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電針;針灸療法;耳鳴
中圖分類號:R2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7-0034-01
耳鳴是指自覺耳內鳴響,可涉及耳科、神經科、內科系統的多種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筆者自2000年~2005年以電針為主,配合穴位注射及溫和灸治療耳鳴90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90例均為門診病例。男40例,女50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76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20年;其中雙側39例,單側51例;按起病原因分:突發性51例,老年性22例,感染性9例,放療引起4例,原因不明4例。中醫分型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分為實證與虛證。
2 治療方法
2. 1取穴主穴為頭針暈聽區、聽宮、聽會、耳門、翳風、耳根。每次選3~4穴,交替使用,取患側。配穴外關、中渚,取雙側。風熱加風池;肝火上擾加太沖;痰熱郁結加豐隆;腎精虧損加太溪;脾胃虛弱加足三里。以上均為雙側穴位交替使用。
2.2操作方法取30號毫針,主穴常規消毒后進針0.5~1寸,手法宜輕,免傷局部血管,提插捻轉至得氣有酸脹感,接上海產G6805治療儀,取連續波,頻率為160次/分左右,刺激強度以病人耐受為限。配穴進針得氣有酸脹感后留針。每次15~20min。實證加用維生素Bl和維生素B,2穴位注射雙側風池穴,虛證加用艾條溫和灸雙側腎俞穴。治療每日1次,每10次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日。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目前尚缺乏耳鳴的客觀檢查,因此療效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痊愈:耳鳴消失,其他伴隨癥狀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有效:耳鳴癥狀有不同程度減輕;無效:耳鳴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3.2治療結果90例經治療后痊愈35例,有效4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8.89%。
4 體會
耳鳴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西醫認為主要有病毒感染、耳蝸血流循環障礙、免疫因素等。中醫則認為耳鳴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靈樞》有“十二經脈……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聽力與肝、膽、脾、腎的關系尤為密切。因手足少陽經脈均繞行于耳之前后,選用三焦經之翳風、耳門、中渚、外關及膽經之聽會,均可疏導少陽經氣。耳根、頭針暈聽區及小腸經之聽宮均為局部取穴。以局部穴位為主,配合遠道取穴,以通上達下。
采用電針療法,可以通過電流刺激耳部肌肉有結律的收縮,加快耳部的血液循環,為耳神經康復提供物質基礎。維生素Bl和維生素B12參與體內多種生化代謝,對骨髓造血功能及外周神經調節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實證患者取風池穴位注射,可以促進血液生成和調節營養神經,改善局部微循環;而穴位注射的作用點是腧穴,所注藥物通過腧穴、經絡發揮作用,即穴藥協同作用。虛癥患者用溫和灸腎俞穴,可以起到溫經通絡、補益腎氣,使清氣上達于耳的作用。
從本組治療觀察,突發性耳鳴療效較好,且越早介入治療越好;老年性耳鳴因患者年老體虛,病程遷延,正氣不易恢復,療效最差。另外,治療耳鳴還應重視飲食、情志、起居各方面的調節,日常生活中做到適勞逸,慎喜怒,避房勞,重養生。如此,治療與調攝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