡,舉辦了八十多屆,那么自然其可信度高;其次是參與的人數和參與人的層次,這個關系到活動的傳播效果;再其次是影響力、贏利多少、哪些企業贊助過等。
“前段時間,我看了中國互聯網十年發展的資料,在關注互聯網的十年發展變遷中,看到陳天橋,丁磊,張朝陽的成就也是在前人先烈基礎上的成功,沖上山峰的是后來人,開弓沒有回頭箭,放棄可能失去更多,重新來過比你改變方向要有優勢,因為你積累的價值是經驗和教訓。人人都有想停下休憩的時候,但是只有等你登上山頂,才有機會看一馬平川,欣賞無限風光,然后繼續前行。如果在陡峭的山路上,稍微歇息,就會重新滾回到山谷中去了。所以要前進,要保持前進的速度。速度在,才可能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即刻快速發現并處理,繼續前進。”
“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前面沒有人,我們是探路人,在前進的過程中會有代價,但是也會有收獲,我們是領跑者,我們的經歷將對這個行業有意義,這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價值,是路標,好比發現好望角,如今看來,沒有什么難度,但是他卻有歷史的價值,我們要做制定標準者,要樹立秩序。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和問題,只有不合適的人和不合適的方法。”在信心十足的情況下歐陽國忠也深知前路的艱辛,必竟他可能會成為活動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一個活動超市即將誕生
在談到如何有效將活動辦好時,歐陽國忠不止一次的提到了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他認為,活動本身就是一個產品,一個創意產品,既然它是產品,就免不了其作為產品的共性,那就是產業化、規模化能減低其成本,讓活動需求者花最少的錢做最好的活動,執行機構同樣是如此。
話題自然再次回到了他所創辦的環球活動網,創辦這個網的初衷無非就是想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讓最專業的機構、最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從而降低成本,環球活動網就好比一個活動超市,各種各樣的活動機構到上面像商品一樣陳列,活動消費者可以方便快捷的到此來選擇其所需的產品。
“我們要做大型活動的專業機構,做平臺。用專業的公司、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當時我在中央電視臺做的很順利,也有向上發展的機遇,后來在廣源傳媒的盛情邀請下,開始向更明確的目標前進。后來我就想,沃爾瑪超市是什么,是一個平臺,所有的商品可以拿到這里來賣,國美電器是什么,也是一個平臺,他將電器從眾多的商品中抽離出來,專業來經營。這些大的平臺,就提供了商品超市這樣的服務方式。我想,我們現在專業做活動,也就要將活動做為一個平臺,把典盛傳播做成全國的活動總部,把環球活動網做成網上活動總部。”在自己創業之前,歐陽國忠就把目光鎖定在了最前沿的陳地。
事實上,自2005年底創辦典盛傳播和環球活動網以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先后策劃和組織了上百個活動,平均每周就會產生一個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同時整合了一大批資源,有活動領域人士同時也有企業家,為其活動超市的誕生創造了基本條件,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是基于在標準基礎之上,有了衡量標準,才能將活動產品上架,便于消費者隨意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