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大理鹿蹄草進行生藥學鑒定,為其鑒別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來源鑒定、性狀鑒定、顯微及理化鑒定的方法。結果:詳細描述了大理鹿蹄草的生藥學鑒定特征。結論:實驗結果可為該生藥的鑒定,質量標準的制定和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理鹿蹄草;生藥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9-0017-02
鹿蹄草科鹿蹄草屬全世界約有30余種,我國有27個種,在20多個省市區都有分布,資源豐富。大理鹿蹄草為鹿蹄草科植物大理鹿蹄草(Pyrola forrestiana H.Andres)的全草,俗名鹿銜草、鹿含草、破血丹等,產于四川南部、云南及西藏東南部,生于海拔1500~3800m山地林下濕潤地,具有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調經、強筋骨、止血的功效。可治虛弱咳嗽、勞傷吐血、風濕關節痛、崩漏、白帶、外傷出血。
目前對鹿蹄草主要進行了其化學成分、藥理及臨床應用的研究。該屬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和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是中國藥典收載的中藥鹿銜草的兩個來源。但是,經查閱近20年相關文獻,發現對其他種鹿蹄草的報道較少,尤其是大理鹿蹄草(Pyrolaforrestiana H.Andres)在相關文獻檢索中未見其有關生藥學研究的報道。為此,本文對該生藥的來源、性狀、顯微及理化鑒定進行了系統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采自云南大理蒼山花甸壩東山,經大理學院馬曉匡教授鑒定為鹿蹄草科大理鹿蹄草(Pyrola forrestianaH.Adres)。
1.2 儀器生物組織自動脫水機(TS-120);生物組織包埋機(BM-VⅢ);生物組織石蠟切片機(QS-Ⅳ);生物組織攤片烤片機(CS-Ⅵ);Canon A620數碼相機;生物顯微鏡(OLYMPUS BX-41)等。
1.3 實驗方法取部分所采材料按常規石蠟制片制作石蠟切片。
2 原植物形態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20~27cm,根狀莖長而橫生。基生葉3~7片,葉片革質,寬卵形至近圓形,長3~4.2cm,寬2.8~4cm,先端鈍圓,基部圓形,全緣或具細蔬圓齒,邊緣向后反卷,側脈近羽狀,明顯;側脈3~5對,與中脈兩面突起,細脈于葉面十分凹人,呈粗皺紋,背面明顯窿起。花葶長15~20cm,有鱗片1~2枚,總狀花序,8~13朵,苞片披針形,長5~6mm,先端急尖;花梗長4~5mm,無毛;花白色,俯垂;萼片三角形至三角狀披針形,長2~2.5mm,先端圓形,,具短尖,少有急尖,常反折;花瓣寬卵形,長6~9mm,寬4~6mm,先端近圓形;雄蕊10,著生于花瓣基部,花絲扁平,長3~4mm;花柱長約4mm,初時直立,后上部向上彎,柱頭寬,有5淺齒。蒴果扁球形,直徑7~8mm,成熟時褐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3 性狀鑒定
本品根莖細長。莖圓柱形或具縱棱,長20~27cm。葉基生,寬卵形、倒卵形或近圓形,長3~4.2an,綠色,下表面常為淡綠色,先鈍圓,基部圓或圓截形,有小鋸齒,邊緣略反卷。總狀花序有花8~13朵;花半下垂,萼片5,舌形或卵狀長圓形;花瓣5,早落,雄蕊10,花藥黃色,花柱外露。有環狀突起的柱頭盤。蒴果扁球形,直徑7~8mm,5縱裂,裂瓣邊緣有蛛絲狀毛。氣微,味苦、微苦。
4 顯微鑒定
4.1 根莖橫切面呈圓形,木栓層由2~3列扁長方形木栓細胞組成,細胞排列緊密。皮層較寬廣,約占切面1/3,薄壁細胞較大,類圓形,排列疏松,內含草酸鈣簇晶和淀粉粒;內皮層明顯;韌皮部較窄,細胞排列不規則,外側韌皮纖維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大小不一,單個散在或數個作徑向排列,射線由1~2列徑向延長的細胞組成;髓部明顯。(圖1)
4.2 莖橫切面略呈四棱形,表皮為一列扁平細胞,有的分化為非腺毛;下皮層由厚角組織細胞排列成環狀,在棱角處較多,四棱處向外延伸成翅狀,皮層為3~5列薄壁細胞組成;韌皮部較窄,初生韌皮纖維位于韌皮部的最外側,斷續成環;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由導管和木薄壁細胞組成,在棱角處較發達;髓部寬廣。(圖2)
4.3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類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較小,具氣孔;上、下表皮外被角質層;柵欄組織為1列細胞,其下為海綿組織,由3~4層不規則的薄壁細胞組成,細胞間有較大的間隙,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導管3~5個排列成行,韌皮部外側有厚角組織,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圖3)
4.4 粉末特征粉末呈黃綠色,木栓細胞類長方形,棕褐色,外壁增厚,排列整齊;導管多為螺紋,直徑18~25μm;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草酸鈣簇晶,淀粉粒較多,單粒類圓形。直徑3~6μm,層紋明顯,復粒由2~3個分粒組成;花粉深黃色,類球形,有3個萌發孔,外壁有刺狀的突起。(圖4)
5 理化鑒定
系統預實驗證明,大理鹿踢草全草中含有氨基酸、多糖類、皂苷類、黃酮類、酚類、香豆素類、植物甾醇類、氰苷類等。
6 小結
通過對鹿蹄草的植物形態、藥材性狀、顯微及理化鑒別的研究,證明其全草中主要含有黃酮類、強心苷、內脂及香豆素類等。其根莖顯微組織特征中內皮層明顯,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簇晶和淀粉粒,韌皮部較窄,木質部單個散在或數個作徑向排列;莖顯微組織特征中初生韌皮纖維成群地位于韌皮部的最外側,斷續成環,韌皮部較窄,木質部在棱角處較發達;葉顯微組織特征中上、下表皮外被角質層,韌皮部外側有厚角組織,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粉末特征與組織特征相符。
本研究可以為鹿蹄草科大理鹿蹄草(Pyrola forrestiana H.Adres)的鑒別以及藥材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理論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