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十分艱巨,目前節能減排的形勢十分嚴峻。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
高速磁懸浮列車運行時會騰空懸浮于軌道上方1~10厘米,這是運用了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原理,道理普通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高科技;藍色火焰比紅色火焰燃燒更充分也是個初中物理命題,但藍色火焰一旦被有意識導向在出火口上方懸浮燃燒,這當中也就有了流體力學和熱力學運用的創新。
一個在南京和深圳胼手胝足創業的民間發明家,讓我們領略了高科技創業在中國的厚重草根底蘊;一個以其發明已經為社會創造了高達33億元節能效益的民間發明專家走近記者的面前。
一位科技型的民營老板
劉和平屬馬,福建泉州人,今年正好53歲;看上去稀疏凌亂且已近全白的頭發,連同一雙因長期睡眠不足而脹起了血絲的眼睛,讓很多人猜他在六十歲以上。
他是民營老板,在南京和深圳兩地有自己的制造工廠:和許多在全世界打拚事業的泉州老鄉一樣,家鄉有著體現他事業標志的私家別墅,和這個社會中大多數人比,他應該還算是位有錢人。
但劉和平穿著樸素,除在自家屋里小酌兩口薄酒和體現閩南人風格的功夫茶外沒有其他嗜好,他喜歡像北方人那樣說話,好回憶他曾經歷過的大西北軍旅生活,懷念對他顯然有很深影響的部隊“老班長”;他是個理想主義者和工作狂,談起節能降耗的事情,他那副老花眼鏡后明顯閃爍著激動,一種巧遇知音的感覺:他會滔滔不絕聊他的見聞、談他的體會,論起他的發明,他從物理學高度所作的說明一如記者曾經接觸過的工學專家。
他也是個有心人,外出時總習慣隨帶著小數碼相機:他往往會停下車來,將那些正吐著黑煙的煙囪拍下來;他不滿足于已有的成功,隨身不離測試工具,喜歡頻繁走訪他的產品用戶并親自動手測數據,有時也請客戶幫忙,為他提供設備使用中各項測試內容,他不斷地構思著新的產品,嘗試著新的改進,發現和籌劃著新功能的開發。
在老板和科技人員的雙重身份中,劉和平更多像一個科技攻關者。
“藍功火箭筒”終結壓迫式燃燒
劉和平瞄準的領域是商用廚具,和琳瑯滿目的家用灶具比,這是個市場龐大但卻分散,夠不上規模經濟的行業。它的用戶是遍布城鄉的酒樓賓館、集體食堂;它的操作者并非家庭主婦而是職業化的專業廚師和面點師。
商用廚具所需要的火力遠非家用廚具可比,以烹制中餐的特點,它要求動力充分以滿足火力更猛的要求;從原料來看目前大量使用的主要是燃油(重油、柴油、煤油)、燃氣(液化石油氣、焦化氣)兩種,其中尤以前者居多。但不管采用哪種能源,現行商用廚具在使用中普遍需要鼓風加壓助燃。
雖然商用廚具在功能上早已完全符合中式烹飪需要,但燃油廚具不完全燃燒嚴重,油耗大且油煙直排造成大氣環境污染;從內操作環境看,燒油嚴重影響著廚房中工作人員,特別是直接炒菜的廚師的身體健康,油煙成為廚房工作人員罹患職業病和產生亞健康的元兇。
燒氣方式和燒油比,無論在熱利用效率和清潔環保方面都大為改善,燒氣取代燒油也成為一個方向。但由于現時都采用鼓風加壓的壓迫式燃燒,從而使絕對高溫區集聚于爐頭,造成大量熱散射(熱流失),爐臺面稍長時間不淋水降溫就會被燒變形損壞,爐頭爐墻幾個月就要大修;此外,由于鼓風加壓的燃燒方式使用中無法關掉大火,炒菜中發生大量空燒,一方面升高了廚房的室內溫度和造成局部缺氧,一方面也形成嚴重的燃料浪費。這些缺陷雖在燃油、燃氣兩種方式下量化程度有所不同,但本質卻是一樣的。
