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是運用理性的邏輯,通訊的技巧,消息的簡明,文學的筆調,多側面、多角度、超時空、深層次,生動反映和解剖重大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以引起思辨、尋求出路的新聞載體。記者在深度報道中,不僅要有堅實的新聞理論基礎、翔實的采訪材料、較高的寫作能力和嫻熟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要有思維的創造力,能不斷提出新問題、新認識、新觀點。而做到這一點,記者必須依靠創造性思維。所謂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超越常規的思維,是在個人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發現新事物、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的思維過程。正是創造性思維在深度報道中的靈活運用,才使深度報道異軍突起,獨樹一幟,生動反映和剖析了一些重大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顯示了新聞媒體影響社會的獨特作用。
創造性思維是包括多種思維形式的復雜思維活動,它不僅包括一般的思維形式——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而且有其獨特的思維形式——逆向思維、比較思維、前瞻思維。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這三種創造性思維在深度報道中的具體運用。
逆向思維在深度報道中的運用
逆向思維是一種朝著事物相反方向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形式,新聞報道中的逆向思維指的是詳盡占有新聞素材,根據新聞規律而做出的一種逆向思考,是一種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深度思維形式,有人稱它為“冷新聞”。
2006年全國農村“兩委”(村黨支部委員會、村委會)進行換屆,南陽市組織部門一位通訊員在指導全市換屆選舉中,接觸到大量正面典型,但一次下鄉調研時發現一個村黨支部書記已70多歲,思想保守,身體不好,工作落后,幾次換屆不讓位,總是推薦他的兒子接任,否則暗設阻力,致使換屆工作難以進行。后來經過進一步調研,類似情況在其他鄉也有,雖說這不是主流,但影響很壞,于是那位同志經過深入的思考,寫了個消息《村干部豈能世襲?》,先在全國《農民報》頭版發表,后經中央、省、市三級組織部內刊轉發,有效指導了全國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起到了正面報道難以起到的特殊作用,當年被評為好新聞。
要運用好逆向思維,讓它在深度報道中發揮作用,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的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我們運用逆向思維時,要把握好這一原則,不能有獵奇心理,不能夸大事實,更不能無中生有,以偏賅全。二是采訪要扎實,占有材料要翔實。新聞工作者運用逆向思維切忌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要撲下身子,深入到群眾中,做廣泛的調查研究,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保證各種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三是綜合分析。運用逆向思維需要新聞工作者有較高的理論素質,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業務能力,正確把握事物的現象和本質、局部和全局的關系,既指出問題,又不會產生負面效應,而且收到正面報道的效果,達到愿望和效果的統一。
比較思維在深度報道中的運用
比較思維就是用對比的方法引導讀者思考問題,以達到最佳宣傳效果。一則消息,因篇幅有限,對比事實往往只能點到為止,難以展開,所以在消息的寫作中,對比的用武之地很有限。但在深度報道中,對比就有施展的空間了。將兩個反差很大的同類事物放在一起,做深層次剖析,進行深入對比,往往能表現出很強的說服力。
將后進與先進對比,是最常用的寫作手法。要取得好的對比效果,關鍵是選好典型事件,讓讀者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事件的可比性都很強。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經濟時報》刊發了這樣一篇文章《襄陽、南陽發展速度懸殊之大思考》。這篇文章首先列舉了一組數字: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產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幾個數字除農民人均純收入外,襄陽都比南陽高兩倍以上。接著又列出10年前同樣的一組數字,南陽都比襄陽高,這時文章分析兩地10年發展速度如此懸殊的原因:首先,南陽人思想保守不解放;其次,發展環境不優;再次,干部隊伍缺乏干事創業的精神等。