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紫色姜揮發油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研-究。方法: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紫色姜揮發油,并通過氣相一質譜聯用儀分析研究。結果:共得到37個化合物,鑒定出35個成分約占總量的85.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4-甲基-1-(1-甲基乙基)-3-環已烯-1-醇,其次是2一噻吩甲醛、1-[5(2-呋喃甲基)-2-呋喃]乙酮、β-倍半水芹烯、1-[5-(2-呋喃甲基)-2-呋喃]乙酮、2-(2,5一二甲基苯基)丙烯酸(3.14%)。結論:首次研究了紫色姜揮發油的化學成分。
關鍵詞:俸藥紫色姜;揮發油;氣相一質譜聯用儀
中圖分類號:R9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9-0035-01
傣藥紫色姜Zingiber Purpureum Rosc.為姜科姜屬植物藥用塊莖,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為雙姜胃痛丸的主藥之一,具有發表,散寒,止嘔、解毒,行氣破瘀等功效。用于治食積脹滿,肝脾腫大,食滯發嘔等。目前,有關紫色姜揮發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為進一步開發其藥用價值,本實驗擬提取紫色姜中的揮發油,利用CA:一MS聯用技術對紫色姜中的揮發性成分進行分離,并結合計算機檢索技術對分離的化合物進行結構鑒定。
1 儀器與材料
氣相一質譜聯用儀(HP5972A,美國);乙醚為分析純;水為蒸餾水。紫色姜由西雙版納州藥業公司提供,經中國科學院勐侖植物園陶國達工程師鑒定為Zingiber Purpureum Rosc.的干燥塊莖。
2 方法和結果
2.1 紫色姜揮發油提取取本品粉末,過3號篩,稱取50g,置1000ml圓底燒瓶中,加10倍量蒸餾水,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XD揮發油測定法進行,連續蒸餾9h,蒸餾液經無水硫酸鈉干燥后得揮發油。揮發油為淡黃色油狀物,具有芳香氣味,產率為0.1%。
2.2 氣相色譜一質譜條件
2.2.1 氣相色譜條件用美國惠普公司的HP5972A的GC-MS用儀上進行GC-MS分析。氣相色譜條件:色譜柱HP-FFAPl 30m×0.2mm×0.18μm,柱溫為程序升溫:50℃保持5min,然后5℃/min升至295℃保持15min;進樣口溫度290℃,載氣He,柱前壓80Kpa,分流比為30:1,進樣量為1μl。
2.2.2 質譜條件EI離子源,電子能量70eV,掃描范圍29-500u,四極桿溫度150℃,離子源溫度230℃,倍增器電壓1500V,GC/MS接口溫度為280℃。
2.3 結果按上述的GC-MS條件對紫色姜揮發油進行分析,紫色姜揮發油氣相色譜圖共有37個峰,對總離子流圖中各峰質譜掃描后得到質譜圖,再經過質譜數據檢索系統,結合保留時間及相關文獻資料,鑒定了35用個化合物,用氣相色譜對所檢出的化合物進行了定量分析,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出-各組分的相對含量。鑒定出的化合物占總揮發油的80.5%,紫色姜揮發油化學成分結果見表1。

分析鑒定結果表明,紫色姜揮發油中主要的化學成分為:4-甲基-1(1-甲基乙基)-3-環己烯-1-醇(36.42%)、2一噻吩甲醛(24.76%)、β一倍半水芹烯(6.69%)、1-[5-(2-呋喃甲基)-2-呋喃]乙酮(15.3%)、2-(2,5一二甲基苯基)丙烯酸(3.14%)。
3 討論
傣醫藥是祖國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進一步發揚光大,應借鑒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模式加強對民族藥的基礎研究工作,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闡明其化學成分,并明確其藥效作用的物質基礎,為進一步開發新藥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