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格局下,2006年江蘇開放型經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經濟國際化戰略,實現了“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全省外經貿總量繼續攀升,質量進一步提高。全省實際利用外資174.3億美元,增長32.3%,連續五年超百億美元;境外投資3.3億美元,增長60%,實現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對外承包勞務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雙超40億美元;貿易摩擦預警平臺正式啟動;對外貿易保持高位平穩健康增長,全省完成進出口2840億美元,增長24.6%,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6.1%,增速高于全省GDP近10個百分點,持續有力地推動全省經濟發展。
2006年,江蘇對外貿易著力品牌培育和基地建設,著力結構調整,著力推進對外貿易的轉型升級。積極配合商務部“品牌萬里行”活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出口品牌三級梯隊,全省有23個品牌上榜商務部2006年度“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占全國總數的10.3%,品牌商品出口比重不斷上升:以提高內資企業國際競爭力為重點,加大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技改研發支持力度;加快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出口基地建設,積極培育科技興貿出口基地,建設機電產品出口基地,推進軟件出口基地建設;著力推進外向型農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和優勢特色農產品擴大出口。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表現為“四個超過、四個千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出口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貿易出口增幅超過加工貿易: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超過國有企業:蘇北地區出口增幅超過蘇南、蘇中地區。機電產品、加工貿易、外商投資企業、開發區等出口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鼓勵進口資源性、戰略性商品及先進技術和裝備,有效發揮進口對保障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減輕資源環境壓力的促進作用。全年技術引進合同額16.6億美元,增長近兩倍,金屬加工機床、紡織機械、起重機械設備進口大幅增長。
2007年江蘇對外貿易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面對新形勢,創新發展模式,著力優化結構,著力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增強競爭力,積極推進出口基地建設,加大出口品牌的培育,整合各方力量,采取得力舉措,促進一般貿易與加工貿易協調發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進口與出口協調發展、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協調發展。
一是推進五大基地建設。推進我省出口基地建設,是我省實施外貿結構調整、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采取的有力舉措。通過推進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服務外包基地、軟件出口基地、機電產品出口基地、農產品出口基地等建設,加快產業集聚,促進企業集群;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品牌建設,增加一般貿易出口;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擴大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二是加強出口品牌培育。重點建立出口品牌培育的“三種機制”。逐步完善出口品牌促進機制,用足用好品牌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企業不斷提高品牌價值:協調有關部門,給予品牌企業政策扶持和貿易便利:建立出口品牌保護機制,將品牌保護作為整頓和規范外經貿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點內容;利用知識產權舉報中心加大對假冒品牌的打擊力度;引導品牌企業加強自主品牌保護;建立出口品牌宣傳推廣機制,組織開展企業、市場、政府、社會聯動的宣傳活動:發揮境內外展銷會的平臺作用,深度推進出口品牌建設。
三是開展一批重大經貿促進活動。在歐洲、美國等地舉辦投資貿易雙向促進活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舉辦服務外包促進活動,組織和參加廣交會、華交會、高交會、南博會、廈洽會、金洽會、電博會等國內重要展會,在俄羅斯、北非、巴基斯坦等國家組織開拓性展會。
江蘇對外貿易借力廣交會促發展,江蘇企業借助廣交會將更多的商品推向國際市場。本屆廣交會江蘇交易團在全省遴選出1056家優秀企業參展,首次參展的企業有133家,占全省參展企業總數的12.59%。江蘇交易團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全省有645家民營企業參展,占全省參展企業總數由上屆的57%上升到61.08%;積極擴大江蘇出口品牌宣傳,本屆廣交會江蘇交易團保證性品牌展位380個,占江蘇交易團總展位數的15.56%;江蘇交易團組織20家“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企業”和29家中國名牌產品企業參展,他們將在第101屆廣交會這個寬闊的舞臺上,展示實力,展示形象。江蘇交易團積極利用廣交會的進口平臺作用,組織了一批年進口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和江蘇進口產品招標公司到會洽談,更直接、全面、及時地了解最新的產品和技術,更好地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