劉和平從觀察研究到構思創意,直至開發出樣機、經試驗定型并形成現在的小規模批量生產用時整整十年。他把自己的發明起了一個既有行業特色,又帶有對過去軍旅生涯追憶含義的名字——“藍功火箭筒”;這一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的發明,它的另一專業名稱叫做免鼓風自動點火燃氣灶。
劉和平發明的關鍵點在于其設計的獨特鑄鋼爐頭爐墻,采用空氣模擬過量充分混合,懸浮式約束完全燃燒。奇妙的是,和一般爐頭的絕對高溫不同,“藍功火箭筒”的爐頭做到了在為鍋底加溫的同時,爐頭自己降溫;和傳統鼓風加壓式爐頭相比,這一發明的爐頭爐墻經久耐用,而且實現了自動模擬混合點火,無需風門調節即可隨心所欲控制火力大小,從而有效杜絕空燒現象。
一位東奔西跑的節能“推銷口”
發現劉和平是在深圳召開的首屆科博會上。劉和平的公司租了個展位,現場陳列著的產品樣機談不上很吸引人眼球卻不時有人停下來詢問,攤位前擺放的電視機里循環播放著劉和平剛剛為這次展覽拍攝的介紹短片。
科博會一共四天展覽,劉和平在會上貓了三天。他馬不停蹄地接待參觀者,回答各樣人的好奇問題,時而在樣機前詳細講解,時而對著播放的短片鏡頭指指點點。他多少有點遺憾地對人說,出于防火需要展館內不讓現場演示,他的產品無法像其他展商產品那樣可當場展示,只得借助VCD光盤播出的畫面去感受了。
他是個抓緊所有機會做宣傳推廣的人,平時隨身攜帶的包里他總塞滿產品宣傳冊和各樣單張在酒樓吃飯或飲廣式早茶時,他一看到有廚房“大佬”走過,總要追上去遞上宣傳資料并交談幾句:他和廚師協會這樣的組織交往,喜歡面對酒樓總廚或廚師長,不厭其煩地宣講推廣他的專利發明。
當記者隨同他去拜訪客戶時,一路上他兩臺手機鈴聲此伏彼起,來的電話不是已有老客戶提出售后服務要求,就是新客戶或潛在客戶的技術性咨詢,或提出“合作”要求,他唇焦舌燥地不停回答各樣問題,不斷籌劃和安排著與別人的見面時間地點。感覺上他根本不像個老總,倒像是哪個企業的供銷科長,大業務員。
樸實無華的管理和生活方式
確實,這位好自稱“老劉”的發明家倒真沒有一點老總架子。這也許和他企業的家族性經營有關。
老劉是藍功廚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法定代表人。記者到他的深圳廠參觀,一個更像“院子”的廠區,三十多號工人,在動輒數干上萬職工不稀奇的深圳確實是個地道小廠。
劉和平的辦公室不大,一張歸老劉坐,稍大點的“老板臺”;再加上六、七張小點的辦公臺,一個房間里,老板和白領一塊辦公,多少讓人聯想起英特爾公司老板和員工一起辦公的情形。
老劉把女兒帶在身邊當部下,而他70多歲的父母親都在深圳廠里上班,大兒子據說在南京管理著比深圳還要一大些的廠;老劉平時和管理人員、工人一起在廠里的集體食堂吃飯,和藍領工人同住一棟只有三層的筒子樓。
據說他對工人不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民工荒”于今不減的情形下,工人除由老板包吃住外,每月可掙一千多元。我們看了工人的居室,大約五、六人一間,每間內設獨立衛浴間和分體式空調,這種居住環境確實超過了本地許多較大企業。
劉和平隨手遞出的花花綠綠彩色名片類同于小廣告,上面不僅印有產品照片、專利號、中國專利網查詢網址等,還有諸如“您發財的好幫手”“省一半燃料費的灶具”這樣的廣告用語。他更加看重名譽和發明的貢獻價值,而不是諸如董事長、總經理這樣的頭銜,在他名字下的頭銜欄里,自豪地寫著“共和國專家、專利發明人、中華優秀發明創造者”三項,名片的背后是歷年獲得的主要獎項和榮譽:“2000年,火箭筒自動點火燃氣灶獲得專利;2001年,人民日報推薦重點專利;2002年,中國貿易報推薦重點專利;2004年,第三屆東方美食國際大獎賽指定產品;2006年,獲得中國著名品牌稱號。”
