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降脂理肝湯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66例脂肪肝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6例采用自擬降脂理肝湯治療,對照組80例采用脂必妥片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7.2%,對照組為55%,2組療效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降脂理肝湯治療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療效。
關鍵詞:脂肪肝;降脂理肝湯;中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7-0022-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脂肪肝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筆者從2003年1月~2006年2月采用自擬降脂理肝湯治療脂肪肝86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66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齡25~63歲,平均42歲。對照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24~63歲,平均42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01年制定的《非酒精脂肪肝診斷標準(草案)》,①病史:有易患因素如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及女性等;②除外飲酒、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病、Wilson病、全胃腸外營養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虎郯Y狀和體征:乏力、肝區或痛或脹等不適感,或消化系統癥狀、伴有肝臟腫大、質韌、邊緣鈍厚;④生化檢查:肝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并以ALT升高為主,可伴有GGT、鐵蛋白和尿酸等增高;⑤影像學檢查:CT或B超檢查提示脂肪肝圖像。
1.3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內用過其他治療脂肪肝藥物者;②治療期間不按時服藥,中斷治療或加用其他療法者。
2 治療方法
2.1治療組采用自擬降脂理肝湯:柴胡10g,茵陳15g,決明子10g,丹參20g,赤芍10g,生山楂20g,澤瀉10g,陳皮10g,半夏10g,白術10g,茯苓15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2次混均勻,早晚分服。療程2月。
2.2對照組 口服脂必妥片(成都地奧九泓藥廠生產)。每次3粒(556mg),每日2次,療程2月。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參照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治療脂肪肝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臨床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影像學顯示基本正常;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明顯恢復,影象學顯示明顯減輕(如脂肪肝由重度變為輕度等);有效: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消失,肝功能、影象學顯示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上述各項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3.2治療結果
3.2.1 2組治療后影象學變化比較見表1。

3.2.2 2組治療前后血脂及肝功能測定比較見表2。

3.2.3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4 討論
脂肪肝是指各種原因引起肝臟脂肪代謝功能發生障礙,脂類物質的動態平衡失調,致使肝細胞內脂肪蓄積過多、肝細胞脂質蓄積超過5%,或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1/3上肝細胞脂變的一種病理狀態。臨床常見肝臟輕度腫大、壓痛、肝功能輕度障礙等表現。
脂肪肝屬中醫學“積聚”、“黃疸”、“脅痛”、“痰濁”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是長期嗜食肥甘厚味,飲食過度或久臥久坐,體虛痰盛或七情內傷,調攝失當,脾失運化、濕濁內生,蘊而化熱,濕熱交結,濕聚熱灼津停成痰,阻礙脈絡;濕熱熏蒸肝膽,影響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氣血失調,瘀血內生,終致痰瘀互結。根據本病濕熱困脾,肝脾不和,痰瘀互結之病機特點,治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祛濕化痰。降脂理肝湯中柴胡、茵陳、決明子、疏肝利膽,清利濕熱,促進脂質降解;丹參、赤芍活血化瘀通絡;生山楂消食化痰、散瘀行滯;澤瀉甘淡滲濕,化濁降脂;陳皮、半夏理氣化痰;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恢復中焦運化功能。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祛濕化痰之功。
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證實:柴胡、決明子可降低血漿Cho和TG,糾正脂質代謝紊亂,并能降低ALT活性,促進受損肝細胞向正常轉化,山楂提取物能明顯抑制高脂飲食所致的高膽固醇血癥,提高血清HDL—C水平;丹參有降低血脂特別是TG的作用,能促進脂肪在肝細胞中氧化,從而降低肝脂含量,丹參、赤芍均有保護肝細胞、抗肝損傷,降低急慢性損傷血清轉氨酶活性,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微循環的作用。諸藥合用,消除肝臟炎癥,穩定肝細胞膜,防止酶漏出,阻止脂肪在肝內沉積,改善肝內微循環、抗纖維化的作用,故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