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古語:非苗即草。延展一下它的內在含義,其大意應該是:老天給每個人的土壤、陽光、雨水、時間、機會等等是一樣的,但最后是成為高大挺拔的樹苗,還是匍匐在路邊的一堆雜草,全憑自己如何作為。
人的生命就是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我們每日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但有的時候會忽然很茫然,明天會怎樣,今天應該怎樣,昨天已經怎樣了,再仔細想一想,不禁生出一身冷汗,有多少時間我們耗費在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上;有多少時間我們的生命是零亂、昏沉、無序、沒有目標的;有多少時間我們沉迷在享樂之中,荒廢了自我心智的開發。一兩日不覺得,時間久了,就成了一堆雜草,當生命的能量耗盡,一個人只能低微地存活在世間。然而,如果我們對未來有期許,如果能從結果倒推過程,由死看生,把時間和生命當作老天給我們的資本金,該如何支配,投入到哪里,做什么“業務”營收最多、利潤最大、投入產出比最高、投資回報最誘人,就要好好地規劃、測算一下了。
實質上,工作就是一個人的“主營業務”。工作不僅僅帶來實在的物質報酬,最關鍵的還在于它將人的智力、精力、體力聚焦在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播種、耕耘、施肥,最終收獲果實,無論是傳統的農業、近代的工業,還是現代的服務行業,工作讓人成為創造的主體,有思想、有目標、有方法、有規律地作用于客體對象——自然、自然的產物以及人,付出的是時間,收獲的是美好的過程和結果,這一切都是看得見、可預料、可規劃、可在實踐之中得到驗證的。工作是一種有預設的生命活動,因為有了預設,人的精力得以集中,并朝著一個方向始終不渝、勵精圖治,直到將美好的愿景變為現實。迄今為止,只要人類想到的,遲早都會變成現實。想象力與實踐力是人優越于任何物種的核心特質,而工作是人施展想象力和實踐力的途徑,人失去了工作或不工作,也就失去了對生命的主動支配權,同時也很難成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當然這里所指稱的“工作”含義比較廣泛,可以理解為一種有目標、有內容、有實際價值的生活。價值不一定是兌現了的財富,但一定是能獲得財富的能力與資質。
很多事情,命運這樣安排,我們稀里糊涂就這樣做了,比如上學、工作、成立家庭、撫養兒女長大成人。但如果從“經濟”的角度看待這一生,人的生命如同四季,我們無法改變自然規律,只有在春天播種、夏天耕耘,才能收獲秋天的果實,并度過一個溫暖、充裕的冬天。“學習與工作”就是人生的播種和耕耘期,也是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期,真的需要把每一寸光陰都當作金子一樣好好珍惜、盤算。我們投入到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逾多,收獲的有形財富與無形財富就越多,主動地工作、創造性地工作、熱情地工作、真誠地工作,讓我們不斷和自然、社會發生能量交換、獲得生命能力、儲存人生財富,工作讓我們變得機智、自信、勇敢、心胸寬廣、志向高遠、熱情友善,也讓我們的變得更加強壯!
能呼吸多好,能思考多好,能創造多好,來日已不多,昨日不復回,唯有好好珍惜今日,在工作中煥發活力,人生才最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