發明思路符合循環經濟的要求
商人或企業家當然要宣傳自己的產品如何好,怎樣有特色,劉和平也熱衷于宣傳,但他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愛強調環保、節能的理念,義務宣傳可持續發展;二是總琢磨對產品加以改進,將發明思路引入循環經濟當中。
劉和平雖沒有讀過大學,但在高科技氛圍的空軍里當兵時就受到了科技發明熏陶。基于他自學成才的機械制造基礎,在把流體力學、熱力學、工程設計等結合在一起,瞄準爐具節能進行改造并取得成效時,他最感欣慰的并非是潛在的市場價值和利潤,而是實現了在爐具節能和環保方面的大幅度跨越。宣傳資料中,他突出節約燃料的效率可達50%以上,他對記者說這是目前國內最好的爐具節能成績;記者走訪了多個在深圳使用藍功廚具的酒樓用戶,反饋結果確實讓使用方滿意,以致出現一家酒樓換裝新設備并使用一段后,左鄰右舍其他酒樓亦競相更新原有廚具的現象,據說新廚具僅需使用兩個月,就可從節能所獲得效益中回收全部設備的更新成本。
老劉對已有的研發成果仍不滿足。他反復琢磨,往往在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又捎帶著解決另一個問題。例如他在解決行業中普遍的高溫蒸柜煙囪因溫度過高易引發火災問題時,通過用自來水降溫的辦法,又額外制造出可高達攝氏90℃以上的熱水,這些未被污染過的熱水用以洗碗,可以節省甚至根本取代洗潔精;也可以將之回用補水,從而減少廚具預熱時間,節省燃料消耗。
劉和平的思路及其不斷實驗,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通過資源充分利用和反復回收再利用使消耗降低,也使有害物排放降至最低。
滿懷信念艱辛中負重前行
專利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艱難在我國是個普遍性長期問題,劉和平的發明亦不例外。
第一個幾乎共同性的難題是仿制產品紛紛出爐。劉和平說,現在市場上大大小小的藍功火箭筒仿制產品至少有數十家,這些產品使用了專利公開部分的技術,但由于藍功火箭筒還有其獨到的專有技術內容,從而使仿制品雖有一定功效,卻無以匹敵正貨的質量性能。
仿制品的壓力對劉和平還并非十分沉重負擔,伴隨品牌知名度在業界的叫響,訂貨愈來愈多的同時是劉和平作為小老板的資金實力有限,無法追加投入以擴大生產。
劉和平對記者說,他在南京和深圳的兩家廠從未向銀行貸過一分錢款,全部依靠自有資金運作;別的廠多數是按訂單生產以防過剩,而他卻可以埋頭生產定型產品,“只要生產得出來就可以銷售得出去”,他的產品似乎正處于較罕見的供不應求態勢。
劉和平在回憶這些年的艱辛困苦時深有感觸,他慨嘆沒有什么上層關系,為人也不愿意拉關系。他時常遇到困難,工作和思維連軸轉,沒有節假日,也沒有休息時間,他說他多少次都想過放棄,真想另選個穩定的項目過日子;但他從社會反響中受到鼓舞,從酒樓老板和廚師的夸獎中收獲滿足,“為了這些我不能放棄”!
在他胸中,激情仍然澎湃涌動:他那張印滿滄桑面孔的掩蓋下,跳動著一顆屬于年輕人的心。
劉和平喜歡描述他的夢想,每當這個時候他眼睛就會發光發亮他是個在壓力下奮進不屈的主,一個自覺投身于自主創新的高科技發明家。他的企業經營仍很粗放,能否成功取決于多個因素;但他開創的節能環保事業,已是一份對社會的沉甸甸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