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友誼成為財富
陳 濤
應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邀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主席阮明哲及夫人于2007年5月15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這是兩國關系的一項重大政治事件。這也是阮明哲同志擔任越南國家主席之后第一次訪問中國。此次訪問是中國胡錦濤國家主席于2006年11月在河內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首腦非正式會議并訪問越南后時隔6個月進行的。
訪華期間,阮明哲國家主席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會談,并分別會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主席賈慶林。除了北京之外,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還訪問了云南省昆明市。
越南各部委、地方政府及企業領導陪同阮明哲國家主席訪華。5月16日出席“中國(云南)一越南企業論壇”,在論壇上他表示,越中經貿合作潛力巨大,越中企業應緊密合作,推動兩國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
阮明哲國家主席此次訪華繼承中越兩國領導頻繁會晤的良好傳統。阮明哲國家主席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方領導就加強兩國之間互相信任,鞏固和增強兩國之間在政治、外交、國防、經濟、文化、社會、雙方青年交流、兩國邊境省份交流與合作等領域的關系集中交換意見并共同探討貿易領域一些具體機制和措施,如何實現兩國貿易額于2010年提升到150億美元的目標,同時逐步縮小兩國貿易不平衡;促進開展落實包括“兩廊一圈”在內的重大合作項目的進度目前優先加強合作建設高速公路及鐵路基礎設施增強包括WTO在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與相互支持。雙方簽署上述領域的一些相關合作文件。阮明哲國家主席還和中方領導就雙方共同關心的雙邊和國際問題進行交換意見。
此次訪問期間,阮明哲國家主席也非常關心了解中國黨和政府在深入改革開放、構建和諧社會、解決三農、民生等問題的措施和經驗。阮明哲主席還探訪了昆明一家中國農民家庭,參觀北京2008奧運場館及北京、昆明的一些經濟基地。
越南駐華大使陳文律先生表示,越南非常高興地看到兩黨、兩國政府和兩國人民之間的關系在近幾年來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他認為越中友誼是兩國人民的寶貴財富,理應得到保護并不斷地培育。
越南黨、政府和人民非常重視并優先發展與中國黨、政府和人民在“睦鄰友好、全面合作、長期穩定、面向未來”16字方針和“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4好精神指導下的睦鄰友好、全面合作關系;不斷鞏固并增強互相信任;把兩黨、兩國之間的關系推向更活躍、更富有成效的新發展階段。他希望今后繼續積極、有效地為不斷培育越中兩黨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與全面合作的關系做出更大的貢獻,使之世代永存、萬古長青。
駐胡志明市總領館經商室發表言論說,阮明哲主席此行,表明了越南黨和國家始終如一的對外政策,即重視發展友好、穩定和全面合作的對華關系,表明越南人民與中國人民一道,竭盡全力不斷鞏固和發展兩國關系。
讓博覽會反映十一國共同訴求
本刊記者報道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張曉欽在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國內籌備會上表示,第四屆博覽會將是繼往開來,建立博覽會長效機制,促進博覽會持續發展的重要一屆,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博覽會共辦共贏的長期合作機制——為企業創造更多商機。
突出共辦特點
中國和東盟10國政府共同主辦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基礎和特色。3年來,11國共同努力,明確了共辦目標,建立了共辦工作機制。張曉欽認為,為了推動博覽會的持續發展,還需進一步突出互利共贏特色,拓展互利共贏領域,完善互利共贏機制,共同提高博覽會的經貿實效。
為了更好體現共辦特色,讓每個東盟國更好地通過博覽會平臺,重點展示和推介本國在區域合作中的優勢,根據第三屆博覽會高官會達成的共識,從第四屆博覽會起推出主題國機制。每屆博覽會將邀請1~2個東盟國家作為主題國,“主題國”作為該屆博覽會的重點推介國家,將在博覽會期間舉辦一系列專項活動,并享受博覽會組委會提供的特別優惠服務,以達到重點推介、重點展示的目的。新加坡和文萊是第四屆博覽會的主題國。
共辦共贏是博覽會的長期目標。博覽會必須反映11國的共同利益和發展需求,才有生命力。博覽會不僅要使中國企業獲利,而且也要使東盟企業從中獲得實惠。三年來,東盟企業的展位比例不斷提高,東盟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的需求得到了滿足。據了解,首屆博覽會東盟展位數占總展位數的比重不到1/4,第三屆已提高到1/3,今年爭取進一步提高,讓更多的東盟企業通過博覽會獲得開拓中國市場的商機。第四屆博覽會還將重點推出一批中國到東盟投資的“走出去”項目,加大東盟國家引資項目的征集力度,促進中國企業到東盟投資。
3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建立了三級共辦工作構架,形成了高官會議等磋商機制,邀請了東盟國家29家商協會作為博覽會的支持商協會,初步建立起平等尊重、共同主辦、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突出“重商”原則
企業是博覽會的主角,堅持“重商”原則,為企業做好服務,將更多的政策優惠和商機傳導給企業,是博覽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連續三屆博覽會都在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方面取得了進展。目前,中國—東盟博覽會正積極開展lS0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以標準化帶動客戶服務水平的提升,進一步完善舉辦地為展會服務的能力,為國內外參展參會客商提供更好的展覽、洽談和貿易投資環境。同時,還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采取通關便利化措施,免征進口關稅,做好現場管理、會期包機、賓館接待、證件等各項服務,提高全面服務水平,盡可能滿足企業需求,使博覽會真正發展成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最佳平臺。
目前,博覽會已建設了官方網站和中國—東盟貿易門戶網站,有漢語、英語、越南語、泰語、印尼語5種語言的版本;建立了中國—東盟項目數據庫、產品數據庫、企業數據庫、商機數據庫等8大數據庫;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電子商務平臺已現雛形。
瞄準東盟技術需求
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專題展”還將突出展示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成果,在全國范圍內組織300~350個農業種養技術成果、農產品深加工技術成果、現代農業裝備和農業生物技術成果進行展覽交易。
