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8日——中國國家立法機進一步討論了劃時代的物權法以及逐步調整外資及國內企業的稅率問題。
兩項立法內容是多年來中國國內爭論已久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以及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進一步發展逐步減少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在稅率上的差額。其中物權法尤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這意味著在一個逐漸富有的社會主義國家法律中寫入了保護私有財產條款。
經濟學季刊的主編亞瑟·克洛勃說“對我來說,物權法更加意味著中國在多大程度上拋棄過去舊的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物權法的最終確立將意味著中國在改革的路上將沒有回頭路了。”
兩項重要議題在3月8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開始討論,物權法在去年中國國內就呼聲很高,但是鑒于意識形態上的謹慎考慮,中國領導人放緩了物權法的進程,并且一些左翼學者認為物權法將使收入分配不公平,破壞國有資產的社會原則以及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
北京大學法理學教授鞏獻田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說:“這將加速國有資產的流失,并且將加速私有制成為社會所有制體系主導的過程。”
2007年,鞏教授以及以他反對物權法的人士繼續著他們的抗爭,但是越來越多的情況表明此項法案將在近期內獲得批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表示,人民希望國家立法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并且這種保護有助于激發人民群眾創造、積累財富的積極性,進而促進社會和諧。
克洛勃先生認為物權法最大程度上履行了法律制定程序,并且將在很小程度上對市場造成影響。物權法將對企業提供更好的資產保障,但絕大多數的商業行為更注重費用及其征收以及不合理稅費。
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但是個人和企業允許擁有自己的建筑物、家庭和公寓,占有的土地作為一種長期的租賃關系存在。
房地產已成為為中國經濟的發動機之一,但是也滋長了官方的腐敗和不合理的土地征用。官方的調查表明4000萬農民的耕地已經被占用,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包含了開發商與官員之間的勾結。城市的發展迫使許多居住者搬出了年份久遠的住所。
許多類似鞏教授的批評家認為物權法將使此種非法占有合法化,但是著手編寫物權法草案的江平教授認為物權法只是保護“合法取得”的財產其中就包括針對不合理侵占農民土地行為的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