南陽市領導班子和南陽人看到這篇報道后,一是感到羞愧,二是感到震驚——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市四大班子連續召開會議進行認真的反思,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奮起直追趕襄陽。一是在全市1000多萬人中開展了為時半年的解放思想大討論,二是在全市干部隊伍中開展“樹干事創業精神”大討論,三是開展了優化經濟環境等活動。在這一系列活動的帶動下,南陽動起來了、干起來了、拼起來了,10年之后的南陽取得了巨大的變化:四級橡膠壩,把南陽市裝扮得像江南水鄉;旅游業獲得長足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產值、財政收入躍居全省前列,把襄陽甩在了后邊。如今的南陽人要重重感謝經濟時報的那位記者,是他激發了南陽人的斗志。
讓先進與先進比,也是比較思維中常常運用的。因為先進與先進比所比出的差距,是高一層次上的差距。運用這種對比,可以促使先進瞄準新目標,再上新臺階。而且讓先進同先進比,先進單位比較樂于接受。如果把落后與先進比形容為“棒喝”的話,讓先進與先進比就該是相對溫和一些的“提醒”。“提醒”與“棒喝”同樣重要。如果把“棒喝”說成是“鞭打慢牛”,“提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鞭打快牛”,讓“快牛”明白了自己還有差距,它就會更快跑起來,效果當然是事半功倍。河北省邯鄲市榮獲過全國農業產業化先進市稱號,風行全國的“龍頭+基地+農戶”模式就是首先在邯鄲搞起來的,其中魏縣的鴨梨、館陶的蛋雞、雞澤的辣椒、永年的蔬菜都名聲遠揚。尤其是永年蔬菜,種植規模達到50萬畝,號稱“華北最大菜籃子”。2001年國家經貿委專門在邯鄲召開全國無公害蔬菜推廣現場會,永年蔬菜被稱為先進是名副其實的。為了給這樣的先進“提醒”,有關記者專程到全國農業產業化搞得最好的山東壽光采風,回來后推出了《走壽光,看邯鄲農業產業化》的一組深度報道,相繼刊發了《壽光的菜籃子有多大》、《龍頭要有強大的帶動力》、《讓鏈條延伸得再長些》等稿子。兩地一對比,立即反映出邯鄲雖先進,但與壽光比,在總體規模、龍頭帶動力、深加工能力、農戶與龍頭連接的緊密度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這組稿件發出后,不僅給邯鄲的農業產業化“提了個醒”——與先進中的先進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還讓他們明白了差距何在和今后努力的方向,這組報道發出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并獲得了當年河北省新聞獎一等獎。
前瞻性思維在深度報道中的運用
前瞻性思維就是要跳出新聞事件的主體——當事各方的思維模式,甚至跳出社會常規的認識水平,以科學的、超前的宏觀視野,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表達媒體的意見和建議。
運用前瞻性思維,要有超常的社會洞察力,敢于向常規思維挑戰。去年春季《河南日報》頭版發表一篇文章叫《實施“雙加”模式,帶領群眾致富》,副題是《新時期農村黨建工作探索》。這篇報道的形成就是記者較好地運用前瞻性思維的結果。當時,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業生產由集體勞動轉為個體的分散勞動,在這種情況下農村黨支部和黨員發揮作用是個新課題。記者高屋建瓴,洞察出南陽市宛城區實施的“村黨支部加協會,黨員加群眾”活動是對新時期農村黨建工作的有益探索,較好地解決了時下農村黨支部如何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徑和形式。此文在《河南日報》刊登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快被全省各級黨組織推廣,現在農村黨建“雙加”模式已在全省農村遍地開花結果,對推動全省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運用前瞻性思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破眼前的利益束縛。改革開放以來,招商引資是發展經濟的基本國策,保護環境并推進可持續發展也是基本國策。但是,二者常常面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爭。一家開發公司在一個城市的湖岸購地建高檔社區,一是引進了資金,二是繁榮了高檔商品房市場,三是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從眼前來看似乎是一件其樂融融的大好事。但是,從長遠來看,新社區影響了湖區的環境景觀和蓄水能力,占據了城市未來發展的綠色空間。此類問題在全國很普遍,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任職期內出政績心切,審批和管理部門環境意識淡薄,違背城市長遠利益的建筑往往以合法審批的文件做掩護動工興建。對此,全國很多城市的記者,以保護生態環境和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思維,向類似的湖邊樓、綠地樓、堤岸樓提出深度質疑,最終引起了城市高層管理者的注意,從而使政府痛下決心,做出了“炸樓”的決定。媒體以新聞的公正維護了城市發展的公正。
(作者單位:領導科學雜志社)
編校: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