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業的先驅林白水先生不幸被反動軍閥殺害,至今已有81個春秋了。81年在宇宙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在人類社會卻是一段漫長的歲月。
林白水先生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生于1874年(清同治十二年),初名林獬,又名萬里、白水,字少泉,號白話道人、宣樊,筆名地雷、退室學者。自幼聰穎過人,曾拜福建名士高嘯桐為師,研讀經史,具有深厚的國學基礎。
弱冠,應同宗林啟之邀請,赴杭州參與創辦求是書院、養正書塾、東城講舍和蠶學館四所新式學堂。清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年,林白水在上述四所學校擔任教習,并在《杭州白話報》主持筆政(主編)。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赴滬,與蔡元培、章太炎等籌辦《愛國女?!?、《中國教育會》、《愛國學社》等,宣揚新政,宣傳禁煙,提倡社會變革,破除迷信,反對婦女纏足,在江浙一帶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杭州市成立全國第一個“女子放足會”。
1903年林白水赴日留學,入早稻田大學專攻法律,兼學新聞。由于沙俄陰謀侵占我國東北三省,林白水在日本參加了中國留日學生愛國拒俄排滿活動,并參加了“抗俄義勇軍”。同年底回國,與蔡元培創辦《俄事警聞》、《警鐘日報》,號召國民對沙俄保持警惕。后又自辦《中國白話報》公開鼓吹以暴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在《警鐘日報》擔任主編期間,林白水曾撰文宣揚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活動,并加入光復會,為孫中山先生所器重,并親書博愛二字相贈。在辛亥革命前夕,當時具有舊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革命熱情十分高漲,各種鼓吹革命的報刊猶如雨后春筍,由林白水主編的《中國白話報》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德國在山東青島等地侵犯中國主權,林白水就在《中國白話報》上加以揭露和抨擊,受到德國駐滬總領事的無理干涉。不僅如此,林白水還曾參加過鄒容和萬福華刺殺廣西巡撫王之春的活動。行刺雖未成功,但畢竟也反映林白水是當年一位充滿革命激情的熱血青年。
辛亥革命后,林白水所主辦的報刊,計有《公言報》、《平和日報》、《新社會日報》、《社會日報》等等。他辦報的宗旨就是抨擊時政,鋒芒指向軍閥政客、貪官污吏和奸商惡霸。在北京出版的《新社會報》就因為揭露軍閥政客互相勾結、狼狽為奸,報館被查封,白水本人入獄三個月。出獄后,《新社會報》改為《社會日報》,又因發表揭露曹錕賄選總統的文章,使報館遭到查封,他自己又再次入獄。這是民國十二年的事情。到1926年(民國十五年)北洋軍閥張宗昌進駐北京,任命其親信幕僚潘復為國務總理。潘復為人貪婪成性,民憤極大,是張宗昌的心腹謀士。在張宗昌的包庇下曾任一年財政次長就貪污幾十萬銀元,并在北京、天津買下幾處洋房。林白水早在1923年1月25日在《社會日報》上就曾揭露過潘復,潘復一直對林白水懷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后快。到了1926年8月5日,林白水在《社會日報》上又發表《官僚之運氣》一文,再次對潘復進行揭露與批判,并稱潘復為張宗昌的“腎囊”,潘復閱后豈能容忍,立即派憲兵司令王琦親至《社會日報》勒令林白水更正請罪,被林白水嚴詞拒絕。于是當場被捕,未經審訊,翌晨被押至北京天橋南大道槍決。其時正值炎夏,有人見他身著白夏布長衫,白發蓬松,血跡斑斑,陳尸道旁,慘不忍睹。
一代報業先驅,就因為說了幾句話,寫了幾篇文章,就慘死在封建軍閥的槍口下,由此可見當時中國社會黑暗到何等程度,哪有什么公理?哪有什么人道?槍桿子在誰手里,誰就有了一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就是那些封建軍閥政客們的殘忍卑鄙的手段。林白水經常撰文抨擊時弊,鋒芒所及,橫掃軍閥官僚,因而他的被害早在人們意料之中。張宗昌殺害林白水,是當時社會反動勢力痛恨林白水的必然結果。
林白水犧牲后,北京新聞界人人自危?!妒澜缛請蟆飞玳L成舍我先生因同情林白水先生亦被張宗昌逮捕入獄?!睹窳蟆吠瑫r被封閉。北京城內風聲鶴唳,陷于一片恐怖之中。但是,就在林白水被害的當天晚上,竟有一部分主持正義的新聞記者聚集在北京東單三條大和俱樂部開會,發表宣言,對林白水之死深表同情,對未經審訊殘忍殺害林白水的軍閥官僚,表示嚴厲的譴責。(下轉72頁)
(上接80頁)1928年北伐成功后,北京改名為北平。當時北平第一任市長是何其鞏先生,他為了伸張正義,凝聚人心,就職不久,就決定在北平浙江會館召開追悼會,隆重追悼新聞界的兩位先烈——林白水與邵飄萍先生。邵飄萍先生是北京《京報》社長,也是1926年被軍閥張作霖殺害的。
何其鞏先生為了宣揚國民黨是革命黨,革命黨實行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與封建軍閥大相徑庭。為了彰顯新政帶來的新氣象,何其鞏將此次追悼大會布置得十分隆重而嚴肅,到會代表約一千人左右。會場正面懸掛“國家正氣,革命先驅”八個大字,烈士遺像兩旁寫有“以身殉報”與“為國捐軀”一副對聯。會場內外張貼大量挽聯,內容無非都是贊揚林白水與邵飄萍兩位烈士的崇高品質與光輝業績。何其鞏市長帶領大家向孫中山先生和兩位烈士等行三鞠躬禮,并宣讀祭文。然后由社會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充分贊揚烈士的正義行為和高尚人格,同時嚴厲譴責軍閥官僚的無恥與罪惡。北平市政府這一舉措當時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也是國民黨當局對林白水、邵飄萍兩位烈士的平反與昭雪。
縱觀林白水的一生,被他抨擊的軍閥,除張宗昌、潘復外,還有袁世凱、吳佩孚、段祺瑞、曹錕、許世英、陳錦濤等人。林白水深知辦報有風險,并且已經嘗夠了報館被砸、三進牢房的苦頭,但他還是不改初衷,義無反顧地堅持辦下去。因為他辦報的宗旨,就是要“樹改造報業之風聲、做革新社會之前馬”,即便遭遇不測,甚至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這就是林白水先生的可貴之處。
林白水先生的犧牲,乃是中國新聞界的不幸。廣而言之,也是中國社會的悲劇。1985年7月30日,林白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這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林白水先生泉下有知,當含笑于九泉矣!
(本文作者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