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所得稅法草案和物權法草案成為立法焦點
2007年3月5日上午9時,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此次會議不僅要聽取、審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將審議并可能通過若干部法規,其中包括早已廣受中外矚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草案)》(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草案)》(以下簡稱《物權法》)。
《企業所得稅法》和《物權法》無疑是兩部極重要的經濟立法,前者將統一中資、外資企業的稅率;后者的主要內容是保護私有財產,一直倍受爭議,以至于該法草案在五年之內修改了七次,如果通過,將對社會主義中國產生深遠影響。
《企業所得稅法》將同時適用于內資和外資企業,所有企業將按25%的單一稅率繳稅,從而結束了針對外資企業實行了近30年的稅收優惠政策。而按照現行制度,內資企業稅負高達33%,而外資企業僅為15%。對此,內資企業一直在呼吁“取消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統一稅收待遇,以便公平競爭”。如果“繼續采取內資、外資企業不同的稅收政策,必將使內資企業處于不平等競爭地位,影響統一、規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立。” 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表示。
有專家解讀該法案認為,金融、房地產、資源、通訊行業上市公司將通過兩稅合并的過程明顯受益,但最大贏家將是中國的大型國有銀行,因為所得稅和收入稅目前占其稅前利潤的近50%,且收入稅只有銀行需要支付。今后,這些銀行的所得稅將會有所削減,同時收入稅也有所下降,必將受到雙重的推動。此外,中國私營企業也將從中受益。盡管這些企業的影響不斷上升,但長期以來,它們在政府的優先排名方面一直名列最后,次于國有行業和外國投資者。該法律還將針對這樣的問題:一些內資企業采取將資金轉到境外再投資境內的“返程投資”方式,享受外資企業的所得稅優惠。
而《物權法》涉及面更加廣泛,13億中國人均與之息息相關。由于《物權法》是規范財產關系的基本法律,涉及各方面、各階層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事關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政治性、政策性很強,專業性也很強,在對其十多年的起草、制定過程中,社會各界一直給予高度關注。立法者面對了諸多諸如如何全面準確地體現和維護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如何加大國有財產保護力度,如何更好地體現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實行平等保護原則,如何全面準確地體現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如何規范現實生活中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等重大事宜。
然而,現實是中國在歷經了經濟、社會等諸多重大變革,人民迫切要求法律能切實保護他們通過辛勤勞動積累的合法財產。畢竟“確立人之恒產”,才能“樹立人之恒心”?!段餀喾ā烽_明宗義地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敝袊鐣茖W院法學所研究員孫憲忠說,這一規定,體現了對不同物權主體實行平等保護的原則,也體現了憲法的精神。《物權法》通過規定私人所有權、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共247條,來保護中國人民的切身利益,激發他們創造財富的活力,以促進社會和諧。