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屆廣交會前夕,本刊記者采訪了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會長楊天培。從上世紀70年代初,楊天培先生就開始參加廣交會,在過去30多年里,楊天培先生參加了50余屆廣交會,親眼見證了廣交會的發展、進步和幾十年的滄桑巨變。
《中國經貿》:作為9位獲得廣交會“百屆輝煌杰出貢獻獎”人士之一,您對廣交會更名為“進出口交易會”有什么看法?
楊天培:廣交會是整個中國經濟面貌的縮影,采購商到此,既可以了解中國各類商品的發展情況和最新行情,又可以買到所需要的物品。海外商家要和中國做生意,一定不能錯過參加廣交會的機會,因為這是認識中國并建立經貿關系和拓展業務的最好時機。
百屆廣交會上,溫總理宣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2007年起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一字之變,顯示出中國在外貿模式上的一個重大戰略性調整。同時,這也是為了適應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增加進口、擴大出口,進出口平衡發展的重大舉措。
以前的中國曾經比較封閉,是廣交會為中國開了一扇窗戶,它吸引外商來中國購買商品,賺取外匯。而外商帶來的不僅僅是外匯,他們還將豐富的國外市場信息帶給中國企業,使中國企業按照國外市場需求適當自我調節,滿足國外消費者需求。
今后廣交會上出口、進口活動一起進行,這將大大擴展廣交會的內涵和功能。更意味著廣交會同時成為中國重要的進口平臺,最終有助于實現進出口平衡。現在的廣交會每年兩屆的成交額加起來超過600億美元,每屆都有近20萬海外采購商前來赴會。更名后,很多國際廠商和賣家也要進入廣交會,交易會的規模、影響都將進一步擴大,可以預期未來廣交會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此外,開放的中國成為世界制造中心,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廣交會在對海外客商推介中國產品的同時,也給外商一個參展的機會,讓中國了解海外的許多優質產品。對于廣交會,馬來西亞的商家原來僅僅充當購買商的角色,從第101屆開始,馬來西亞的企業家有機會利用廣交會這樣一個平臺推介自己的產品,不但向中國、更能夠向世界各地的客商推介馬來西亞的產品,這也使得廣交會發揮更好更全面的功能,向更高層次、更大規模、更好成交效果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邁進。
《中國經貿》:第101屆交易會上,馬來西亞參展商方面的情況如何?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都做了哪些工作?
楊天培:我們馬中經貿總商會,積極參與馬中之間展開的一些經貿活動,與廣交會的關系更可謂源遠流長。我們每年組織馬來西亞的代表團參加廣交會,此外,中國商務部每年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主辦“馬來西亞中國出口商品展”,到2007年是第四屆了。這個展會由中國商務部主辦,由中國對外貿易中心承辦,中國駐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等東盟國家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以及我們馬來西亞中國經濟貿易總商會都給予這個展會大力支持。有“東南亞廣交會”的美稱。馬中經貿總商會一直致力于促進馬來西亞與中國經濟貿易的發展,為馬來西亞與中國的經貿交流牽線搭橋作出了突出貢獻。
針對101屆廣交會進口招商方面,廣交會特別邀請和委托馬中經貿總商會在馬來西亞進行參展商的招徠和組織工作。此次,廣交會提供60個攤位給馬來西亞,馬方企業表現非常踴躍,60個攤位很快就分配給符合廣交會參展規定的企業。此次組織企業參展,還得到了馬來西亞貿工部的大力支持,使得組織招展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第101屆廣交會,我們不但把它看作進口中國商品的好機會,更將它視為展示馬來西亞商品的良機,我們對這次展覽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讓更多的世界客商認識馬來西亞的優質商品。
《中國經貿》:2006年中國與馬來西亞雙邊貿易情況怎樣?是否受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影響?除機電產品外,哪些商品的進出口方面有明顯增長?
楊天培:2006年,中馬雙邊貿易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為371.12億美
馬來西亞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仍然是電子電器產品高居榜首,出口總額占第二位的是石油和石化產品,此外還有棕櫚油和下游產品、橡膠和膠制品以及木制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開始向馬來西亞方面采購石油和天然氣。在對中國的出口商品方面,2006年增加了一些消費品,例如巴迪服裝、燕窩、白咖啡粉、餅干、月餅、糕餅、辣椒醬等等,用我常常說的一句話形容就是“小商品在中國有大市場”。
在2006年的中馬雙邊貿易方面,受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馬來西亞貨幣令吉(Ringgit)在受到人民幣匯率增值的影響亦有所升值。
2005年中馬貿易總額為307億美元,2006年為371億美元。我們預計2007年雙邊貿易額能夠達到435億美元,2008年能夠達到500億美元,2010年有望超過600億美元,兩國貿易快速穩健發展。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更是為兩國雙邊貿易往來提供了一個良好平臺。
《中國經貿》:請您介紹一下2007年的中馬雙邊投資情況?
楊天培:馬來西亞是東盟國家中市場比較成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馬來西亞政治穩定,環境優越,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備,教育水平高,社會制度健全。馬來西亞是一個在前進中的國家,今天已成為一個由高科技、知識型及資本密集工業帶動的出口經濟體。
2006年1-9月馬來西亞到中國投資的項目有254個,合同外資金額10.04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5億美元。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金額1187萬來西亞旅游年,馬來西亞旅游局推出了多項活動,其中包括50項主要的慶典活動。屆時,將舉辦“繽紛馬來西亞”活動,具體的活動項目有花車游行、國際龍舟賽、嘉年華、賽車錦標賽、世界醒獅錦標賽、文化藝術節、花卉節等。馬來西亞政府希望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各國游客展示大馬獨特的魅力。
檳城、蘭卡威、詩巴丹島、樂浪島、邦喀島、刁曼島,這些美麗的海島已經廣為中國游客熟悉。古老的尼亞巖洞,雄偉的京那巴魯山,神秘的婆羅洲雨林,更是向中國游客展示了馬來西亞那迷人的熱帶風光。2007年,這些著名的旅游勝地,也將披上喜慶的盛裝,歡迎來自中國的賓客。
2006年,中國到馬來西亞旅游的人次達到44萬人次,馬來西亞到中國旅游的人次更是高達91萬余人次。我相信,2007年精彩紛呈的馬來西亞旅游年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
中國和馬來西亞有著悠久的友好關系和貿易往來,據記載,遠在公元前2世紀,就有中國人到馬來半島通商。到過馬來西亞的中國游客對吉隆坡、云頂、馬六甲悠長的海岸線、旖旎的風光記憶深刻。而今天,更多的中國人對馬來西亞的流連不再僅限于游歷美好的風景。隨著中馬兩國的貿易往來、投資合作漸入佳境,更多的中國人走進大馬,是為貿易而來,是為投資而來。
中國的經濟崛起,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對工業上所需要的進口原料和產品以及進口的消費品日益增加。同時,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所需要的這些原料和產品中,很多都是馬來西亞的出口強項,如石油和石化產品、天然氣、棕油和有脂化工產品、橡膠和膠制品、木基制品、農產品及消費品等等。可見,中馬兩國經貿互補性很強,前景廣闊,兩國間互通有無,能夠營造一個互惠互利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