博覽會秘書處將加強對東盟各國經濟科技信息的收集與發布,使參展商更加準確地了解東盟各國的技術、項目需求;加大技術供需企業、機構對接的支持力度,組織陣容強大的參展商、采購商、招商項目業主和投資商參加博覽會,為參展商創造更多進入東盟市場的渠道和機會。
中國進出口銀行組織境內美元銀團借款
靳 萱
日前,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北京正式簽署了2007年第一期境內美元銀團借款協議。此次銀團借款金額5億美元,期限5年。
此次中國進出口銀行在境內組織5億美元銀團借款,是今年該行第一次大型外幣籌資活動,也是今年第一筆境內市場外幣籌資活動,因此格外引人矚目。雖然境內市場外幣資金面趨緊,但仍有眾多中、外金融機構積極參與。此次籌資活動,是中國進出口銀行進一步利用國內外匯資源、拓寬籌資渠道的有力舉措。
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朱鴻杰在簽字儀式講話中表示,在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委的指導和國內外金融機構的合作與支持下,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經成為我國對外經貿合作支持體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機電產品、成套設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及各類境外投資的政策性融資主渠道、外國政府貸款的主要轉貸行和中國政府對外優惠貸款的承貸行,為促進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為適應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合作與發展,伴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貿易、投資、金融領域的影響不斷擴大,中國進出口銀行的發展空間也日益廣闊。中國進出口銀行為適應形勢變化,對業務結構進行了積極調整,以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為己任,進行改革創新。朱鴻杰進一步指出,我們的目標是將中國進出口銀行建設成為符合國際慣例、具有中國特色、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支持對外經貿合作、服務我國經濟外交、促進建設和諧世界的國際經濟合作銀行。在這一思路引領下,中國進出口銀行正在深入推進改革,加快金融創新,積極拓展業務,加強風險防范,全行效益觀念明顯增強,實現了各項業務又好又快發展。
在過去幾年中,中國進出口銀行頻頻亮相于境內外金融市場,進行了多筆銀團借款和債券發行的籌資活動,吸引了眾多國際、國內優質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也與國內外多家金融機構進行過密切合作,并成為良好的合作伙伴。此次銀團借款由中國銀行股份、中國銀行(香港)、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渣打銀行、荷蘭商業銀行等8家機構擔任牽頭安排行,中國銀行擔任支付代理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表示,希望能夠借此次銀團借款的成功簽約為契機,與更多的境內中、外資銀行積極合作,建立全方位的、長期的業務聯系,實現共同發展。
承包方饞涎欲滴
本刊記者報道
為幫助中國企業進一步了解美國建筑市場的有關情況、掌握相關法律及政策規定,推動中美承包商合作,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于2007年5月17日在北京與美國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共同舉辦“中美企業合作與美國工程市場機遇研討會”。
研討會邀請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介紹承包工程市場的發展趨勢與中美企業間的合作機遇;美國知名保險公司、律師所介紹有關保險的有效性、特別項目保險等;闡述工程承包融資渠道及方法。同時美國專家講解工程項目管理技巧,分析美國承包工程市場有關的會計及稅務方面的規定等。
中美兩國建筑市場規模巨大,商機無限。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6年美國建筑業投資高達1.2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2006年中國建筑業投資為4000多億美元。2006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當年完成營業額300億美元,同比增長37.9%;新簽合同額660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2006年中國在美國工程建筑市場新簽合同額13.9億美元,同比增長162.3%;完成營業額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8%。盡管增長速度很快,但是總體規模仍然很小,合作潛力巨大。
中美承包商優勢互補,合作前景十分廣闊。中美企業間的美國承包商技術實力雄厚,管理規范,融資能力強,在全球各地的建筑舞臺上表現出色,非常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中國公司守合同,重信譽,具有較強的施工能力,在國際市場承攬的大項目越來越多,項目規模和檔次不斷提升,為中美兩國企業間的合作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馬來西亞給中國創造機會
本刊記者報道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和馬來西亞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合作,“馬來西亞—中國商務機遇”研討會于5月28日在北京召開。馬來西亞貿工部部長拉菲達女士率領60名馬來西亞企業代表來京洽談商務。
馬來西亞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33年來兩國友好關系一直不斷發展,現已進入了全面發展的良好階段。兩國貿易額2006年達371.2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20%以上。按照這樣發展速度,兩國貿易額到2010年達到500億美元的目標可以提前實現。馬來西亞是中國的第八大貿易伙伴,中國是馬來西亞第四大貿易伙伴。在貿易方面,雙方已經形成了優勢互補。投資領域也大有可為,合作潛力很大。中國和東盟今年1月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朝著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也為雙方企業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機遇和空間。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正致力于在2020年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正積極改善投資環境,不斷推出新的舉措給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來發展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